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世民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穿越到明朝,取代崇禎皇帝,他能否擊敗各路對手,成功翻盤呢?自古帶兵征戰,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是太祖朱元璋。李世民的戰鬥力可想而知,堪稱天花板級別,他可以扭轉乾坤嗎?
崇禎皇帝繼位時,明朝正是多事之秋,東北有女真虎視眈眈,中原農民起義軍活躍,東南還有歐洲殖民者侵擾,可謂是三面受敵,日子一點都不好過。
九千歲魏忠賢死後,崇禎無法培養下一任能制約文官集團的宦官,政治天平失去了平衡,東南商業資本肆無忌憚,大明財政危機重重。接下來,崇禎又錯殺了名將袁崇煥,寒了遼東將士的心。
內憂外患環境下,沒有受過帝王專業培訓的崇禎心急如焚,相繼換了54位內閣首輔,軍事也是一團糟。1644年,大明到了命運的轉折關頭,經受嚴峻的考驗。
1644年的明朝,李自成率百萬大軍抵達燕京城下,崇禎心急如焚。多爾袞率十幾萬兵馬從盛京出發,準備再次翻越長城進入中原,繼續“打草谷”。張獻忠率軍進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權”。
危急存亡關頭,李世民率“二十四功臣”穿越到明朝,進入燕京,取代崇禎,這對李世民而言是個巨大的考驗。想當年,李世民17歲在晉陽起兵,橫掃各路諸侯,建立唐朝,何等威武。
明末的亂局比隋朝末年更加糟糕,也更加具有挑戰性。李世民,人稱“天策上將”,又稱“天可汗”,他勢必以十二分的精神去應對,逐步消滅對手,重新恢復大明王朝。
燕京不能丟,這是明朝的根本,如果李世民離開,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燕京城外,李自成有百萬大軍,除去數十萬農民,精銳也有十幾萬,實力不容小覷。此時,李世民不會直接決戰,不是他害怕李自成,而是環境太糟糕。
東北女真有20萬精兵,如果李世民、李自成交戰,豈不是便宜了多爾袞。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豈能犯下如此簡單的錯誤呢?局勢不利,不能硬剛,白白葬送機會,只能靠智慧取勝。
李世民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李自成不是做大事的料,他只想佔據西北,以及拿到百萬兩銀子犒賞三軍。當年,頡利可汗率20萬鐵騎南下,李世民為了爭取時間,與對手結下“渭水之盟”,四年後直接將其推平。
如今,簽訂“燕京之盟”又何妨,李世民答應李自成的條件,換取“闖軍”撤退,緩解京師壓力。接下來,李世民派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去山海關取代吳三桂,強化城池防禦,將多爾袞擋在關外。
尉遲恭、程咬金、秦瓊聯手,多爾袞麾下兵馬眾多,但要想奪取城池,也沒有啥機會。如果翻越長城,再次進入中原,多爾袞將直接面對李自成,清軍的成本會大大增加。如此,多爾袞暫時放棄“打草谷”,回到盛京觀察局勢。
穩住了李自成、多爾袞,李世民便著手整頓明朝內部事務。長孫無忌,擔任內閣首輔大臣,處理各項複雜事務,為李世民征戰時提供後勤支援。唐儉出使關中,與李自成商議破敵之策,如何進軍東北。
明朝的財稅問題,李世民會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亮出刀劍,收拾東南官僚,重新恢復商業稅收。李世民雷厲風行,文官也不敢多言,更不敢阻撓,該徵的稅,一樣也不能少。財政充足後,李世民下令開倉賑濟,救助中原民眾,穩定根基。
有了銀兩,還得需要一支勁旅,否則很難翻盤成功。李靖、李績、侯君集、段志玄等南下,取代劉澤清、左良玉、劉良佐、高傑、黃得功,重新整訓明軍,打造出一支精兵勁旅。有精兵在手,李自成不會輕易反悔,多爾袞也不敢挑戰。
訓練士兵後,侯君集、王君廓、李績前往荊州、襄陽、巫峽駐紮,與秦良玉聯手行動,將張獻忠鎖在四川。如此,可以先穩定西南,等搞定其他強敵後,再回過頭來收拾他。
之前有約定,李自成會協助明朝,率兵出征東北,消滅清軍。李自成,自稱是李繼遷的後裔,而李繼遷的祖上是鮮卑人拓跋赤辭,李世民賜予“李”姓。這麼說來,李自成應該感謝李世民,否則他還是“拓跋”姓,在明末也蹦躂不起來。那麼,李自成會履行約定,出兵遼東嗎?
答案顯而易見,李自成並不想充當炮灰,但也不得不去,畢竟李世民也不是好惹的主。如果李自成抗拒,李世民可以輕易將其撲滅,只需要李靖、李績出馬,就夠他喝一壺了。如此,李自成為了自保,只好追隨明軍出征,去東北大戰女真。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世民下令大將鄭芝龍率海軍北上,進入遼河威脅盛京的同時,給前線明軍提供補給。此外,李世民御駕親征,李靖、屈突通等追隨,出山海關,與多爾袞交戰。
從雙方兵力上看,八旗戰鬥力非常強悍,但優勢並不明顯。要知道,山海關之戰時,李自成跟吳三桂死磕,打得筋疲力盡,八旗才投入戰鬥,結果英親王阿濟等大將還受了重傷。潼關之戰時,多鐸親自帶兵,但也是等到“紅衣大炮”抵達戰場後,才敢發起進攻。
李世民訓練過的明軍,加上李自成的“闖軍”,足以收拾八旗。此時,八旗雖然驍勇善戰,但女真人的比例並不高,只要消耗到一定程度,蒙古八旗、漢軍八旗自然會倒戈。君不見,吳三桂起兵時,察哈爾親王布林尼就這麼幹,康熙差點得搬家。
至於主帥能力,李世民、李靖組合,可以甩多爾袞、多鐸兄弟幾條街。況且,八旗內部鬥爭激烈,多爾袞只要受到相應損失,肅親王豪格等,自然會起來將其收拾。所以,李世民搞定遼東,問題不是很大。
如果多爾袞嚴防死守,李世民也不會害怕清朝成為高句麗。因為,沙俄已經正朝著遠東探索,女真腹背受敵,難以兩線作戰。一頓廝殺下來,多爾袞也只好去掉國號,讓順治帝繼續充當建州指揮使,給朝廷賠罪。有李世民在,沙俄也進不了遼東,大明疆域更大。
搞定多爾袞後,李世民沒了後顧之憂,不用擔心對付農民軍時,清軍從關在再次越過長城“打草谷”。接下來,李世民讓李自成從關中南下,對付張獻忠,平定四川。李自成、張獻忠之間關係本就不好,幾次都差點兵戎相見。
張獻忠是個明白人,識時務者為俊傑,接受李世民“招撫”,但他不會有谷城再起的機會。如此,西南地區搞定,李自成獨木難支。此時,李世民讓李自成來到燕京,冊封王爺,關中由李孝恭接管。
連續搞定多爾袞、張獻忠、李自成,李世民一頓操作下,明朝再次振興,且疆域更加大。經過幾年整頓,休養生息,李世民繼續開疆拓土,在西北、東北兩個方向同時出擊,沙俄也沒有崛起的機會。
至於東南方向,李世民看到歐洲的“堅船利炮”後,也會派遣唐儉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去歐洲學習,開眼看世界。如此,大明恢復到巔峰狀態,李世民麾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在紫光閣,稱為“紫光閣二十四功臣”,名氣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