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空權論就是義大利的杜黑首先提出的,義大利人也頗重視轟炸機的發展,但空權論說穿了是種總體戰理論,打的是國家實力。你看二戰中後期英美的戰略轟炸,白天美國陸航1000架,晚上英國空軍1000架,動不動就連續出擊一週。就這德國人還在嚷嚷無甚影響呀,我們產量反而增加了呀,都到頂峰了。
這種規模是義大利人能玩兒的嗎?所以除了戰爭初期搞了幾次不成功的戰略轟炸之外,其他時候義大利轟炸機都是在執行戰術任務。不過義大利轟炸機終歸是比戰鬥機名氣大些,別的沒聽說過,SM.79食雀鷹總該知道吧?
下面我們看看當時常見的義大利轟炸機,所謂常見,就是我能找著圖的意思。
1936年首飛的BR.20是義大利空軍裝備的第一種全金屬轟炸機,在當時非常先進。二戰爆發時該機是義大利空軍的標準中型轟炸機,但由於那幾年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該機已淪為落後機型,至1942年已基本全部轉為海上巡邏或訓練用機。
值得一提的是抗戰期間該機也被日本陸航採用,稱為“イ式重爆擊機”,用於對蘭州的遠端空襲。
BR.20M是二戰開始後推出的改型,重新設計了機首投彈手透明艙,將一些織物覆蓋部分改為全金屬,機身略有延長,速度也有所降低。
BR.20總產量約500架,其中BR.20M數量略少於五分之三。
Z.506B是相當優秀的木質水上偵察/轟炸機(浮筒為硬鋁材料),可攜帶1200千克炸彈或一條800千克魚雷。該機在北非和希臘執行過一些轟炸任務,由於在遭遇戰鬥機時過於脆弱,後來主要被用於海空救援。
Z.1007為三發全木質中型轟炸機,1937年首飛。當時還設計了使用相同發動機的雙發Z.1011,因為三發機效能更好而被採納。
Z.1007飛行效能和穩定性都非常好,最大載彈量也達到2200千克,1943年出現的最後一個改型速度達到500千米/小時,因此有人評價這是二戰義大利最好的轟炸機。但該機也有個重要缺陷,其木結構在北非和東線的惡劣天氣下都會很快損壞。
該機一共生產了561架。
Z.1018起源於義大利空軍1939年發起的現代中型轟炸機競賽,1940年3月首飛。該機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專案,但主要由於發動機的原因,飛行效能低於預期,此後就陷入了不斷變更需求不斷更改設計的惡性迴圈,其最後階段實際上是在和後期改進的Z.1007ter型競爭。
Z.1018的頭十架(一說其中六架)預生產型為木結構,後來的五架生產型為金屬結構,這五架中包括魚雷攻擊型和夜間戰鬥機型(一說為重型戰鬥機和夜間戰鬥機,但沒有實際建造)。其生產計劃隨義大利投降而逐步消亡,生產線上未完成的飛機也被拆毀。
Ca.133最初作為民用三發客機於1934年12月首飛,其軍用型號作為運輸/轟炸機被義大利空軍廣泛採用。因為價格和使用成本遠比SM.81低廉,該機被認為是最適合在殖民地使用的機型,直到二戰爆發時仍在東非和北非承擔一線任務。
Ca.135是1934年轟炸機競爭選型的優勝者,但最終大量生產的卻是BR.20和SM.79,後者甚至根本沒有參加競爭。Ca.135首先裝備的是秘魯空軍,接著才是義大利空軍,由於效能存在缺陷,兩者的飛行員對其反響都很差,出口匈牙利空軍的該型機在東線取得了一些成功。其實匈牙利人也不喜歡它,只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而已。
Ca.135共生產了140架,裝備義大利空軍的不到一半。
Ca.310是1937年首飛的輕型偵察/轟炸機,因為效能低於預期多用於出口,且由於使用者失望往往不得不修改合同。義大利空軍裝備的該型機主要用於威脅不大的地區,在其基礎上開發了Ca.311。
Ca.311自出口南斯拉夫的Ca.310bis基礎上改進而來,1940年起開始替代義大利空軍偵察部隊中的老式雙翼型號。早期型號的Ca.311有一個流線型的玻璃機頭,後期的Ca.311M改成常規的階梯型,原有的玻璃機頭防彈效能堪憂,並且容易產生眩光。
Ca.313是Ca.310基礎上改裝液冷發動機的型號,功率比Ca.310和Ca.311有所提高,但仍嫌不足。該機於1939年末首飛,當時英國、法國和德國都下了很大的訂單,但很快隨著時局變化基本化為泡影,最後瑞典是其最大的國外使用者。戰爭後期義大利空軍用其替換了Ca.311的位置。
Ca.314約生產了425架,是整個Ca.310系列中產量最大的型號。除基本的輕型轟炸型外還發展出護航戰鬥、魚雷攻擊和對地攻擊三種不同的實用型號。
Ca.331是二戰開始前的一個全新設計,該機有兩個垂直尾翼,主翼呈倒鷗型,原型機於1940年首飛。德意空軍均對其表現出極大關注,但出於某種不確定的原因始終沒有量產。1942年後義大利空軍又訂購了兩架分別配備不同武器、封閉機頭的夜間戰鬥機原型機,到義大利投降也就畫上了句號。
P.32也是1934年轟炸機競標的參與者,還是其中最現代化的一種。這架飛機是在此前的幾種試驗機和創紀錄飛機基礎上設計的,主體為木質,機翼面積很小,翼載荷很高,只有專門訓練的飛行員才能駕駛。
該機的發動機功率嚴重不足,炸彈和防禦武器必須二選一才能飛行,也不可能靠一臺發動機維持飛行狀態,改進亦不成功。因此只生產了29架,二戰爆發前已轉為訓練用途,此後即默默無聞。
1939年首飛的P.108是義大利裝備的唯一一種四發重轟,此前他們曾建造過3架不同佈局的P.50原型機,但那種飛機因為木質機體強度問題無法以設計的最大重量起飛。
P.108原型機測試表現很好,只有少數需要修改的地方,1941年起開始交付部隊使用,在當年的一次秘密飛行中摔死了墨索里尼的兒子(該機機長)。雖然該機代表了義大利航空工業的實力,但和其他國家的四發重轟相比並無突出之處,特別是高空效能平庸,理論升限也只到8000米,這還是發動機的鍋。
P.108產量不大,共有四種型別:1架安裝102毫米火炮的反艦型P.108A;約36架P.108B轟炸型;P.108C客機型和P.108T軍用運輸型合計約12架。後兩種運輸型比轟炸型可靠性更高,德國空軍將其一直留用到戰敗。
P.133是P.108的最終發展型號,該機受繳獲的B-24影響較大,發動機功率和載彈量增加,安裝了強化的防禦火力。義大利投降時有六架飛機正在建造中,首架原型機已完成90%。
SM.79於1934年開始設計並於當年首飛,其目的是建造一種速度最快的八座客機並爭取獲得倫敦—墨爾本飛行競賽的獎盃。其原型機在試飛期間就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引起了義大利軍方的注意,順理成章發展成了轟炸機。該機產量約在1240架左右,是義大利產量最高的轟炸機。
SM.79速度快、結構堅固,與BR.20相比雖然更難操縱,但由於三臺發動機的動力更加充沛,可以做劇烈的機動,因此能夠勝任魚雷攻擊任務。使用該機的飛行員對其評價較好,以其外部特徵暱稱其為“該死的駝背”。
二戰初期之後,SM.79迅速過時。
1934年首飛的SM.81是SM.73客機的軍用版本,設計目的是建造適合在面積廣闊的非洲殖民地使用的高速飛機。到二戰時這種飛機因為速度緩慢已不適合作為一線轟炸機使用,但憑藉堅固、可靠、防禦火力強的特點仍廣泛應用於二線運輸任務,也被用於夜間轟炸。
SM.82是1940年首飛的重型轟炸/運輸機,載彈量可達到四噸。義大利空軍使用該機執行遠端轟炸任務,但由於體積大、速度慢、升限低,該機在高射炮火和戰鬥機打擊下非常易損。SM.82作為運輸機使用更為適宜,德國空軍先後接收了數百架該型機,據說是其裝備最多的外國飛機。
1940年首飛的SM.84是SM.79的替代機。與幾乎無防護的SM.79相比,該機安裝了700千克裝甲,機背設定炮塔,採用雙垂尾以擴大防禦火力射界。該機安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速度遠高於SM.79,但操縱困難,有效載荷小,因此不受飛行員歡迎。
SM.84完全沒能取代SM.79的位置,義大利投降時該機型絕大部分已退役。
好了,大致就是這些。有些不重要的型號雖然外形頗有趣但沒有合適的圖自然也就沒他們的份,還有一些你可能知道的型號會在介紹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