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由於張學良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也正式入侵東北三省,抗日戰爭區域性戰役就此打響。
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偷襲駐紮在盧溝橋的37師219團,隨著七七事變的發生,全國抗日戰爭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展開。
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宣佈投降,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才在中國就此結束。抗日戰爭的勝利無疑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中華民族取得的一次關鍵性的戰役勝利,不僅徹底推翻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更標誌著人民當家做主新時代的到來。
但是戰爭的勝利不代表歷史的忘卻,我們不能忘記在八年血汗鬥爭歷史過程中犧牲的百姓群眾,更不能忘記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慘案的日本帝國主義的醜惡嘴臉。
然而,在八年的抗爭史中有過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抗日戰爭初期,日本在一味的攻城略地開拓板塊的同時,每每攻破一座城池,面對著城中數以萬計的百姓平民,竟僅僅留下6名日本士兵駐守,而城中的百姓竟不敢反抗。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中國百姓選擇束手待斃,也許你會憤怒,會哀嘆,更會覺得這件事情過於離奇,今天讓我們來深層次的探尋中國百姓不敢反抗的根本原因。
殘酷暴行,敢怒不敢言
初期的抗日戰爭與其說叫兩軍對壘,不如說叫一方壓制,以新四軍、八路軍、游擊隊為主要戰鬥部隊的國共聯合軍隊,雖然在人數上遠遠超過了入侵的日本軍隊。
但除此之外,受限於武器裝備的極度落後,戰鬥人員質量的參差不齊,整個戰爭局勢的劣勢等因素,日本在1937-1939年對中國板塊的擴張佔領是迅速的。
不過隔海相望的日本受限於戰線過長,國內青壯年人口極度不足,交通運輸極其不方便等外界環境因素,根本沒有足夠的軍隊對已侵佔的中國大陸安扎駐守。
可憎的日本軍隊為了既要滿足吃肉,又要留住肉的這一貪婪行為,每擊潰駐守的中國軍隊,打下一座城市後都會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
屠殺物件不僅有中國軍人,更有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他們妄圖以一場殺戮來震懾住剩下的百姓群眾,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留下心理陰影。
這一殘酷禽獸的手段不但置國際戰爭條例不顧,更讓無辜善良的百姓對日本人產生極大的恐懼感和服從感。
彷彿這一場無差別的屠殺在告訴著倖存的百姓,能活著已經就是上天恩賜了,再也不要想著造反起義,更不敢再有反抗日本人的行為發生。
隱藏的日偽軍數量龐大。
和中國人口相比,日本人口的數量少之又少,更不用提攻打中國的同時,又不斷有共產黨組織的抗日武裝遊擊,後方根據地就需要大量人手進行駐守。
面對著人手不足的困境和國家體制情況的差異,日本認為發展讓中國政府管理中國百姓,再由日本軍隊統一管理中國政府的舉措是“合理”的。
因此我們看到了日本扶正溥儀,成立偽滿洲國政府,扶持汪精衛、周佛海成立汪偽政權,並在中原大地吸收發展了數量巨大的偽軍,擴充人數優勢,協助日本正規軍對抗國共聯軍。
根據共產黨延安根據地分析,全國保守估計共有偽軍63萬,除去汪偽正規軍,加上地方自行組織的偽警察部隊和自衛軍,總人數可達數百萬。同時日偽軍依靠軍事優勢,在新控制區域,趁群眾情緒低落、社會秩序尚在紊亂之際。
大肆抓捕抗日干部及家屬,全面推行自首政策,拉攏百姓參加防共反共工作,試圖改造抗日干部群眾思想,進行洗腦,日本推行的“以華制華”政策也在這些叛徒走狗的賣祖求榮下穩步推進。
對於生活本就水深火熱的普通百姓而言,日本人的暴行讓他們都喪失了大多數生存反抗的慾望,更不用說整日還要看著狗仗人勢的日偽軍不講廉恥大行其道。
不但喪失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骨氣尊嚴,反而還協助日本人管理中國的城市土地並引以為傲。
內部思想不統一
首先受限於戰亂和舊社會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大多數百姓對戰爭的認識還是能在亂世中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夠了,至於保家衛國,抗擊侵略是軍隊的職責。
尤其城市失陷的同時軍隊都被打跑打散了,既然連正規軍都打不過日本人,那又有幾個不要命的老百姓願意挑頭反抗,又有幾個老百姓願意用自己全家的命來換一個小鬼子的命。
其次我國的抗日戰爭雖然是緊緊依靠群眾的武裝鬥爭,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究其根本,人民群眾的絕大多數力量用在了協助抗日軍隊的轉移和提供後勤保障方面。
在工農階級群體內部缺乏組織者、思想引領先鋒,以至於每次在缺乏抗日武裝力量時面對日偽軍的入侵管控,只能坐以待斃。
最後,百姓內部思想不夠團結,日本人和偽軍會在群眾內部發展內線,也就是所謂的漢奸,透過給予生活上的小恩小惠及時瞭解城中百姓的思想狀況和生活狀態。
正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面對著偽裝的間諜,老百姓又怎能一一分辨出來。
試想,即使當地的百姓有反抗的想法,並組織實施起來反抗,但身邊時刻存在著如定時炸彈般的“自己人”,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是下一個出頭鳥呢?
抗日的方式千千萬萬,何必選擇一種風險大過效益的方式呢?如此數量巨大,又潛伏在身邊的敵人,即便只有少數的日軍駐守,那些老百姓又如何能反抗成功?
如今我們早已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我們的國家也早已不再是“那頭沉睡的雄獅”,不過歷史不能忘卻,不論這場戰爭結束多久,我們都應該以史為鑑。
唯有牢記痛苦和使命,我們才能不斷砥礪前行奮勇前進,唯有銘記歷史我們才能明得失知進退、通曉事理、強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