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臘月初五,也是二九的最後一天,過了初五,人們逐漸變得忙碌起來,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年味變得越來越濃,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都是人山人海,為春節做好準備。進入臘月之後,民間的風俗習慣比較多,那麼臘月初五有什麼風俗呢?
臘月初五也叫做“五豆節”,指的是黃豆、綠豆、豇豆、蠶豆和豌豆五種豆子,在初五前一天晚上,把這幾種豆子提前浸泡,早晨起來,再加入一些大米或者小米,放入泡好的豆子慢火熬煮,做成一道美味的五豆粥。
吃完五豆粥,新的一年會帶來好運。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臘五吃五豆,糊塗四五十”,很多人對於這句話不懂,其實大致的意思就是要開開心心,忘掉不愉快的事情,過一個完整的春節。
因為在從前,大家生活水平不高,一年之中都是省吃儉用,為了生活努力拼搏。從臘月初五到正月二十,差不多有四十五天左右,這段時間吃點好的,放鬆一下,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糊里糊塗地過完春節。
五豆粥的來歷
五豆粥的來歷久遠,據說在宋朝時期有一個書生,十分好學,但是卻非常窮,住在一個破廟裡,每天靠賣一些字畫來勉強度日。一天城裡的李員外正在為女兒選婿打彩,恰巧看到這位書生,李小姐覺得他非常不錯,便把繡球拋給了他。
可是李員外嫌棄書生窮酸,不同意這門親事,兩人便攜手私奔,在破廟裡成了親。可是婚後的書生卻迷戀於夫妻的甜蜜生活,漸漸忘記了讀書。妻子看到後便說:“我看中的你的才學和勤奮,如今你卻荒廢了學業,夫妻本就是有福同享,有苦共嘗,以後你把賣字畫的錢交給我,你安心讀書好了”,就這樣小日子過的還算幸福。
後來書生上京趕考,妻子給他做了一碗五豆粥,書生一舉得中,做了大官,從此便開始貪圖享樂。這年臘月初五,妻子讓廚子又做了一碗五豆粥,端給書生後,他罵了廚子一頓,問誰讓做的,廚子說夫人讓做的。
妻子端起粥對書生說:“綠豆綠,做官莫忘破廟裡;黃豆黃,做官莫忘寫文章;豇豆豇,做官莫忘瓜菜湯;蠶豆蠶,做官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位高志莫短。”聽完這些書生恍然大悟,便立下家規,以後臘月初五都要喝五豆粥,百姓們因此也紛紛效仿,從此便有了臘月初五喝五豆粥的習俗。
關於五豆粥的來歷其實還有很多版本,主要思想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告誡後人不要貪圖享樂,也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