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公司工作使用的是筆記本,但回到家中偶爾需要工作時卻還喜歡使用桌上型電腦。正好手裡有些淘汰的老硬體,再購入了新硬體就攢了一臺在家中工作的主機。
這臺主機的遊戲效能不必很強,但需要它的體積很小巧(桌子不大),並且擁有精緻簡約的風格。
那麼就先看看這臺ITX主機的最終效果吧!
▼
▼
▼
▼
▼
顯示卡危機,大家懂的哈!
硬體配置
個人認為撿垃圾的最高境界就是:
撿自己的垃圾,讓別人無垃圾可撿
▼
CPU使用自己淘汰下來的第二代銳龍處理器:R7 2700 ,好歹也是8核心的,以前搭配X470主機板使用,後來主機板出掉了,U留下來了,現在拿來做辦公U是富富有餘了。
▼
主機板是華擎的AB350 Gaming-ITX/ac,是之前搭配第一代銳龍R5 1600X,後來CPU出掉了,主機板留下了。
SSD和記憶體也都是手裡的存貨:十銓的開創者 CLASSIC,1T版本,和宇瞻經典系列記憶體,頻率3200MHz。容量單條16GB,兩條總共32G,辦公機用這麼大記憶體嗎?以現有的應用是用不到的,但誰叫咱手裡有呢!
但有時候沒辦法,還得撿別人的垃圾
▼
顯示卡本來我也是有的,一張RX580,最低時幾百塊,也就不想出了,但後來價格不斷升高,沒忍住以2300的價格出掉了(最高價位3000左右,現在大概1700~1800,誰能判斷顯示卡價格走勢誰就掌握財富密碼啊!)
▼
這樣想裝個機就沒顯示卡用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嘛!不得不掏錢入手一塊二手顯示卡。因為是工作需要,亮機卡的效能就可以了!
▼
R7 350好像是HD7770的馬甲,對應N卡效能在GTX650和650Ti之間,反正價格上差不多就入手了4GB視訊記憶體的。
▼
對了!這卡蠻特殊的一點是有6個輸出介面,但是都是mini DP的,因為我手裡有mini DP線,所以不妨礙使用,否則還得買轉接線。
為了讓主機看起來不像撿垃圾攢的,又入了些新硬體。
CPU散熱器
由於採用的機箱只支援60mm的風冷散熱,這個高度的下壓散熱器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利民!
利民AXP90-X53 ITX散熱器
¥199
購買
▼
AXP90-X53是AXP90系列中高度最高的,X53代表了高度是53mm,支援雙平臺,I家扣具和背板是預設裝在散熱器上,在附件中有AMD的扣具,背板需則要使用主機板自帶的,另外還有一些備件和一隻TF77導熱矽脂。
▼
散熱器主體尺寸為94.5mm X 95mm X 38mm,使用54片散熱片。標配一把9CM薄扇,型號是TL-9015,9葉,支援PWM溫控調速,最高轉速為2700RPM,最大風量42.58CFM。
▼
AXP90系列都是4熱管,這款熱管經過鍍鎳處理,銅底也鍍鎳,經過霧面處理,另外看反光貌似中間是微凸的。
▼
底座和熱管的連線部分使用迴流焊工藝,是一次焊接。鰭片和熱管的連線部分也使用迴流焊工藝,也就是所說的二次焊接。
▼
這一側使用了扣fin加固處理。
電源
雖然顯示卡無需外接供電,對電源的功率需求不大,但還是留了一些餘量,萬一顯示卡以後便宜了呢?(夢想總是要有的!)而且電源作為主機的動力系統,還是買新的靠譜點。
▼
全漢 經典版MS450 電源 ,額定功率450W,採用單路12V輸出,輸出為38A,即功率達到了456W,甚至超過了電源本身的額定功率。不過3.3V和5V的功不算大,聯合輸出只有80w。電源通過了80PLUS銅牌認證,拓撲結構是成熟的主動式PFC+雙管正激+DC-DC,提供了5年的質保。
▼
電源尺寸為125(W)X100(L)X63.4(H)mm,標準的SFX電源。表面用了噴砂烤漆的處理工藝,散熱風扇為8cm,智慧控溫,並且在低負載下會停轉。
▼
全模組介面,由於功率低,介面數量不算多,但也足夠日常使用了!
▼
側面有MS450的白色大標記。
▼
電源的出風口,並無開關設計。
機箱
蜂鳥1 I100CW PRO
¥349
購買
▼
機箱是超頻三最新推出的蜂鳥i100 pro,相比老版蜂鳥i100,它的體積並沒有變化,還是長308mm x 寬128mm x 高190mm。但在用料方面有所提升,採用了1.2mm的SPCC框架,總重量達到了2.7KG。而老版蜂鳥i100是採用1.0mm的SPCC框架,總重量才1.6KG(部分原因是採用了亞克力側板)。
另外做工相比老版蜂鳥i100相比也要好了很多,更加精緻,而且白色烤漆摸起來的手感也更加舒適!
▼
頂部介面只有一個開關和一個USB介面,如果需要tpye-c,需要多花點錢選擇Pro-C版本。雖然我現在的主機板沒有前置tpye-c介面,但為了以後升級考慮,還是一步到位選擇了Pro-C版本。
▼
機箱頂部有一個模擬皮便攜提手設計,視覺上可能沒有一體化的金屬材質把手好看,但保證不勒手,搬運時會更加輕鬆。
▼
底板的孔洞比側邊和頂部都要大很多,所以配備了一個磁吸式的防塵網。四個防滑腳墊並不算高,裡面是用泡棉材質填充的。
▼
外觀上蜂鳥i100 pro和老版蜂鳥i100的最大區別就是採用了精密金屬網孔面板作為側板。
▼
內部是典型的A4 ITX結構沒啥好說的,依舊是隻能支援60mm以內的CPU散熱器和SFX規格電源。
▼
另一側為顯示卡安裝區域,需要使用延長線,只能裝下300mm長和雙槽厚度(48mm寬度)顯示卡。另外蜂鳥i100 pro在電源對應的板壁上留有孔位,可以安裝一塊3.5寸硬碟,但這樣就只能裝下180mm長度的顯示卡。
裝機過程
▼
CPU,散熱器,記憶體,SSD和主機板先合體。
▼
機箱的電源下部還可以裝一塊2.5寸硬碟,我這裡裝了500GB的,使得主機的總容量達到1.5T。
▼
安裝電源要先把機箱電源架拆下按到電源上。
▼
原裝線材有點長,最後還是用定製線替換下來。
▼
AB350 Gaming-ITX的M.2 SSD需要安裝在PCB背面,對於A4機箱來說不算友好。另外A4機箱安裝獨立顯示卡當然需要延長線。
▼
SSD使用了喬斯伯的超薄M.2-3散熱片,厚度只有不到1cm,但即使這樣也會形成一定的凸起,如果顯示卡過寬,就可能難以安裝了,還好這塊R7350比較迷你,安裝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
顯示卡危機時代這樣只有這樣了,也沒有多餘的3.5寸硬碟安裝到這臺PC,所以這一面顯得有空蕩蕩。
散熱效能測試
▼
R7 2700是8核16執行緒以及12nm工藝,基礎頻率為3.2GHz,Trubo頻率為4.1GHz,但基本很難看到4.1GHz,預設多核CPU-Z一般是3.35GHz,做了些常規的跑分。這顆U在以前的X470主機板上可以輕鬆超到4.0GHz,不過由於是ITX系統,所以為了穩定,以及散熱器的限制,就不超頻使用了。銳龍2代在當年的單核效能差I家不少的(這一局面直到銳龍5代才反轉過來),但多核效能還是不錯。
▼
預設狀態下,FPU烤雞的頻率也只能達到3.3GHz多一點,10分鐘後的二極體溫度為69℃,AIDA64顯示的功耗只有72W,小米智慧插座顯示整機的輸入功耗為115w。只要不超頻,AXP90-X53壓制這顆8核CPU還是不成問題的。
▼
Furmark烤機測試,引數設定為1080p解析度、0AA,10分鐘後,頻率還是800MHz,溫度穩定在71度,使用小米智慧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93w,非常低了,不過50%轉速的風扇還是有些噪音的。由於只是作為亮機卡使用也就不作遊戲效能的測試了!
最後
這套主機的配置如下:
CPU:AMD 銳龍 7 2700 處理器
主機板:華擎(ASRock)AB350 Gaming-ITX/ac
記憶體:宇瞻(Apacer)經典記憶體DDR4 3200MHz 16GX2
SSD:十銓(Team)T-CREATE CLASSIC 1TB
顯示卡:AMD R7 350 4G
散熱:利民(Thermalright)AXP90-X53
電源:全漢(FSP)額定450W 經典版MS450
機箱: 超頻三(PCCooler)蜂鳥I100 PRO
價格方面,由於很多硬體都是立舊,所以實際上只花了1200~1300,如果所有硬體都需要購買大概就得3k上下了,玩ITX就是會貴一些,哪怕是去淘二手。如果追求最高性價比,可以去攢MATX平臺。
另外這套平臺還要注意2點:
1)只有早期的一些X570主機板能支援第二代銳龍處理器了,後期釋出的X570主,X570S,B550和A520主機板都不支援了。但一般人應該不會用新主機板配這麼老的U。
2)如果是新購所有硬體最好是換成5600G,它的單核效能要遠超2代2700,多核效能也要稍強一些(2700超頻後的效能還可以)。5600G現在價格1300左右,2700現在大概可以值800~900,由於5600G有核顯也可以省去買獨顯的200塊,這樣升級的代價就是多花200~300。不過還要注意不是所有的B350都支援銳龍5000,B450會更加安全點。由於我這個PC是辦公需求,就不折騰了,手裡有啥就用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