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想不到,聽診器的發明竟是為了醫生在檢查異性身體時更加方便。
17世紀以前,在沒有聽診器幫助的情況下,人們採用的是直接聽診法,就是醫生取一片布鋪放在病人身體患病的部位上,然後把耳朵貼上去聽。雖說這種診斷辦法也能診斷出一些疾病,但是它既不衛生,也不方便,聽音效果也難以達到十分準確,在給異性檢查身體時還很容易產生尷尬。
1816年的某一天,醫生雷奈克在院子裡散步,看見孩子們把耳朵貼在長木棍的一端,傾聽系在木棍另一端的一根大頭針的輕輕敲擊聲,他由此想到,大頭針敲擊木棍一端的聲音可以很清晰地傳到另一端,那麼,病人身體某個部位的聲響,如心肺搏動的聲音應該也可以透過一種東西傳到醫生的耳朵中,使醫生聽得更清楚。第二天,雷奈克在內克爾醫院的門診部拿起一張紙,把它捲起來,用一根線綁上,形成一箇中空的喇叭筒,然後把它放在患者的胸口聽心臟跳動的聲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
此後,他又做了許多實驗,不斷改進聽診器的效果。雷奈克的聽診器是由雪松和烏木製作成的一個木頭筒,筒長30釐米,外徑3釐米,內徑5毫米。圓筒由兩節合成,便於醫生攜帶,每個醫生都能用這種簡單而可靠的聽診器聽診。這就是早期的單耳式聽診器,雷奈克將它命名為“胸部檢查器”。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奈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線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了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這種聽診器被稱為複式聽診器,它可以更準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
近年來又出現了電子聽診器,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可以更準確地診斷出患者的病情。
聽診器的發明,徹底改革了心肺類疾病的診斷方法,它使醫生的耳朵更加靈敏,確保了診斷的準確性。時至今日,聽診器已經成為內科醫生工具箱中的一個必備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