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新聞很有意思,
為了提升生育率,人口出生率全國倒數第二的吉林省推出了婚育信貸。
支援銀行為符合條件的夫妻最高提供20萬元婚育消費貸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別給予不同程度降息優惠。
急著提高生育率不應該直接發錢嗎?誰會願意含著欠條出生,傳宗接貸呢?
吉林省這是被逼急了,拿不出真金白銀補貼,竟然搞出了“借貸生育”。
2020年吉林省財政收入2106.2億元,支出卻高達5528億元。
入不敷出的結果就是債務率的連年攀升,吉林省2020年債務率109.77%,遠高於全國均值97.6%。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餓瘋了!有人比暴雷的房企更窮,更渴望鬆綁》,講述了目前面臨財務困境的地方,會更加依靠土地收入續命。
但是,如果土地收入無法重現雄風,地方該怎麼辦?
這幾日因“白菜價”的房子出名的鶴崗,又因為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宣佈取消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的計劃頻上熱搜。
地方的財政重整計劃又是什麼鬼?
簡單解釋下,土地收入佔地方性基金收入的九成,而專項債付息的大頭就是土地收入。當基金收入減少,地方債付息比例佔基金預算支出的比例就會提升,當這個比例達到10%的時候,將觸發財政重整。
重整計劃無非幾個措施:
開源(如清繳欠費欠稅)、節流(如降投資,壓福利)、資產處置、求助省裡等。
直白點說,就是賣地收入銳減,很多地方揭不開鍋,得想辦法自救。
比如鶴崗,
2020年全市房地產投資2.5億元,比上年下降29.3%;房屋施工面積41.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6%。
2020年全市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8.8億元,而全口徑財政支出卻達到了157.7億元。
支出是收入的4倍,鶴崗已經嚴重入不敷出了!
隨著這輪高槓杆民營房企的出清,很多地方賣地帶來的基金收入都在大幅下降。
這意味著:
財政重整將不是個例!尤其是三四線城市!
截止12月20日,今年三四線城市的土地總成交金額僅31518億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
今年最後一批集中土拍已經落幕,深圳、無錫、廣州、南京、蘇州這些熱點城市,當地城投公司在第三輪土拍中都佔據了重要主力,參與率高達70%以上。
(資料來源:中指資料CREIS)
城投公司接盤什麼概念?
相當於父親把土地賣給了兒子,搗鼓來搗鼓去還在自己家。
如果說未來幾年,熱點城市還能靠地方城投公司維持土地收入,那麼非熱點的弱二線,三四五線城市的大量土地,就只能是罐子裡養王八越養越抽抽。
為什麼非熱點省市、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不能依靠城投公司繼續維持土地收入呢?
因為地方肆無忌憚的城投債,已經成了高層心中的一根刺。
12月27日,2021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持續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對化債不實、新增隱性債務的要嚴肅問責,完善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
這已經是高層會議今年第N次強調地方隱性債務了。
過去唯GDP論,地方大肆舉債,盲目投資。
最大的隱患是不需要向人大報告,又缺失金融監管,在地方信用的加持下,廣為金融機構青睞,融資怎能不風生水起,債務怎能不越滾越大。
而給地方輸血的行為,又衍生出影子銀行,非標等推高了融資成本,隱性債務風險擴大。
目前地方累計有近60萬億元的城投債務,是地方債的2倍。
隱性債務大都隱匿在了這60萬億的城投債中。
又因為城投債大多投入在公益性專案之中,例如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等,平臺自身難以形成充沛的現金流。
比如地鐵,全國40多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只有7座實現了盈利;
再比如高鐵,現在很多三四線城市高鐵雖然通了,可是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客流量,中西部的高鐵運營基本都是虧損的。
這也就導致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的城投公司面臨虧損和高負債。
近幾年陸續出現了城投公司暴雷事件,
2018年起,陝西韓城城投及其擔保的債券就發生多起逾期、違約;
2019年,赤水國投2.8億元應收賬款逾期;
2020年,遵義湘投的商票逾期未兌付
……
當你無法盈利甚至鉅額虧損的時候,沒人願意借錢給你,即使借給你了,成本也會更高。
今年經濟發達的江浙城投債的淨融資佔全國半數以上,北京主動收縮債務規模。其他省份由於地方債務壓力較大,區域內城投平臺面臨再融資的困境。
其中,天津1-11月城投債發行量為1358億元,僅為到期規模的50%,區域城投平臺借新還舊困難、償債壓力大。
另一方面是城投債的借錢成本過高。
黑龍江、青海、遼寧等省份融資成本較高,城投債加權平均發行利率均高於6%。相對而言,上海、廣東、北京綜合財力雄厚,作為強區域的代表,城投債加權平均融資成本均低於3.5%。
越是經濟落後的地方,城投債越難借成本也越高,別說借債搞發展了,借新還舊都不夠。
明年2022年,青海、甘肅、雲南、內蒙古、天津五省市城投債到期規模佔存量規模的比重均在30%以上,再融資任務艱鉅。
唯一能指望的央媽,擺擺手告訴你:“誰家的孩子誰抱走”。
所以你說,為啥經濟不發達的弱二線、三四五線的地方城投公司不敢拿地,不敢大肆舉債了呢?
褲襠裡全是屎,誰敢到處招搖。
土地收入銳減,城投債融資困難,
對於弱二線以及很多三四五線城市,面臨的是兩大搞錢途徑的折損。
也就是說一旦央行放水,貨幣寬鬆,土地和城投公司層面都很難承接到。
當地方的土地成交下降,城投平臺融資能力下降,意味著地方澆灌樓市的兩根大粗管子都關掉了閥門。
為什麼我們翹首期盼央行放水?
因為信貸和貨幣寬鬆會讓我們普通人更容易獲取財富。
本月15號降準,約1.2萬億的資金流入市場。降息也已經蠢蠢欲動。
只是這筆錢,70%的城市的樓市都灌不到,大部分人也只能感受到物價漲了,豬肉貴了,你的資產穩如泰山。
這筆錢,註定只能澆灌一部分資產,踹進少數人兜裡。
過去,城鎮化率比較低,全國各地都在高速發展,一放水,波及全國,這樣的行情,將徹底成為歷史。
這一次,央行放出來的水不再是平躺流動,而是垂直90°從高到低流,一線城市吃肉,二線城市喝湯,三四線城市舔碗邊。
這一次,很多的弱二線、三四五線城市,甚至縣區大機率感受不到放水,這些城市因為樓市不振,土地收入已經崩塌,地方城投公司也難以放開手融資。
當降準和降息來的時候,水流只會流向區域性,流向拍了地、貸了款的城市,流入少部分的30%的城市。
中國這麼大,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當然,個人努力是有一方面的,但另一方面,實實在在存在於現實中的巨大的地區差距,往往也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
最後,還是要善意地提醒你:
第一,不要輕易投資地方債,城投債,尤其是利率比平均值高,債務率比平均值高的地區;
第二, 現階段謹慎購買地方銀行的理財產品;
84%的地方債務由商業銀行投資。也就是說本質上大部分地方債都是國有體系內的轉化。一旦出現違約、無法兌付,將導致投資銀行的不良率上升,資本充足率下降。
很多地方型小銀行都是地方的取款機,如果地方債務窟窿堵不住,那麼旗下的銀行大機率也存在風險。
2019年震驚全國的包商銀行破產案,就是被大股東明天集團掏空,資不抵債,最終走向破產。
雖然最後近500萬儲戶,20萬個人理財客戶和3萬戶中小微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第三,最後再囉嗦一句:大部分的三四五線城市的房產都不值得投資,自住買一套就夠了。能置換到能級更高經濟發展更好的城市,就踮踮腳。
畢竟,錢在哪,我們就去哪,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