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美軍陸戰隊太平洋戰場對抗日軍,他們的海軍陸戰隊一直都被稱為“四等人”,也就是說裝備,補給都不如陸軍,但即使是這樣,那在當時的先程序度也非常領先。
那本期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所使用的那些武器裝備都有哪些。
單兵武器類
M1加蘭德步槍刺刀
它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標準刺刀,正常可安裝在槍口前部,也能拆卸下來當作匕首使用。刀刃使用錳鋼製成,刀柄一部分使用橡膠和金屬製成,刀鞘使用玻璃鋼材質。刀身全長40釐米,刀刃長度24釐米,刀刃厚度5毫米,刀刃寬度2.6釐米,重量530克。
柯爾特M1911半自動手槍
柯爾特M1911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半自動手槍之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作為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在二戰期間又被大量採用。它的結構簡單,效能可靠,發射11.43×23毫米彈藥,威力也要比多數手槍大很多。柯爾特M1911不僅是二戰名槍,也更是世界著名手槍之一,到了21世紀,M1911仍然沒有被淘汰,依舊有一部分裝備在美軍特種部隊當中。
溫切斯特M1897泵動式霰彈槍
溫切斯特M1897在19世紀末期原本是一種獵槍,不過在二戰期間,也有一部分成為了美軍制式武器,裝備了美國陸軍步兵和海軍陸戰隊。在塹壕、防禦工事、突襲地堡當中,M1897霰彈槍非常佔優勢,在20~40米的距離內幾乎無敵,還能發射燃燒霰彈,就算沒有射中要害,但彈丸附帶的火焰也極其致命。與此同時,M1897也被美軍士兵稱作為“塹壕槍”。
雷興M50衝鋒槍
雷興M50衝鋒槍實際上也歸屬湯普森槍族,但屬於一個系列之外的產物,它的發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槍管都與湯普森系列衝鋒槍相同,只不過它更加簡易。同樣發射點45ACP彈藥,也就是11.43×23毫米手槍彈,使用10發或20發垂直彈匣供彈,有效射程150米,每分鐘理論射速450~600發,空槍重量3.05千克。但雷興M50衝鋒槍並不是很常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海軍陸戰隊每一個班組,僅裝備一支這樣的衝鋒槍,但後期都被湯普森和M3衝鋒槍所代替。
湯普森M1衝鋒槍
湯普森是二戰著名衝鋒槍,也被稱作為“芝加哥打字機”或“芝加哥小提琴”,20年代安裝彈鼓的版本還被稱作過“手提機關槍”。在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大量裝備盟軍部隊,到太平洋戰爭中期,湯普森衝鋒槍也被裝備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當中,代替之前的老式雷興M50衝鋒槍。湯普森發射11.43×23毫米柯爾特手槍彈,可以使用30發標準彈匣供彈,或50發彈鼓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720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每分鐘40發,有效射程200米。
蓋德M3衝鋒槍
M3衝鋒槍是二戰中末期的產物,由於當時的湯普森衝鋒槍結構複雜,造價較高,所以不能大量供應,只能選擇生產一種比較廉價,結構簡單的衝鋒槍,因此就由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打造出了M3衝鋒槍,別名也叫做“蓋德M3衝鋒槍”。整個機匣使用鋼管衝壓而成,安裝了基礎的復進機、復進簧和以及槍膛和撞針,組合成了一支簡易衝鋒槍,同樣是發射11.43×23毫米柯爾特手槍彈,使用30發彈匣供彈,但該槍的射速較慢,理論射速每分鐘只有450發,不過它的結構簡單,堅固耐用,可靠性強,很多盟軍士兵也開始漸漸的接受它,還有因為它的外觀比較獨特,所以也被士兵們戲稱為“注油槍”和“黃油槍”。在1943年左右,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開始裝備,並一直使用到上世紀60年代初期。
M1卡賓槍
M1卡賓槍是最早意義上的個人自衛武器,它的定義處於常規步槍和手槍的之間。在1940年期間,M1卡賓槍開始研製,同時還專門為它研製了一種7.62×33毫米中間威力彈藥,射程比手槍遠,但比步槍近,槍口初速為570米每秒,有效射程200米,該槍操作性靈活,點射速度快,後坐力也很小,在二戰期間M1卡賓槍一般配發給駕駛員、坦克車組、炮兵、後勤人員、後方指揮官、以及步兵班當中計程車官使用,後期還衍生出多種型號,並一直被使用到60年代才被淘汰。
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
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在二戰期間作為美軍的主力,發射7.62×63毫米彈藥,使用8發彈夾供彈,有效射程750米,槍口初速865米每秒,空槍重量4.37公斤,全槍長度1.1米 ,開火到最後一顆子彈時會出現“砰”的一聲,彈夾從槍膛中退出,這也是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獨有的特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期,加蘭德M1也全面取代美國海軍陸戰隊手中的老式春田M1903步槍。
春田M1903栓動式步槍
春田M1903由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完成設計,模仿德國毛瑟M1898步槍的特點,包槍機,內部構造都比較相似,發射7.62×63毫米步槍彈,有效射程550米,槍口初速853米每秒,彈容量5發,空槍重量3.95公斤,全槍長度1098毫米。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春田M1903步槍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力,之後到中期,已經被更先進的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所代替。
春田M1903A1栓動式狙擊步槍
它是春田M1903的狙擊步槍型號,A1型曾大量裝備海軍陸戰隊,同樣發射7.62×63毫米彈藥,有效射程600米,空槍重量3.95千克,彈容量5發,在外觀方面上大體相同,不過春田M1903A1型的握把部分稍有改進,呈現C型狀態,並在機匣頂部安裝了一個長筒8倍光學瞄準鏡,在海軍陸戰隊當中,春田M1903A1是主力狙擊步槍。
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
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在一戰末期進行研製,由約翰·西摩·勃朗寧親自設計,發射7.62×63毫米步槍彈藥,有效射程550米,槍口初速860米每秒,全自動每分鐘理論射速500~650發左右,空槍重量7.25千克,全槍長度1110毫米。但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一直處於尷尬位置,雖然是自動步槍,但重量太高,接近機槍的重量,要是當做輕機槍,但火力持續不足,彈匣容量僅有20發,不過這支槍的效能很好,在二戰期間,一直在美軍班組當中扮演著輕機槍的角色。
勃朗寧M1919A6輕機槍
它是M1919系列機槍的衍生型號,在M1919A4重機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它的誕生是為了代替美軍步兵班中的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而M1919A6將要作為一種輕機槍,在槍管前面安裝了一個雙腳支架,可便於臥倒射擊,發射7.62×63毫米彈藥,每分鐘理論射速400~500發左右,槍口初速823米每秒,全槍長度1346毫米,可以使用100發彈鏈或250發彈藥箱供彈,但是M1919A6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後並沒有受到歡迎,士兵則還是喜歡之前的M1918自動步槍。
勃朗寧M2重機槍
M2是美軍從二戰到現在一直裝備的一種大口徑重機槍,它發射12.7×99毫米大口徑彈藥,這種彈藥破壞力很強,可以穿透很多金屬器材,發射金屬被甲彈甚至可以穿透輕型坦克的裝甲。M2重機槍的槍身總重量38.2公斤,可以使用三腳支架或安裝在威利斯吉普車、坦克、裝甲車上使用,全槍長度1653毫米,每分鐘理論射速450~500發左右,槍口初速930米每秒,有效射程1800米,最大射程2500米,可以使用彈藥箱或彈鏈供彈,這種機槍無論是在二戰還是現代,都深受美軍士兵的歡迎,而且在太平洋戰爭當中,M2重機槍甚至可以穿透當時日軍的94式輕型戰車。
勃朗寧M1919A4重機槍
它是在勃朗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去除了粗獷的水冷套筒,改為了風冷式散熱,槍管上還帶有密集的散熱孔,在實戰中,散射效果要比水冷槍管更好。該槍發射7.62×63毫米彈藥,可以使用彈鏈或彈藥箱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400~500發左右,槍口初速860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在戰鬥時,可以使用三腳支架或者安裝在坦克炮塔上作為車載武器。
勃朗寧M1917A1水冷重機槍
M1917在一戰末期作為美軍的重機槍,模仿馬克沁系列重機槍的水冷散熱方式,發射7.62×63毫米彈藥,使用100發或250釋出制彈鏈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450~600發左右,槍口初速854米每秒,最大射程3154米,全槍長度980毫米,全槍重量15.2千克,一般作戰時都會安裝在三腳支架上使用。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這種機槍就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武器,不過到中期被更輕便的M1919系列所代替。
巴祖卡M1火箭筒
巴祖卡是美軍在二戰期間所採用的一種單兵火箭筒,也是二戰期間單兵反坦克武器當中的佼佼者之一,口徑60毫米,炮管長度1.38米,在1942年開始裝備海軍陸戰隊,可以發射M6和M4系列錐形裝彈彈頭,後期型號還可加裝光學瞄準鏡,可對太平戰場上日軍各型號的坦克造成重創。
M2火焰噴射器
M2火焰噴射器在1940年到1941年期間研製,最後在1943年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奪島作戰當中,可對隱藏的敵軍、地堡、防禦等造成有效的破壞,在近距離作戰中,火焰噴射器也更是步兵的“噩夢”。 M2型火焰噴射器,在沒有燃料的情況下重量為19.5公斤,裝滿燃料的重量為30.84公斤,有效射程19.96米,最大射程50米,它配有兩個氣油罐,中間有一個氮氣罐,可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在太平洋戰場上,M2火焰噴射器一般用於摧毀碉堡和躲在地洞裡的敵軍。
M14鋁熱劑手雷
M14鋁熱劑手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美國陸軍、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它的主要特點就是能產生3000度的高溫,可以對金屬材料,比如裝甲車和坦克的裝甲,或者一些金屬防禦設施進行高溫熔化和燃燒,手雷內部裝有混合燃燒劑,開啟保險與空氣融合,就會產生燃燒,以高溫燃燒的方式,來破壞金屬器材。
MK II型防禦手雷
它是二戰期間美軍最常用的手雷之一,同時還衍生出發煙彈、訓練彈等,重量0.59千克,內裝有少量的TNT和混合炸藥,爆炸延時4~4.8秒,爆炸範圍5~10米,同時還能安裝在步槍榴彈發射器上,當作榴彈使用。
MK3A2進攻型手雷
MK3A2進攻型手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作為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到二戰期間繼續採用,而且還有很多它的改進衍生型號。MK3A2進攻型手雷的延遲時間4~5秒,重量442克,內有TNT炸藥和殺傷性碎片,炸藥爆炸範圍兩米,而爆炸後所濺出的碎片可能超過10米遠。
火炮類
M2型60毫米迫擊炮
M2型60毫米迫擊炮原本仿製於法國的布蘭德60毫米迫擊炮,在1938年開始採用,美軍的每一個步兵連當中,大概會配備4門,海軍陸戰隊也是同樣如此。它的口徑為60毫米,炮口初速158米每秒,最大射程1840米,方向射界14度,高低射界-40度~+85度,最快射速每分鐘25發左右,炮管長度730毫米,全炮重量19.07千克。當年在太平洋戰爭中,這種迫擊炮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當中,幾乎成為了班到排級別的支援武器。
M20型75毫米無後坐力炮
M20型無後坐力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火炮重量47千克,總長度2.1米,炮管長度1.7米,口徑75毫米,發射75×480毫米的炮彈,彈藥重量9.3~10.3千克,炮口初速300米每秒,最大射程6300米,可以使用M1917重機槍的支架射擊,也可以安裝在威利斯吉普車上進行射擊。火炮仰角-27度~+65度,迴旋角度360度,它除了可以發射常規炮彈外,還能發射穿甲彈、破甲彈,可對坦克、碉堡等進行有效打擊。
M1型75毫米榴彈炮
M1型75毫米榴彈炮,在上世紀20年代研發,1934年正式定型,並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該型火炮的最大射程9000米,每分鐘最快射速5發,炮彈初速381米每秒,炮組成員需要6人,運輸時可以使用威力斯吉普車託運或軍用卡車託運。後期還有很多M1型75毫米榴彈炮被改為了自行火炮,在二戰太平洋戰場當中,這種火炮也得到了發揮。
M1型81毫米迫擊炮
M1型81毫米迫擊炮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裝備,口徑81毫米,方向射界5度,高低射界-40度~+85度,炮身長度1278毫米,全炮重量61.5公斤,最快射速每分鐘25~30發左右,最大射程3000米,炮口初速217米每秒。在二戰太平洋戰爭當中,M1迫擊炮也被美國海軍陸戰隊大量採用,而且它很輕便,可以將炮管、炮架、和座板分離,士兵能分開帶走,再次使用時也能快速組裝。
M2/101型105式榴彈炮
M2/101型105毫米榴彈炮在40年代初期開始裝備,也包括海軍陸戰隊,用它來取代之前的M1型75毫米榴彈炮。該型火炮的全重2.3噸,全炮長度5.9米,方向射界45度,高低射界-5度~+65度,最快射速每分鐘12發,彈藥重量14.98公斤,彈藥爆炸範圍20~30米以內,彈藥種類還包括煙幕彈、榴霰彈、燃燒彈、彈化學等等,炮組成員為8人,運輸時可以使軍用卡車或半履帶車託運。在太平洋戰場當中,M2/101型105毫米榴彈炮也發揮出很大作用,並且這種火炮一直使用到上世紀60年代才被淘汰。
軍用車輛
GMC-353通用卡車
它是二戰期間美軍最常用的軍用卡車之一,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陸戰隊都裝備很多,它能夠勝任彈藥運送任務、物資運送任務、作戰人員運送任務、火炮牽引任務、救護任務和通訊任務等等,全車長度6.93米,寬度2.32米,高度2.24米,正常是採用敞篷設計,在運兵時也可以安裝帆布車頂。動力系統搭載了一臺GMC270型4.4升6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04馬力,最快行駛速度每小時71公里,車身載重量2~4噸。
DUKW-353輪式兩棲運輸車
DUKW-353兩棲運輸車在1942年開始裝備,它基於一個六輪卡車的底盤改進而來,車體呈現船狀,車身長度9.3米,寬度2.4米,高度3米,車身全重6.5噸,車身尾部帶有一個螺旋槳式推動裝置,水面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12公里,陸地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45公里。DUKW-353兩棲運輸車,當年除了在諾曼底登陸中使用外,也在太平洋島嶼作戰當中大展身手,它可以將彈藥、火炮、士兵,甚至是威利斯吉普車運送到陸地。
道奇T214通用車
道奇T214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裝備美軍部隊,它經常與威利斯吉普車一起使用,還被大兵們稱為“中型吉普車”。T214要比威利斯吉普車更大,更重,車身重量達到3噸,同時它也是一種多用途車輛,還衍生出救護型、運兵型、通訊型、偵察型、指揮型、人員乘用型、戰地救護型、火炮牽引車型、以及自行火炮等,車身長度4.88米,寬度1.98米,高度2.06米,它搭載了一臺直列6缸兩氣門發動機,排量3.7升,配備手動4速變速箱,最大功率92馬力,最快行駛速度每小時85公里。
道奇WC54戰地救護車
它是道奇系列當中的一個戰地救護車版本,安裝了全封閉式金屬艙,該車可以在戰場當中快速運送傷員或執行戰地醫療任務。在二戰期間這種型號大概生產了23000輛左右,除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使用外,也援助到其他同盟陣營當中,並且也收到很好的反饋。
威利斯多用途吉普車
威利斯是二戰期間美軍大量採用的吉普車,也是現代民用越野車的鼻祖,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裝備美軍,並且一直使用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直到悍馬戰車出現將它代替。在二戰期間,美軍的每一個步兵營都會裝備很多威利斯,它能運送士兵、戰場偵察、通訊指揮、火炮牽引、物資運輸,甚至能執行傷員運送任務,多用途能力特別強。它的戰鬥型還可在車身頂部安裝一挺M2重機槍,或者是無後座力炮。
裝甲戰車/坦克
M3輪式偵察車
M3輪式裝甲車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裝備美國軍隊,也包括海軍陸戰隊,它一般主要用於偵察和運兵任務,車身頂部安裝一挺12.7毫米重機槍,採用敞篷式車艙,它還具備一定的防護,裝甲厚度6~12毫米左右,車身戰鬥全重5.62噸,車組成員1~2人,車艙可承載5~7名士兵。車身總長度5626毫米,寬度2032毫米,高度1994毫米。動力部分搭載了一臺大力神JXD直列6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10馬力,最快行駛速度每小時91公里。當年除了美軍自己使用外,也有很多援助給其他同盟陣營,包括英、蘇等。
M3半履帶式運兵車
M3半履帶車在1939年研製成功,1940年開始裝備部隊,它屬於一種戰場運兵車輛,車身戰鬥全重8.89噸,車組成員為3人,車艙可承載10人,車身總長度6.13米,寬度2.22米,高度2.69米,履頻寬度305毫米,長度1.184米。動力部分搭載了一臺懷特160AX型六缸直列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94馬力,最快行進速度每小時64公里,車艙頂部還可架設一挺12.7毫米重機槍,又可防空,既可平射。M3半履帶車在二戰太平洋戰場當中也被廣泛使用。
“灰狗”M8輪式裝甲車
“灰狗”M8輪式裝甲車由美國福特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完成設計,並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到1945年這種裝甲車大概生產了8500輛左右。“灰狗”M8裝甲車的最大特點就是機動性強,反應能力快,雖然裝甲防護較弱,但行進速度快,能在戰場中勝任偵察任務、步兵支援任務,或跟隨坦克進行反裝甲任務。車身戰鬥全重7.89噸,車身長度5.63米,車身寬度2.54米,車身高度2.47米,車組成員為4人。它的動力系統搭載了一臺大力神JXD型6缸直列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10馬力,並配備4速手動變速箱,最快行駛速度每小時90公里。主武器安裝了一門37毫米火炮,炮塔頂部配備一挺12.7毫米重機槍,可用於高射防空,炮塔內側還有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主炮備彈80發,並列機槍備彈1500發,重機槍備彈量400發,火炮俯角-10度~+20度。在二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灰狗”M8裝甲車也有少量配發給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
LVT-4兩棲登陸車
LVT系列兩棲登陸車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常見的作戰裝甲載具,當中包括作戰型、運兵型、自行火炮型、救護型、通訊型等等,總之,多用途能力特別強。圖中的是LVT-4運兵登陸型,屬於LVT-1型的衍生型號,車艙部分加寬,並增強了裝甲防護,車艙內可容納30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也能運載4噸以內的貨物,車身頂部安裝了2挺M2重機槍用於防護,車身戰鬥全重17.5噸。當年LVT-4型兩棲登陸車,不僅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也被大量投入太平洋島嶼作戰當中。
LVT-1兩棲登陸車-戰鬥型
它是LVT-1的作戰型,安裝了一個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的炮塔,主武器內建一門37毫米火炮,副武器為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車身自重13.72噸,車身長度6.55米,車身寬度2.94米,車身高度2.47米,搭載了一臺水冷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20馬力,陸上最大行進速度每小時19公里,水上最大行進速度每小時10公里,最大航程96公里,車身裝甲厚度10~30毫米,在太平洋島嶼作戰當中,它充當兩棲坦克的角色。
LVT-1兩棲登陸車-75毫米自行榴彈炮
它是LVT-1的自行火炮版,在車艙頂部安裝了一個露天式戰鬥艙,內建一門75毫米榴彈炮,副駕駛位置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車身戰鬥重量15噸,其餘的尺寸,長度,以及發動機都與上一個版本相同。
斯圖亞特M3輕型坦克
斯圖亞特系列輕型坦克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裝備,並分發到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當中。它的戰鬥全重為12.5噸,車身裝甲厚度25~44毫米,主武器配備了一門37毫米火炮,副武器為2挺7.62毫米機槍,炮塔側面也可以安裝額外的M2重機槍或M1919A4重機槍。動力系統搭載了一臺由凱迪拉克所生產的直列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250馬力,最快前進速度每小時40公里。雖然它是一種輕型坦克,但在二戰太平洋島嶼作戰當中也非常實用。
謝爾曼M4中型坦克
謝爾曼M4中型坦克也是美軍在二戰期間大量裝備的坦克之一,在1940年期間研製,1942年開始裝備,當中還出現很多衍生型號,具體功能不同,作戰用途不同,還包括火箭炮車,噴火坦克等。在二戰期間,M4中型坦克也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武器,對比當時的日軍各型號坦克,謝爾曼M4的火力、機動、防禦都要高出一大截。它的動力部分搭載了一臺Ford GAA型汽油發動機,最快行駛速度每小時38公里。主武器安裝了一門75毫米M3坦克炮,副武器為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車身頂部還可分別安裝1挺M1919A4和M2重機槍,車身裝甲厚度13~76毫米,戰鬥全重33.65噸。
M10坦克殲擊車
M10坦克殲擊車在1942年開始裝備美軍,它採用了謝爾曼中型坦克的底盤,並在外面加裝了一層傾斜式裝甲,防彈效能更好,車身戰鬥全重29.6噸,成員為5人,車身長度6.83米,車身寬度3.05米,車身高度2.57米,搭載一臺水冷汽油發動機,最快行進速度每小時51公里,主武器為一門76.2毫米M7型反坦克炮,副武器為1挺M2重機槍,車身裝甲厚度9~57毫米。雖然M10屬於美國陸軍的裝備,但在二戰期間也有少量曾隨同海軍陸戰隊參與太平洋戰役。
謝爾曼T-34 “風琴” 火箭發射車
T34“風琴”火箭炮在二戰中期開始使用,當年應用在諾曼底登陸戰和太平戰場當中,這種火箭炮並不是獨立的,而安裝在謝爾曼中型坦克的炮塔上,火箭炮口徑114毫米,炮管長度2286毫米,裝彈數60發,最大射程4800米,它外部有一個電動發射裝置和電線,炮手可以在坦克車內控制發射。
那本期有關二戰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就為大家盤點到這裡,如果你還有哪些想要補充的,或者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中表達,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裝備內容,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為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