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20分鐘》日報網站1月4日發表題為《網際網路會欺騙大腦嗎?》的文章,作者為納尼·F·科雷斯,全文摘編如下:
最新研究表明,網路上儲存的資訊或可改變我們與記憶聯絡的方式。
輕鬆訪問谷歌和其他搜尋引擎的體驗已經改變了人類與其思維能力聯絡的方式。網際網路是否在操弄我們的大腦?或者換一種說法,透過我們的電腦或智慧手機輕鬆訪問谷歌和其他搜尋引擎,是否改變了我們與記憶聯絡的方式,或者說我們判斷自己的思維能力的方式?
最近多項研究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其中得克薩斯大學教授阿德里安·沃德的一篇報告引起了媒體關注。他在報告中指出:“有時候,我很想透過谷歌搜尋某個東西,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從記憶中調取資訊。”
對於任何手頭有聯網手機的使用者來說,這個挑戰可能並不陌生。我們只需舉兩個例子:最喜歡的電影中的演員名字,或者最喜歡的樂隊的某個專輯名稱。
正如沃德教授在這項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樣,依賴谷歌等搜尋引擎的使用者可以迅速得到正確答案,但也可能最終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誤解。對沃德來說,這是因為線上搜尋非常簡單順暢,而且這種體驗通常非常容易獲得(至少在技術更發達的社會中是這樣),因此人們往往沒有機會考驗自己記憶事物的真正能力。
沃德在分析網際網路和人類記憶的交叉點時指出,其影響可能是深遠的,甚至包括對政治虛假資訊的傳播。沃德指出,關於人腦如何做出決定的研究表明,那些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過分自信的人在政治和科學方面更加固執己見,而且也更有可能做出存在漏洞的財務和醫療決定等。
沃德和許多其他研究人員、認知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目前正在探究,當記憶被技術重新塑造(有時是透過多種不同方式)時,記憶到底意味著什麼,並且還試圖重新探索記憶將如何隨著數字裝置的每次新互動而發揮自身的作用,但這一互動過程同時也模糊了人腦和網際網路的界限。
雖然真正的後果依然不得而知,但現有的研究已經提供了一些線索,以期探明如此依賴網際網路對記憶意味著什麼。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經常使用GPS導航系統,就會對空間記憶產生負面影響。與此同時,還有其他研究考察了記憶是如何被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資訊所改變,這些網路資訊有時會增強人腦的記憶,有時卻會導致人腦更易遺忘資訊。
沃德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測試志願者在完成簡單測驗和調查時如何運用自己的知識。一些參與者在回答問題時可以使用谷歌,而另一些則不可以。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谷歌的志願者對自己的思考和記憶能力更有信心,但他們卻錯誤地以為自己在接下來的測驗中如果沒有網際網路的幫助,依然能夠透過自如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完成測驗。沃德將這種情況歸因於谷歌的設計:簡單易行,並不像圖書館,而更像一個模擬人腦中搜索的“神經假體”。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