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天的正午,北斗星(南北斗,參見前文註釋)正在太陽的背後,北斗星為人指明瞭方向,標誌一年的開始,前面文章《乾一一孔子心中的"建星"》介紹過建宿,自建星代替了北斗星之位後,建星也就有了旗幟的意思,開始的意思。我們知道,準確冬至開始時間是在零時,那麼零時的星宿是哪個呢?是參宿(其形狀參附圖一),筆者冬至前兩日拍攝了兩段觀參宿在南天的星象影片,在西瓜影片裡,大家可以去欣賞。
《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綢繆束芻,三星在隅”,“綢繆束楚,三星在戶”,據張聞玉教授考證,即為參宿。《左傳.昭公元年》記載,高辛氏“遷闋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即心宿)。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實沈是傳說中夏氏族的始祖,以參宿為族星,夏為商湯所滅,其地稱為“唐”。《左傳。定公四年》記“封唐叔於夏墟”,成王姬誦封其弟於此,稱唐叔虞,就是晉國的始祖。
甲字文"子"字原字就是參宿的圖形(參天空軟體展示的2021年冬至零時截圖,圖三)。
《甲骨文字典》中解釋為嬰兒,說地支之"子"是借用的,但是《甲骨文字典》裡各個"子"的字型差距甚大,有的像嬰兒,有的像參宿。嬰兒是新生,子時是新一年開始,倒也有相同之處。(參圖三)
"子"字的出現,使華夏文明開始走向新階段。以"子"字為首的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與以"甲"字為首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相互搭配,不僅創造了華夏特有的干支紀年法,到現在還在使用,更為重要的是,具有天文意義的干支同時也成為中華醫學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