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歲末,中國醫大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孫長伏教授在出專家門診時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罹患右側顱底及咽旁巨大腫瘤的35歲患者小李。
小李說,自己發現咽旁腫物已經有3年了,開始的時候不夠重視。最近,感覺白天總是犯困,就連開車上下班途中都必須停下休息幾次;晚上入睡後伴隨巨大鼾聲且睡夢中常常感覺呼吸困難被憋醒,發展到現在已經無法平臥入睡,甚至咀嚼、吞嚥都出現了困難,舌頭被擠壓向一側,說話都受到了影響,吐字不清。位於口腔、咽旁及顱底的巨大腫瘤給小李工作和生活都帶來極大困擾,已經無法正常生活,隨時可能出現窒息,危及生命。
顱底位置深在,周圍解剖結構複雜,涉及重要的血管和神經,顱底區腫瘤的手術治療一直是口腔頜面外科的難點,手術風險極大。完整切除腫瘤,保護好重要的血管神經,又要將口腔、咽側及顱底區的殘腔消滅,缺損重建這一切都要求醫者醫術精湛,要有足夠的細心與耐心、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失誤。
顱底腫瘤風險大 多學科協作8小時成功手術
孫長伏教授詳細瞭解了患者病情,和團隊成員戚忠政、段維軼醫生等一起分析患者體徵、影像資料,多次討論、研究手術方案,評估手術風險,力求為患者制定最佳和安全的手術計劃和方案。經過反覆討論研究,最終確定手術方案——行“口腔、咽側及顱底腫物擴大切除,下頜骨旁正中暫時性離斷,左股前外側皮瓣遊離移植修復術”。
麻醉是保障手術安全、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因患者口內腫物巨大壓迫咽腔,整個咽腔幾乎閉塞。如何使患者能在平穩、安全的狀態實施全身麻醉,是整個手術過程的第一道關卡。麻醉科張倩教授術前對患者全身情況進行了仔細評估,綜合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及口內情況認為經口插管風險極大,果斷決定先行“清醒狀態下氣管切開術”。麻醉科主任張倩教授接到會診請求後,第一時間趕到病房檢視患者,評估患者頸部情況,告知患者術前氣管切開流程,緩解患者內心緊張情緒。
氣管切開及全麻平穩後,一組醫生行“腫物切除術”。術中發現,由於腫物長期壓迫,導致腫物周圍血管神經等解剖結構關係密切,移位變形嚴重且腫物巨大無法直視。孫長伏教授及其團隊憑藉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克服種種困難,保護好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將直徑達9釐米的腫物完整摘除;同時,另一組醫生製備股前外側遊離皮瓣,在顯微鏡下進行動靜脈血管吻合,腫物後的創腔被消除,巨大的缺損得以重建。在術者、麻醉醫生及護理人員的默契配合下,手術歷時8個小時。
術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術區一期癒合,皮瓣成活良好,無併發症的出現,小李按時出了院。良好的預後效果贏得了小李和他的家屬高度的評價和由衷的感謝。此例複雜手術的成功挽救了小李年輕的生命,同時彰顯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多學科合作精神和口腔頜面外科雄厚的技術實力,體現了醫者“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紅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