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AAO會議上,不少研究涉及到手術治療視網膜脫離的效果,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該類研究的湧現,術者能更好地判斷該不該進行手術和選擇何種術式,從而避免術中術後相關危險因素,為視網膜脫離患者帶來最佳視力。
伴有視網膜破裂的視網膜下RRD眼,不同手術技術的治療效果是否不同?
為比較PPV、鞏膜扣帶術(SB)、PPV聯合SB(PPV-SB)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RRD)合併下裂孔的解剖和視覺結果,研究人員對2014-2018年在三級醫療中心接受RRD手術的1516名患者進行回顧性佇列研究。僅納入在4點至8點鐘範圍內至少有一處視網膜下裂孔的眼(n=504)。研究的主要結果是單次手術成功率。
患者接受PPV(n=125)、SB(n=52)或PPV-SB(n=327)手術。PPV的單次手術成功率為89.6%,SB為86.6%,PPV-SB為89.3%(P=0.82)。
結論:對於伴有視網膜破裂的視網膜下RRD眼,單用PPV的單次手術成功率與PPV-SB或單用SB的手術成功率相當。
PPV治療MTM是否會加速近視性黃斑病變的進展?
為明確接受或不接受PPV的近視牽引性黃斑病變(MTM)患者的近視性黃斑病變的進展是否不同,研究人員將77只MTM眼分為觀察組(n=38)和PPV組(n=39)。透過帶紅外影象的眼底成像技術評估近視性黃斑病變的進展。使用ImageJ分析萎縮性病變面積紅外影象的增加以評估病變的進展。使用配對t檢驗比較進展率。
結果顯示,平均隨訪期為60.0±47.5個月。觀察組近視性黃斑病變的初始平均分期為1.86±0.86,並進展至2.00±0.83(P=0.023),而PPV組從1.82±0.96進展至2.05±1.09(P=0.011)。觀察組的4隻眼(10.5%)在87.3個月時出現進展,PPV組的6隻眼(15.4%)在31.3個月時出現進展。觀察組和PPV組的平均進展率分別為每月1.57%和1.92%。
使用Foley導尿管制成的臨時球囊扣帶裝置治療視網膜脫離效果如何?
黃斑部視網膜脫落患者的黃斑下積液再吸收對術後視力是否有影響?
為更好的評估PPV術後有黃斑下積液的黃斑部視網膜脫離(Mo-RD)眼的視力結果,研究人員對139例接受PPV±SB的Mo-RD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在氣液交換期間,從已存在的視網膜裂孔中吸除視網膜下液。用鐳射照射裂孔處,大量黃斑積液殘留。
結果:術後第1天黃斑液再吸收。平均基線視力為20.0±24.4個字母。初步修復成功率為91.4%。初次就診前的平均時間為8.6±7.9天。平均視力在6個月時提高到62.9±17.9個字母或43.1±28.0個字母(PP
結論:殘留的黃斑下積液可能使視網膜色素上皮(RPE)進行生理泵送,並使光感受器RPE更好地相互交叉,以改善視網膜皮層對映組織,促進視力恢復。
使用Foley導尿管制成的臨時球囊扣帶裝置治療視網膜脫離效果如何?
為評估大量視網膜脫離(RD)病例使用Foley導管進行臨時球囊扣帶的結果,研究人員回顧性研究了2005-2018年期間,212例無明顯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且有單次或一組閉合性破裂的原發性孔源性RD患者接受臨時球囊扣手術。由於Lincoff球囊未上市,手術使用的是6號Foley導尿管。平均隨訪時間為8.7個月(隨訪時間為6至15個月)。
86%眼在單次手術後實現了視網膜復位,3.4%眼在摘除氣球后發生視網膜再脫離。失敗的病例接受重複球囊扣帶術、常規SB或PPV術後的最終成功率為96%。沒有觀察到嚴重的併發症。
結論:Parabulbar球囊因其在特定病例中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仍然可用於可行的、簡單的RD手術。由於無法在市場上買到原始的Lincoff球囊,可以使用Foley導尿管代替,且效果相當。
術中玻璃體內注射tri-moxi能否有效控制PPV後的炎症反應?
為比較玻璃體內注射曲安奈德-莫西沙星(tri-moxi)與標準滴眼液方案在控制術後炎症(PI)、視力(VA)、角膜水腫(CE)和玻璃體切除術(PPV)後高眼壓率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人員採用了回顧性縱向比較研究,將IVTG(術中Dropless tri-moxi注射;n=164)與SG(6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滴劑逐漸減少方案;n=164)進行了比較。在第1天、42天、90天進行術後觀察(PI、CE、VA和IOP)。
研究結果顯示,IVTG與SG相比,在第42天和90天時,PI分別降低了24.0%和25.0%(PPPPPPPPP
結論:術中玻璃體內注射tri-moxi可有效控制PPV後的炎症反應,且不遜於標準的區域性治療方案。特別是對於依從性差的患者,這是SG方案有前景的替代品。
AAO2021會議有關視網膜的研究很多,該不該手術以及選擇何種術式是眼科醫生需要重視的問題。對於視網膜脫離的患者,避免術後併發症、提高手術成功率和術後最佳視力至關重要。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