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桃一直在看《開拍吧》,然後就發現參賽的導演易小星咋被噴得這麼慘呢?
人家不就是過來上個綜藝,比賽拍個短片嘛。
至於嗎?有這個必要嗎?
某些評委怒批易小星導演的這片不行,“它可能不能稱之為一個電影”。但是本來不就是在比賽拍短片嘛,肯定不是個電影呀。
而且咱能看到彈幕裡的廣大網友發的評論,幾乎都是支援導演易小星的,好評多於差評。
眾所周知,導演易小星最擅長的就是喜劇,所以在《開拍吧》這個節目裡他參賽的第一部短片仍舊是選擇了喜劇題材。
導演易小星用20分鐘講述了一個困在現代都市職場裡的一個卑微小人物的掙扎。
一切故事的起因源於一個外賣飯盒,但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外賣盒,是董事長妻子給董事長準備的愛心盒飯,凝聚著董事長與董事長夫人多天婚姻的“愛情結晶”。
鄭愷飾演的普通職員無意將董事長的飯盒給弄丟了,於是鄭凱的上司們開堂“審理”了鄭愷,要求他在董事長上廁所的20分鐘內,把董事長的“結晶”找回來。
而鄭愷一面要尋找董事長的飯盒,一面又得想著今天是女兒好好的生日。如果找不到董事長的飯盒他就可能得被炒魷魚,所以他必須做出抉擇,給老闆找飯盒 or 提前下班陪女兒過生日。
不同於易小星以往作品的無厘頭搞笑,這次的作品裡確實是加入了不少荒誕喜劇的成分。所以在看起來會稍感無聊的黑白畫面裡,他主要透過人物的表現、大量的梗以及反轉再反轉營造出了喜劇氛圍。
即使易小星大膽嘗試了一下荒誕喜劇,但是賽場裡的一些評委們對易小星的評價仍像是遊街時扔的臭雞蛋一樣。
“電影主題只是為了一個外賣,你至於嗎”
“感覺片中人物的刻畫太散了”
“感覺不真實”
但是,就像前文所寫,如果你開啟彈幕,你會發現易小星這次竟然獲得了多數場外觀眾的支援。
不少網友反駁:“這就是我們打工人的日常生活,你不理解是因為你不是打工人。”因為一個外賣對於打工人來說確實至於。
確實,很多觀眾感同身受,是因為易小星用了短短20分鐘拍出了一個現代職場的小生態,高層領導有事中層領導做,中層領導壓榨普通員工,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不需要幾十集的長度。
說易小星拍得不真實,那啥叫真實,真實就是去感受大眾生活,而不是蹲在某個咖啡館開著電腦螢幕苦思冥想一下午。
易小星在這場電影綜藝中,從拉投資環節到成片後影評人評價環節,氣氛相當凝固。
在拉投資時,當原本自帶社交牛B症的易小星自我介紹後,無人回應,場面一度十分尷尬,感情都是用心電感應交流啊。
部分投資人表現得很冷談,除了陳思誠和劉震雲對易小星的專案略感興趣之外,其他兩位投資人基本沒咋動嘴皮子。
畢竟不是科班出生,半路出家,主要拍網劇,拍的電影也都是純搞笑商業片,這樣的行業履歷就像個臨時工想要轉正——
但沒人認你啊!
其實聊到導演易小星,桃會想到導演易小星的另外三個身份:受益者、弄潮兒、失意者。
2006年,易小星是一位“受益者”。
網際網路正興起的年代,一位戴著面具的土木工程師,利用業餘時間錄製遊戲解說,由此在網路上走紅。
易小星可以稱得上是古早時期的中文互聯網遊戲UP主,幹了五年後,他立下了志向,要去北京做個正經導演。他和來自土豆的範鈞、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視公司萬合天宜。
2012年,易小星是“弄潮兒”。
《萬萬沒想到》的誕生是易小星的第二個重要階段。桃記得當480p的畫質亮起,那句bgm“萬萬沒想到,啦啦啦啦啦”響起時,身邊的同學就會自動像小蝌蚪找媽媽一樣聚集在一起。
而易小星作為當時萬合天宜的內容主管,可能是憑空想象,也可能是根據當時一眾打工人的真實寫照,創作了“王大錘”這樣的喜劇角色,直到現在還是讓觀眾們印象深刻,確實,《萬萬沒想到》很成功,相當的成功。
從2015年到現在,可以算是導演易小星的第三個正在進行的人生階段,有人覺得易小星成了“失意者”。
在《萬萬沒想到》網劇火爆全網後,萬合天宜和易小星也把野心放在了院線電影上,於是處女座《萬萬沒想到:西遊篇》這部脫胎於《萬》系列網劇的電影出世了。
半路出家做導演的易小星可以在短影片網劇裡讓觀眾“萬萬沒想到”,但是換了電影陣地之後,自己可能“萬萬沒有想到”。
2020年,36歲的易小星離開萬合天宜,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
而由他自己導演的以中國洗浴文化為背景的《沐浴之王》又涉嫌抄襲、周星馳梗太多了。
其實咱如果回顧一下他的經歷,導演易小星走的一直是一條喜劇路,從網路UP主到處女作《萬萬沒想到》,易小星也一直專注於自己的職業道路。
當然,易小星的追求也很簡單,拍喜劇。只是,喜劇太難拍了,怎麼把故事和笑料有機結合,確實需要思考。
剛踏入新媒體內容創作時期的易小星用《萬萬沒想到》帶給觀眾們一種異樣的喜劇風格,但是當觀眾們笑點和閾值已經被拉高時,有些笑料就變成了易小星身上的包袱。
眾所周知,短影片和長影片是兩個概念,易小星時期的萬合天宜的短影片有多驚豔,長影片就有多麼拉胯。
有人認為易小星拍攝的作品除了功力不成熟,再者就是有太多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電影徒有搞笑的外衣,卻沒有傳遞出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這位曾經的網際網路“受益者”,變成了電影上“失意者”,人生的前三十多年裡,短劇上的鮮花和電影作品上的辣評確實讓導演易小星感受了一把啥叫“人生大起大落”。
在不拍電影的這段時間,易小星也沒有閒著,一段時間甚至突破自我,成功減肥,從一個可愛的光頭胖子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光頭,完全可以去拍真人版《一拳超人》。
除了減肥成功,易小星也去過《吐槽大會》,在舞臺上拿自己開涮,其實是在回懟那些說他“江郎才盡”的人。
但說了這麼多,大夥最想知道的還是,易小星到底行不行?
易小星在《開拍吧》展示自己的短片成果前,提到了自己曾經的處女作《萬萬沒想到》並沒有獲得好評。
於是,張紹剛讓他用三句話介紹一下自己參賽的這個短片。
劉震雲很看好易小星用黑白片的表現手法去拍攝這個短片,雖然這是倒回了卓別林時代,但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在《開拍吧》這個綜藝裡,其實不僅讓觀眾們在極近的距離內觀察了一部電影的誕生過程,從選角、資方、拍攝、觀影等等方面。
而桃卻認為,《開拍吧》讓國內有潛力的青年導演向大眾展示了自己,並且也讓觀眾認識到這些曾經名字只出現在電影介紹裡的導演們。
在外人眼中,易小星在節目上開啟了“社交牛B模式”,出人意料的腦洞+段子,就能簡單迅速地和其他導演以及主持人張紹剛打成一片。參賽導演郝傑恰好是易小星的反面,他不善言辭、社恐,有時會不由自主地緊張。
易小星的社交牛B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掩飾社恐的方式,減肥成功後,易小星導演做過一個演講——“我與自卑的戰鬥史”。
易小星說自己一直是一個自卑的人,戴著“獸面具”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後移的髮際線以及油膩。
雖然易小星從來沒想過站在鏡頭前,但是我們還是在《萬萬沒想到》的劇集裡看到易小星不斷地跑著龍套,跑龍套也是演員。
在《萬萬沒想到》最火的那幾年裡,曾經有媒體將易小星捧作內地版周星馳,“從網際網路上誕生的周星馳”。
而最瞭解周星馳的王晶導演表示“未來三十年沒有人能夠追到周星馳的水平”。
的確,易小星學不了周星馳,因為易小星就是易小星,他著自己獨有的創作天賦,作為曾經網際網路的弄潮兒,導演易小星能讓千萬觀眾笑得合不攏嘴,靠得不是純無厘頭式的模仿。
而是不吝對他人作品的學習、借鑑以及致敬的能力,這是不同於傳統科班出身的導演們總想搞出一個新概念的特別之處。
從網路UP主到網劇導演,再到正片導演。
也許並不是每一次嘗試都取得了最大的成效,但是他敢於走出這每一步,就已經沒啥可嘲的了。
設計/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