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這幅畫作表現了西班牙內戰期間禿鷹軍團的He 51型戰鬥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情景。德國空軍在西班牙戰場上充分探索了空地協同戰術,為閃電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德國空軍的存在公諸於世後,其實力持續增長,至1936 年時已經擁有近20000 名官兵,飛機數量也不斷增加,但仍然面臨很多問題,比如部分機型已顯過時,缺乏有經驗的軍官,在戰術戰略問題上存在爭議等等,最重要的是新生的德國空軍還是一支未受實戰檢驗的空中力量,其作戰經驗還停留在1918 年。一柄利劍只有飲血方顯價值,一隻雛鷹初試利爪才算成年,當希特勒在1936 年3 月開始第一次冒險,出兵萊茵非軍事區時,德國空軍僅派出兩個戰鬥機中隊象徵性地飛越萊茵河,充其量只算是武裝巡遊,它亟需真正的戰鬥來驗證裝備效能、戰術設想和訓練成果,這樣的機會不久即到來了。
1936 年7 月,西班牙的動盪局勢終於演變成一場血腥的內戰,由民主派主導的共和國政府從法國和蘇聯獲得援助,而佛朗哥(Franco)領導的國民軍則向德國和義大利乞求援手。希特勒和軍方高層很快意識到西班牙正是一個檢驗新德國軍隊戰鬥力的絕佳試驗場,傾力相助。佛朗哥起初要求德國提供10架運輸機幫助他將非洲部隊空運到本土,而希特勒慷慨地拿出了20 架Ju 52運輸機,空軍和漢莎航空各出一半,另派出6 架He 51 戰鬥機護航。為了避免外交糾紛,還成立了一些假公司作為掩護,德方人員以觀光者的身份進入西班牙。8月間,代號為“魔火”(Feuerzauber)的空執行動開始,在兩個月時間內運送了13500 名士兵、36門火炮、127 挺機槍和500噸彈藥,幫助佛朗哥穩定了戰局,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軍事空運。
(上圖)在西班牙前線作戰的He 111B 型轟炸機,飛機前方成排堆積的炸彈凸顯出作戰強度之大。
與此同時,大批德國軍援也陸續送達,一些德國軍人以教官身份教授西班牙人掌握德制武器,甚至直接參與了戰鬥。8 月25 日德軍飛行員漢斯· 特勞夫特(Hannes Trautloft)和克拉夫特· 埃本哈特(Kraft Eberhardt)各擊落了一架共和軍飛機,取得了自一戰結束以來德國人的首次空戰勝利。9 月6 日,赫維希· 克尼佩爾(HerwigKnüppel)擊落了第5 架飛機,成為新德國空軍的第一位王牌。10 月間空運結束後,擔任佛朗哥軍事顧問的德軍總參謀部軍官瓦爾特· 瓦利蒙特中校(WaltherWarlimont)建議將在西班牙的德軍官兵編組成作戰部隊,更積極地投入戰鬥,以獲取實戰經驗,獲得批准,戈林為其命名為“禿鷹軍團”(Condor Legion),由胡戈· 施佩勒空軍少將(Hugo Sperrle)任司令。
“禿鷹軍團”的主體是德國空軍派出的一支混合作戰部隊,包括一個戰鬥機大隊、一個轟炸機大隊、一個偵察機大隊以及防空、通訊、後勤部隊,所有單位的番號均採用88,最初大約有5100 餘人,各型飛機136架。軍團官兵都是從德國國內各部隊招募的志願者,報名者趨之若鶩,人人都渴望戰鬥,後來採取輪換制,讓最優秀的飛行員輪流獲得實戰鍛鍊。
1936年11月,佛朗哥的國民軍在禿鷹軍團的配合下包圍了馬德里(Madrid),在殘酷的攻城戰中,德國轟炸機首次嘗試了對平民目標的地毯式轟炸,試圖摧毀共和軍的抵抗意志,但事與願違,反而激發了馬德里人的憤怒和仇恨,戰局陷入僵持。在城市上空,制空權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共和軍獲得了蘇聯援助的伊-15、伊-16戰鬥機,它們通常由蘇軍飛行員駕駛,在效能上優於落伍的德制He 51,使得禿鷹軍團在空戰中落於下風,另一方面,由Ju52運輸機發展而來的轟炸機也被證明並不十分稱職,前線要求更新裝備的呼聲愈加強烈。
在馬德里受挫後,國民軍於1937年初轉而進攻北部的巴斯克地區(Basque),禿鷹軍團也在冬季得到了He 111、Do 17、Hs 126 等新型飛機的增援,被立即投入一線戰鬥。1937 年春季,禿鷹軍團與義大利干涉軍的轟炸機群聯合對巴斯克地區展開一系列空中攻勢,許多城鎮遭到狂轟濫炸,其中最悲慘的一次是4 月26 日對小鎮格爾尼卡(Guernica)的野蠻轟炸,24 架德意轟炸機傾瀉了22 噸炸彈,造成1654 人死亡、889 人受傷,這一戰爭暴行因為著名畫家畢加索(Picasso)據此繪製的名畫《格爾尼卡》而為廣為人知,並遭到世界輿論的譴責,使德國空軍揹負了“暴徒”和“殺人犯”的罵名,即使在軍團內部對此也頗為忌諱,一位德軍飛行員回憶說:“我們不想談論格爾尼卡”。
(上圖)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創作畫作《格爾尼卡》
1937 年夏季,首批次產的梅塞施密特Bf 109B型戰鬥機被優先配備給禿鷹軍團的J/88 大隊,這種線條流暢、機動敏捷、火力強勁的新型戰鬥機超越了蘇制戰鬥機,幫助德國人迅速獲得了空戰優勢,使軍團中誕生了更多的頂尖空中殺手。在內戰期間共有26 位德軍飛行員躋身王牌之列,他們也是新德國空軍最早的一批王牌,其中戰果最高的是J/88第3 中隊的維爾納· 莫爾德斯上尉(Werner Mölders),在1938年7 月至11月間總共擊落了14架敵機,其中13 架是戰鬥機,獲得了最高級別的鑽石金質佩劍西班牙十字勳章,而在未來的戰爭中,莫爾德斯還將有更為炫目的表現。
空戰效能不佳的He 51更多地用於對地支援行動,德國空軍的另一位傳奇人物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在此類戰鬥中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智慧,出擊300餘架次,在飛行員當中建立了威望,日後成為著名的戰鬥機部隊指揮官。1938年1月,剛剛列裝的Ju 87型俯衝轟炸機也被送往西班牙戰場進行檢驗,它們在對共和軍的指揮所、橋樑、炮兵陣地以及艦船轟炸中表現出極高的精度,極大增強了德國空軍大量裝備俯衝轟炸機的決心。當然,各種新型飛機在戰鬥中暴露出的問題也被迅速反饋到德國國內,幫助工程師們改進設計,提高效能,對於德國空軍的裝備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上圖)1937年4月26日小鎮格爾尼卡遭到德意飛機狂轟濫炸後留下的殘垣斷壁,這次空襲成為禿鷹軍團歷史上無法抹去的汙點。
西班牙不僅是德國空軍檢驗新型武器的實驗場,更是產生新戰術的溫床。莫爾德斯根據空戰經驗,大膽地對當時各國空軍流行的三機人字形編隊進行了改革,創造出以雙機、四機編隊為基礎的“四指形編隊”,這種新隊形可以使飛行員彼此獲得掩護,不必時刻保持複雜的編隊,極大提高了飛行員的生存性和靈活性。加蘭德在對地攻擊行動中也頗具創新精神,研究出縱隊依次突擊、橫隊同時突擊等多種有效的攻擊戰術,不斷提高轟炸精度。更為重要的是,德國空軍在西班牙戰場上首次實際演練了預想的空地協同戰術,密切支援裝甲部隊的攻擊,顯示出巨大的威力,為孕育中的“閃電戰”戰法提供了實踐經驗。
1939 年5 月, 佛朗哥最終取得了內戰的勝利,而禿鷹軍團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戰爭期間投彈17000 噸, 發射槍彈430 萬發, 擊落敵機372架,擊毀艦船60 餘艘,自身被擊落72架飛機,另有160 架飛機毀於事故,大約20000 名德軍官兵親歷戰火,無論是裝備改進,還是戰術創新,都大獲裨益。當1939 年8 月歐洲再度瀕臨戰爭邊緣時,德國空軍在規模、裝備、訓練和經驗上都堪稱歐洲第一,相比對手有明顯的優勢。
(上圖)1939年3月1日“空軍日”,戈林在航空部大樓前檢閱空軍部隊。
經過戰前六年的擴充,至1939年夏季,德國空軍的兵員已達373000 人,其中大約20000人為航空人員,傘兵、高射炮兵和通訊兵部隊都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裝備飛機數量達4201 架,包括1191 架轟炸機、361 架俯衝轟炸機、788 架單發戰鬥機、431 架雙發戰鬥機、488 架運輸機及其他各型飛機,組建了9 個戰鬥機聯隊、4 個驅逐機聯隊、11 個轟炸機聯隊、5個俯衝轟炸機聯隊以及大量其他飛行部隊,它們被配屬於四個航空隊及空軍總司令部指揮下,負責不同戰略方向上的空中作戰。
當然,德國空軍也不是全無缺點,在戰爭來臨時尚未進行充分的動員,尤其缺乏彈藥儲備,特別是超過500 公斤的重型航彈,現有的彈藥重量較輕,數量也不足,據稱如果戰役曠日持久,德國轟炸機群將在三週的密集行動後耗盡所有彈藥。但是,不論怎樣,德國空軍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摘自《圖解第三帝國空軍綜合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