2022年1月3日,經過數月協商,中、俄、美、英、法五個核武器國家罕見釋出了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宣告,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
這份突兀的宣告到底劍指何事?有評論指出,這是為了讓日益升級的俄烏衝突不至於走到核戰爭的危險境地中。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武裝衝突在近期尤為加強。西方國家指責普京在烏克蘭邊境集結了數萬名軍人,似乎即將發起入侵行動。而另一邊,普京則反稱是北約率先加強了與烏克蘭的合作,威脅俄羅斯的安全,俄羅斯如今的舉動只是對西方的回應。
儘管局勢十分緊張,但不少專家仍然認為,俄羅斯不太可能發動真正的大規模入侵,如今的舉動更像是在“虛張聲勢”,為的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同時也能夠以更高的姿態同西方對話。
與此同時,頓巴斯地區的戰火仍在持續,和平依舊遙遙無期。
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便始終劍拔弩張。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分裂東烏克蘭製造內戰,俄羅斯看起來在與烏克蘭乃至北約的博弈中無往不利,頗有幾分秦王掃六合、六國逡巡不敢前的既視感。
不過實際上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實力早已從漢魏衰敗到了兩晉,普京雖然並非晉惠帝之流,但免不了是有不小的困難。
而之所以俄國能在弱勢局面下東征西討收穫頗豐戰果,關鍵在於俄羅斯有個斯特列科夫,他就像東晉時候的祖逖,王朝衰弱之際卻能為國收復失地。
▲前俄羅斯國家安全域性中將,斯特列科夫
一、從根正苗紅到天生反骨
1970年12月17日,在這個有點寒冷的夜晚裡,一個男嬰在莫斯科呱呱墜地,他便是斯特列科夫。
斯特列科夫的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貴,但總的來說還不差,他的父親在紅軍內擔任中層軍官,這在蘇聯社會里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
斯特列科夫少年的成長經歷也深受家庭影響,1987年考入俄羅斯軍事歷史檔案學院,也算是走上了父親從軍的老路子。
不過歷史終究沒讓斯特列科夫成為一個職業軍人,而是將他引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1970年出生在蘇聯,這就意味著斯特列科夫的青年時光是在蘇聯末期度過的,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思想或事物不斷衝擊著這個社會,他也註定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在軍事歷史檔案學院進修時,斯特列科夫接觸到了許多歷史著作以及檔案,他看到了歷史上俄羅斯帝國的輝煌與光榮,看到了一個帝國的偉大。而這與他所處的蘇聯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八十年代末的蘇聯社會由於戈爾巴喬夫的失敗改革而混亂不堪,亂象叢生。
巨大的現實反差讓他徹底成了一名保皇分子,在校期間他就加入了一個校內的極右保皇小團體“新白軍運動”,此時斯特列科夫早已摩拳擦掌,只等待一個機會。
▲蘇聯末期社會意識極其混亂,甚至出現了許多為納粹洗白的行為,俄國納粹組織“光頭黨”的雛形便在當時顯現
這個機會很快就被斯特列科夫等到了,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和俄羅斯出現了巨大的政治真空,等待著像斯特列科夫這樣有野心的年輕冒險家前去一試身手。
1992年6月15日下午,斯特列科夫耐著性子在學校進行論文答辯,他知道在遠方將有自己實現榮耀的機會,但眼下他必須先完成學業的最後一步。
在回答完教授的最後一個問題後,斯特列科夫急切地奔出了學校,在門口找到了早已等待多時的同伴,然後一起跳上了汽車開向遠方。
後備箱裡放著他們自備的老式步槍,斯特列科夫將和他的同伴們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歷史。
二、南征北戰,最野的編外人員
德左共和國位於東歐平原上,這是個被夾在烏克蘭和摩爾多瓦之間的袖珍國(雖然絕大多數國家並不承認其獨立地位)。在蘇聯解體後,德左是唯一一個儲存蘇維埃體制的國家,或者換句話說,它依然服從於俄羅斯。
德左隔壁的摩爾多瓦,自從1991年從蘇聯獨立後,就一直試圖將德左兼併,最終使得雙方在1992年爆發了一場名為“旗幟戰爭”的內戰。
斯特列科夫自帶武器以個人名義自願加入當地武裝組織為德左而戰。由於德左是親俄的,所以這是他為俄羅斯東征西討的第一戰。
▲德左,全稱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是蘇聯解體後的“歷史遺留問題”之一,目前並沒有得到國際廣泛承認其主權
德左戰爭之後,斯特列科夫又以志願軍身份參與了波黑戰爭,這同樣也是他皇俄史觀的延續,為了保護塞維爾亞為代表的“南斯拉夫人”而戰鬥。
到了1994年車臣戰爭爆發時,斯特列科夫已經身經百戰,且早已被吸納進了體制內。
受解體和休克療法導致武功半廢的俄羅斯武裝,不得已只能依靠這些民間“積極人士”來提高戰力。俄羅斯安全域性正式聘斯特列科夫,並派他前往車臣參加戰鬥。
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斯特列科夫以不同身份參與了戰爭的整個過程,後因為俄軍主力敗退而一道撤出車臣境內。
▲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由於解體導致出現經費不足、武器落後、人員缺乏訓練等種種問題,最終並未取得勝利
等到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後,斯特列科夫更是鳥槍換炮,直接作為安全域性特種部隊指揮官返回車臣山區,負責鎮壓極端宗教瓦哈比勢力滲透最嚴重的地區。
期間他以高超指揮能力而揚名,特別擅長指揮精銳小隊實施突襲行動,不少車臣分離分子因他而永遠“失蹤”,為此被車臣人起了個“恐怖戈爾金(斯特列科夫本名)”綽號。
同時斯特列科夫還能文能武,戰鬥期間也作為記者和投稿人發表多種型別的文章,包括政治評論文章、俄國志願軍歷史,甚至還包括散文和兒童詩歌。
車臣戰爭結束後斯特列科夫高升莫斯科安全域性總部,負責處理高加索及烏克蘭事物,最終於2010年以上校軍銜退役。但這並不代表他軍事和冒險生涯的結束,甚至恰恰只是一個開始。
▲俄羅斯聯邦安全域性,本質上是前蘇聯克格勃的繼承組織
三、一個人的意志如何創立一個國家?
一個人的意志能撬動一個國家嗎?在斯特列科夫看來,答案毫無疑問是可以,並且能不止一次。
2013年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親西歐派執政下的烏克蘭不斷向歐盟和北約貼近,導致其受到俄羅斯制裁,但期待已久的歐盟卻並未給予烏克蘭多少援助。
隨後主張對俄緩和的亞努科維奇上臺,暫時擱置加入歐盟的議題以緩和關係,但反過來又導致烏克蘭內部親歐派不滿,引發抗議和暴亂。烏克蘭政局一時間勢如水火,亂作一團。
▲千禧年後烏克蘭政局異常混亂,獨立24年以來經歷了四位總統、兩場革命、兩部憲法、三次體制的改變
這讓斯特列科夫看到了機會,他意識到這可能是此生絕無僅有的恢復俄羅斯領土的機會。
蘇聯建國後採用加盟共和國形式進行地方劃分,其中就把烏克蘭劃分了出來,讓這一東斯拉夫以及俄羅斯人的龍興之地從形式上分割了出去。而更荒誕的是後來又以“增加烏克蘭無產階級工人比例”為由,將本屬於俄羅斯的一部分多劃給了烏克蘭,也就是如今的“東烏”地區。
隨後在赫魯曉夫這個烏克蘭人上臺後,又是大手一揮將克里米亞半島也劃給了烏克蘭。這種行為在俄羅斯人眼裡看來那簡直是崽買爺田不心疼,更何況是斯特列科夫這種極端皇俄分子,那簡直恨到牙根癢。
可俄羅斯政府並不這麼想。在他們眼裡,斯特列科夫這種人固然好用,但卻極其不受控制,如果真的讓他鬧出什麼大亂子,那最後還是俄羅斯政府買單,並且有可能是承受不起的價格。
但斯特列科夫並未被限制住。
2014年2月基輔政變後,他立即率領了來自前蘇聯各地的數百志願兵前往克里米亞,迅速佔領了當地軍事和政府設施。併火速出任了克里米亞佔領政府首腦“三人團”的首領,策劃並且領導了奪取當地政權,繳械駐地烏軍,勸降烏克蘭海軍等一系列活動,這一期間俄國官方力量並沒有提供特別多的幫助。
等到一切發生完,俄羅斯政府看到了烏克蘭和歐盟的軟弱後借坡下驢,承認了斯特列科夫的行為,最終在3月18日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
▲幾年前火爆網際網路的克里米亞檢察長其實也是一位皇俄分子,曾對普京“勸進”支援其稱帝,並讓俄羅斯再次成為帝國,屬於極端保守派
但斯特列科夫並未因此滿足。2014年3月底,在克里米亞入俄大局已定的情況下,他馬不停蹄地帶領二十餘人奔赴已經動盪不安的烏克蘭東部。
四月中旬進入小城斯拉維揚斯克,這時隨隊共53人,在到達的第二天即將當地警察、安全域性等機構武裝、部分附近駐軍或是收入其部隊,或是就地解散回家。
從那之後將近3個月的時間裡,他多次打退前往該地“平叛”的烏克蘭軍隊,為盧剛茲克和頓涅茲克兩州形成全面的武裝抵抗爭取了時間,也讓小城斯拉維揚斯克成為了東烏克蘭戰爭第一階段的英雄城市。
2014年7月3日,烏克蘭軍隊發動對整個叛亂地區的全面進攻,在面對六萬人圍城的危機下,他率領3500人的部隊,攜帶家屬和全部重型裝備,一夜之間幾乎無損突圍出城。
那之後的一個半月的時間裡,他指揮頓涅茲克州的野戰部隊,機動靈活地以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對烏克蘭軍隊給予了重大打擊,到當年8月14日他離開前線返回莫斯科為止,整個戰線上的烏克蘭軍隊已經要麼被殲滅,要麼被包圍,要麼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境地。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莫斯科出於政治考量,並不希望侵吞烏克蘭的領土導致更大規模的戰爭和政治外交危機,強令其回國,上演了一出俄國版的“十二道金牌召回”。
回到莫斯科的斯特列科夫基本被禁足,原因在於他在烏克蘭、敘利亞問題,以及各種內政問題上與克林姆林宮意見不和,遭到後者的冷遇乃至封殺,並且也因此經常激烈的抨擊克宮的種種內政外交措施。
斯特列科夫被召回已經7年了,目前他在莫斯科閒居。但戎馬一生的他是否真的完全閒下來了呢?也許,他還依舊在聯絡著各色人物,等待著某天再會出現一個像他22歲時那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