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放假第1天,也是農曆8月13日。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今年過節的氣氛似乎並不算特別濃厚,許多人待在工作生活所在地,沒有回老家過節。
但在廣大農村,此時最為繁忙。稻子玉米等各種農作物開始成熟進入到收割階段,農村整天忙於收割,十分辛苦,十分勞累。但有收穫總是好的,儘管頂著烈日,汗如雨下,農民依然很高興很開心。每當這時候,農民最怕的就是下雨。一旦秋雨綿綿,幾天甚至十幾天都不停,農民才會痛苦不堪。
穀物到了成熟的季節就必須收割,放在田地中,長期經受雨水浸泡,就可能黴爛變質,造成農民減產絕收。過去農民沒有天氣預報,無法精準預測近期天氣變化,只能透過不斷的總結,大概預測每一年中秋前後到秋分時節氣候走勢。
在古人看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前兩天,也就是農曆8月13日,這一天非常關鍵。正所謂有沾沒沾,就看8月13。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農曆8月13日這天如此重要?今天就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所謂“沾”字,在中國古代中,有一種解釋,將其當做一種氣候現象,與“沾”則有雨水。“有沾沒沾,就看八月十三”,意思是說,進入深秋以後,會不會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就要看農曆8月十三這一天的天氣變化。
如果8月13這一天晴空萬里,這意味著接下來的秋天將會秋高氣爽,天氣乾燥,降雨稀少,大部分時候都是萬里無雲的天氣。如果這一天出現降雨,尤其是中大雨,這意味著在未來的秋天,會出現明顯的降雨,甚至陰雨連綿,半個月都不停歇。
往更深層次考慮,秋天下不下雨非常關鍵,尤其是到了中秋前後。按照慣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傳統作物都處在收穫的季節,南方在收水稻,北方在收玉米,中原在收花生、土豆和紅薯,接下來還要種植秋菜,準備秋耕播種。
如果在莊稼成熟後,還沒來得及收割時,就出現陰雨綿綿的天氣,就非常不利於農作物的收割。記得2019年時,在陽曆9月中下旬,我老家曾經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雨,家裡的稻子一直無法收割,在田裡泡了半個多月,等到國慶節後天氣放晴,再去收割時,許多稻穀已經開始發黴,只能用來餵雞了,造成了很大的減產和浪費。
所以,對於農民而言,中秋前後晴空萬里,哪怕是溫度高一些,太陽毒一些,都沒太大的關係,就怕下雨,尤其是連綿不斷的秋雨。只要天晴,糧食就可以得到及時的收割和晾曬,並迅速放入糧倉,不會發黴變質。
等到農民秋收結束後,再下雨的話,又變成了好天氣。因為那個時候需要秋雨來給乾涸的土地一些水分,好讓秋天播種的農作物迅速生長,在寒冷冬季到來之前長得足夠茁壯,方便抵禦嚴寒。
關於“有沾沒沾,就看8月13”,還有一個典故,說的是當年一位皇帝在農曆8月13這天錯殺了一位大臣,而這位大臣姓詹。皇帝事後悔恨不已,就將八月十三這一天作為大臣的紀念日,號召全體國民紀念。
在傳說中,所有人都對這個忠心的大臣感到惋惜和傷心,流淚不止。而在8月13之後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天上一直在下雨。後來就有了“有詹沒詹,就看八月十三”這種說法。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民間傳說的演化,這句話就變得跟天氣有關,俗語中的“詹”也變成了氣象用語“沾”。
總而言之,不管這個傳說到底跟這句俗語有沒有關係,中秋前後下不下雨,對農事生產影響極大。秋天萬物成熟,農民正忙著收割,當然不希望看到下雨。
今年天氣不錯,這幾天溫度很高,而且未來一段時間也會持續天晴,短時間內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明顯的降雨。對農民而言,這是最大的好訊息。此時抓緊秋收,把穀物歸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秋節到了,大家能吃上新米,按照各地的風俗習慣,過一個祥和快樂的節日,比什麼都重要。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