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
人們用棉服、暖氣、暖寶抵禦寒冷
野生動物雖然沒有取暖用具
但也有自己的越冬妙招
一起來看看新疆的野馬、野駱駝、大天鵝等野生動物
它們是如何禦寒的
野馬在風雪中覓食。張赫凡攝
其實,很多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
已經學會了抵禦寒冷
有些動物甚至能透過生理變化來抵抗寒冷
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
野馬、野驢和鵝喉羚便是如此
每到秋冬季節
它們的身體脂肪層就會變厚
還會自動“脫掉”夏裝
換上能保暖抗寒的“厚毛衣”
但是,困擾它們的並不是寒冷
而是吃飽肚子
冬天植被稀少、食物缺乏
經常還有暴風雪降臨
因此,每年冬季
保護區工作人員會在暴風雪天氣
把一捆捆的草料
撒放在野馬、野驢出沒的地方
協助它們安全越冬
野駱駝在冬天會自動調節體溫。羅布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和野馬相比
生活在羅布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駱駝
更能適應寒冷惡劣的氣候
冬天,它們不但會換上一身厚實的皮毛大衣
腳下厚厚的胼胝
還能減少體內溫度散失
如同穿了一雙厚底棉鞋
野駱駝還會自我調節體溫
寒冷時,能將體溫自動降到34℃
適應外界寒冷
即便保護區冬天植被很少
它們依舊不用擔心餓著
因為它們的瘤胃有20至30個儲水小囊
後背駝峰還儲存有大量脂肪
一個月不吃不喝
它們依舊可以活得很好
蒙新河狸 楊飛飛攝
生活在烏倫古河流域的河狸
是野生動物中最會經營生活的
每年入冬前
它們就開始儲存食物
把樹枝、樹皮和樹根藏在水底
還會用石頭壓住
防止這些食物隨水飄走
在自建的房屋裡
鋪滿乾草和樹葉
等到河水封凍時
其他動物都面臨寒冷和飢餓
河狸一家卻可以舒舒服服地躲在洞穴裡
餓了就去湖底挖儲藏好的食物
困了就去溫暖的房屋裡睡覺
棕熊一家四口 阿爾金山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生活在新疆山區的棕熊
是大型哺乳動物少有的冬眠動物
冬眠時要消耗大量的脂肪
因此,從夏末,棕熊就開始大吃大喝
冬天臨近時
它們會選擇一些樹洞或者巖洞
作為冬眠洞穴
冬眠期間
體溫和代謝頻率會自動降低
靠消耗體內貯存的脂肪維持生命
它們的冬眠不會像爬行動物那樣
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
如果儲存的脂肪不夠
或者天氣比較溫暖
它們也會甦醒外出活動
巖雷鳥 王堯天攝
和哺乳類動物相比
鳥類抵禦寒冬的能力似乎更強
阿勒泰的山區有兩種這樣的珍稀鳥種
巖雷鳥和柳雷鳥
每到入冬時節
它們會自動脫掉帶有慄棕色花斑的夏裝
換上白色厚實“羽絨服”和“雪地靴”
這身“冬裝”極為保暖
即便氣溫下降到零下50℃
它們也能在雪地覓食、行走
晚上還可以在雪地刨洞
安然入睡
黑琴雞 王堯天攝
在阿勒泰、塔城等地
還有一種叫黑琴雞的珍稀鳥兒
也是對付寒冷季節的高手
它們的黑色羽毛進化出
吸收太陽光熱的奇特本領
因此,冬季的中午
黑琴雞會去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
這樣,到了晚上
氣溫下降至零下40℃
它們就可以在雪地刨洞睡覺
大天鵝。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攝
冬天,在新疆一些水域
還能看到天鵝、綠頭鴨等水鳥
它們光著腳,甚至嘴巴上結了冰
依舊在水裡遊弋
天鵝、綠頭鴨之所以不怕冷
一方面是因為羽毛濃密、保溫性好
另一個原因是它們的腿腳溫度
僅有0至4℃
接近低溫天氣的溫度
對外界氣溫的變化並不敏感
嘴巴表面沒有神經末梢
因此,即便氣溫下降到零下30至40℃
它們嘴巴和腿腳表面結了冰
也不會凍傷
依舊活動自如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