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下——“信使”的效能特點
“信使”導彈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採用三級結構。該導彈雖與蘇聯同時期研製列裝的洲際彈道導彈一樣,射程都達到了10 000千米以上,但它還有獨特之處。
一是結構緊湊。“信使”導彈結構極其緊湊,彈長僅11.2米,彈徑也只有1.36米,發射重量僅15~17噸,投擲重量約為500~530千克,這在當時蘇聯研製和列裝的洲際彈道導彈中是最小最輕的導彈。如1975年裝備的SS-17導彈,彈長、彈徑分別為23.9米和2.23米,發射重量71噸。SS-25“白楊”導彈的彈長和彈徑分別為21.5米和1.8米,發射重量45.1噸,投擲重量1.0噸。眾所周知的SS-18、SS-19、SS-24導彈,無論是重量還是體積,均遠遠超出了“信使”導彈。
二是制導多樣。“信使”採用慣性加星光修正的制導方式,命中精度在350米以內,而同一時期蘇聯洲際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多在400米以上。
三是部署靈活。蘇聯透過研究“信使”導彈得出結論:相對小型的導彈不僅可使用地下井或專用底盤機動裝置進行發射,也可使用半拖掛車、標準尺寸的集裝箱和火車進行發射,增加了敵方探測偵察的難度。同時,用軍用運輸機運送導彈也更容易了。
另一方面,在觀察鏡下標本時還應該養成按固定順序觀察的習慣[4]。教師應從實驗課之初就要求學生養成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標本的好習慣。對於一個需要觀察的區域超過單個視野區域的標本片,我們應先按一個方向觀察至區域邊緣,向垂直方向調整視野,再向相反方向觀察,做“S”型的“地毯式”搜尋,做到使每一個觀察視野之間既不重疊也不間斷,將整份標本觀察完畢。這種做法可避免漏檢,對於需要準確計數的標本尤其重要。
◎ 沃特金斯克廠車間內的“起飛”1型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