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為配合主力部隊對日偽作戰,晉綏軍在綏遠地區組建了國民兵。國民兵就是武裝的老百姓,通俗來說就是民團。
綏遠地區的老百姓熟悉地形,槍法準,騎術精,日偽軍之雖然人數眾多,但在百靈廟、紅格爾圖等戰役中,均敗在晉綏軍手裡,究其原因就在於國民兵很強的戰鬥力。綏遠的國民兵有多厲害?翻開泛黃的檔案,我們找到了答案。
綏遠國民兵:全民皆兵,老少上陣
綏遠的國民兵(民團)分四個層次:(1)在鄉下時是預備隊,由當地軍隊或已受過國民兵訓練的農民,教練他們給以初步的軍事訓練。(2)國民兵——綏遠所有的老百姓都要做國民兵,分期間受訓,每一期四個月,分開集中在綏遠、包頭、集寧、五原、豐鎮五個地方進行嚴格軍事訓練;每一期訓練人數一萬五千至二萬人。
(3)後備隊——國民兵受訓期滿回到鄉間,便做後備隊,如日本的在鄉軍人一樣。(4)少年隊——10歲至15歲的男孩子做少年隊,有些像童子軍的訓練。
國民兵除了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外,還受政治上的訓練,而主要的政治訓練方式乃是叫口號和教唱歌,國民兵清早6點便起來上操,一直操練到10點,下午也要上操,他們過的是比軍人更嚴格的生活;但是老百姓們很願意受這個訓練。
他們說:“我們受了這個訓練,可以保護我們自己,可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國民兵心聲:自願殺敵,保家衛國
國民兵訓練,讓綏遠地區的人民掌握了基本的軍事知識,懂得了如何配合主力部隊打仗。很多國民兵甚至直接參加戰鬥,他們的戰鬥素質不比正規軍差。在興和縣,孟縣長對國民兵的訓練做得最好。
孟縣長將國民兵分為兩部,一部是保安團,第二部是義勇隊。無論是保安團還是義勇隊,都是老百姓自告奮勇報名參加的,甚至連馬槍都是自備。
這些國民兵勇士,他們的勇敢與戰鬥力,比起正規軍隊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對敵人多采取游擊戰術,擔任最前方的工作,行動靈敏,不易遭到大的犧牲。他們都是本地的老百姓,對保全自已的身家財產之要求最切,故對於守土的熱情也表現得最強烈。
血戰紅格爾圖:40人擊潰200日偽軍主力
在紅格爾圖和百靈廟戰役中,民團的表現相當好。在紅二爾圖戰役中,盤踞在南壕塹的偽軍曾以20幾輛汽車載匪軍200餘名,把興和邊境的一個村莊包圍起來。當時這村裡只有20名保衛團防守,由一個隊副率領著奮勇應戰。這個勇敢的隊副躲在一個草堆裡,穩守穩抗,匪軍衝到村前20餘次,均死傷很重,未能衝進。
匪軍無法攻入村中,於是用燃燒彈將那堆草引燃,大火很快燒了起來,隊副就這樣犧牲在了大火之中。就在匪軍燒掉草堆,準備大舉衝入村中之時,保衛團及時來援,但援兵也只有20多人,即使加上援兵,國民兵也只有40多人,要對付200多人的偽軍也是非常困難。
但也就是這40多人,依託村子院牆、壕溝、地洞與日偽軍展開激戰,他們的身後就是家園,就是婦兒老小。他們雖然人少,卻似乎有無窮的潛力,在輪番不斷的鏖戰中,似乎將人的極限全部發揮了出來。每當日偽軍衝到村口時,總有不畏死的國民兵勇士抱著炸藥包衝出去,拉響炸藥包後他與日偽軍同歸於盡。
如此反覆三四次,日偽軍不敢再靠近村子。他們的犧牲換來了堅守的時間,激戰一個上午,200日偽軍無法攻入村中。最後,在一個小隊的策應下,他們擊潰了這部日偽軍,還截獲了日偽軍一架運兵的汽車,汽車中有一個日本軍曹來不及逃走被打死,一個日本司機倉皇逃竄。在逃亡的路上,他向一個老百姓打聽回南壕塹的路,結果被一個民團士兵騙到團部,當場將這名日本司機逮捕。
英勇的國民兵,晉綏軍勝利之本
為了避免民團作戰傷亡,孟縣長曾給他們定下三個信條:遊擊、擾亂、佔便宜。不叫他們打硬仗,以免犧牲,但是這些保衛團,他們的情緒太高漲了,因為他們的武裝很簡單,組織也不如正規軍之嚴密,所以往往二三十人就自動打入日偽軍陣地,在後方的人還在為他們提心吊膽之際,他們又常會獲得或大或小的勝利而返。孟縣長多次勸說民團不能這樣,但始終勸不住。
綏遠國民兵(民團),他們善於騎射、熟悉地形且戰鬥力強,這些人在接受晉綏軍4個多月的強化訓練後,成為了一支戰鬥力強悍、戰鬥意志頑強的民兵隊伍,他們比正規軍更有膽氣,比正規軍部隊也更為頑強,更加不畏懼死亡。正是有這樣的國民兵作為支撐,晉綏軍在紅格爾圖、百靈廟、打包頭、打五原等戰役中均能獲勝。
這正是驗證了那句話:兵民是勝利之本。1936年,著名戰地記者方大曾抵達綏遠,他用相機為我們留下了這些英勇的國民兵的身影,從他們的臉上我們看到了勇氣、看到了信心也看到了他們的戰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