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王玉(國家海洋博物館籌建辦公室)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長期以來,海洋科學考察船一直是人類認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實驗6 號的到來將對於揭示南海島礁的地質穩態與生態安全機制、認識莫克蘭海溝的結構與成因機制、揭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地震頻發的機制等重大課題發揮重要作用。
看我萌萌的“小鼻子”
球鼻艏可以讓船舶在水中航行時減少阻力
我們通常看到海里行駛的船舶是它的水上部分,其實對於船舶設計而言它的水下結構,即“線型”才是更為關鍵的部分。接觸水的地方有個萌萌的鼻狀突出結構,叫作球鼻艏。因為船舶在水中航行的時候會遭遇激起的水波帶來的興波阻力,該阻力會明顯降低船舶的執行速率,而透過球鼻艏的設計可以使船體和艏部分別形成的波峰和波谷抵消,從而減少阻力。
我有“強心臟”
推進電機和螺旋槳位於水中,轉向齒輪位於船內,這種推進器稱為吊艙推進器。吊艙透過支架懸掛於船體下面,內建電機直接驅動螺旋槳運轉提供動力。由於吊艙推進器可以進行360°迴轉,可以向各個方向推進,所以採用吊艙推進器的船舶可以省去舵和尾鰭,單純透過旋轉吊艙方向就能靈活調整船隻的航向。此外,由於推進裝置在水中,因此對於艙室噪聲影響較小,易於滿足水下噪聲要求,船員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再也不用擔心失眠的問題了。
我很“國際範”
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示意圖
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繪製的海底地形圖
我配置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它就像一臺畫素極高的單反照相機,所到之處對周圍環境一覽無餘,精準繪製海底地形地貌圖。同時,我還配置了由國內自主研發最大下潛作業深度為7000米的纜控水下機器人,它不僅可以水下拍拍拍,還可以採集深海的樣品。有了它們的助力,我可以輕鬆實現對11000米海底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探測和綜合海洋環境立體探測。
我是“多面手”
作為國內首艘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採集和處理為主的現代化科考船。與同類綜合科考船相比,我突出了地球物理調查能力;與地球物理專業調查船相比,我又強化了多學科綜合科考功能,可謂是八面玲瓏。
實驗6號填補了中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未來,它將用於對南海深遠海大洋的探測和研究,同時聯合“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海洋聯合調查,真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