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3月14日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一個猶太人家庭的嬰兒呱呱墜地,他的名字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05年愛因斯坦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介紹了其狹義相對論,標誌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面世。在之後的時間裡,人類有意無意間將相對論中的一些內容、詞彙應用到各行各業,各類學科當中。
數千年前的中國,已經有了相對概念,便是陰陽。
陰者,背光、晦暗、潮溼、意志消沉,陽者,面光、明晰、乾燥、充滿正能量。
好比日出日落一樣。清晨太陽昇起,大地迎來溫暖與光明;正午烈日當空,給大地帶來炎熱;傍晚太陽落下,大地迴歸清涼;深夜,則成為一天中最黑暗與寒涼的時刻。在一晝夜之間,氣溫漸升,即陽氣漸盛;整個上午氣溫逐漸升高,即陽氣處於旺盛上升階段;至日中時,氣溫達到最高同時氣溫開始轉低。在屬陽的白晝,氣溫逐漸上升→達到最高→開始下降的過程;在屬陰的黑夜,氣溫繼續下降→達到最低→開始升高的過程,即是白晝雖為陽,但也有屬陰的階段(氣溫開始下降);黑夜雖為陰,但也有屬陽的階段(氣溫開始升高),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盛陽衰,陰衰陽盛,陰陽互生。於是,便有了太極兩儀圖,也叫陰陽魚。
那麼陰陽的相對性又如何理解?比如一個蘋果,蘋果的皮在外為陽,瓤在內為陰。蘋果紅的一面自然朝陽,於是為陽面,紅色差的一面朝陰,自然為陰。將蘋果皮打掉,裸露出來的瓤就是陽,未裸露出來的瓤就是陰。
人們總說萬事萬物,總是相對的,有好就有壞,無因無果劃歸到陰陽理論也是同理。萬事萬物總有陰陽,或陰盛陽衰,或陽盛陰衰,無陰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