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西方營養學中的壞蛋——或能解讀生命起源的鋁
謝德明
摘要:鋁不是必須元素,人類也會很難吸收鋁。自然界中常見的鋁及其化合物在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無害,自來水中的無機鋁混凝劑、胃藥中的鋁、鋁鍋的安全性較高。鋁(Al)和鈉(Na)隱藏著大秘密——人類可能並非進化而來,而是被轉基因而來。
前言
近幾十年來,西方營養學樹立了一大堆壞蛋的形象,鋁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不屬於食鹽那種十惡不赦的壞蛋。鋁是一種神奇的元素。地殼上鋁的含量高達23%,人類數百萬年來每日攝入大量的鋁,但是人體內鋁的含量極低且鋁不是必須元素。進化論支持者認為鋁的特殊性在於人類起源於海洋。奇怪的是人類從海洋到陸地已經幾億年了,不喜歡鋁卻從未改變,而人類嗜好食鹽幾億年了卻能在一百年間輕易進化到零容忍。專家每日對人類沒有跟上進化憂心忡忡。顯然,鋁(Al)和鈉(Na)隱藏著大秘密——人類可能並非進化而來。
正文:鋁的安全性較高
《健康與化學》中有一句“因為鋁鹽有毒性,所以使用鋁鍋時需小心。尤其是考慮到我國成人鋁攝入量是發達國家的5~9倍的情況[1],所有鋁製餐具都要少用或者不用。”。《飲食、環境、材料與健康》中刪除了,這是因為考慮下面兩個原因。
(1)人類數百萬年來每日攝入大量的鋁
由於地殼上鋁的含量高達23%,人類很容易透過食物(本身含有的以及汙染兩方面)、呼吸空氣、各種鋁製品、水處理中的混凝劑、藥品(例如胃藥)的使用等獲得鋁。且雞子吃沙子,人類早期也吃土(補充礦物質,填充胃部)。漢代以前食物不純淨,一般混有泥土和砂子。唐代以前的食鹽不純淨,含有大量泥土砂石等雜質,唐代以後的偽劣食鹽也含有大量泥土砂石等雜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新中國之前的朝代,糧食中經常摻有泥土等異物。現今有部分地區仍然吃土(例如,海地和非洲某些國家)。
密度大於水的懸浮物質在重力作用下逐漸下沉稱自然沉澱。顆粒小的物質,其自然沉澱速度極小,很難自然下沉,需要加入混凝劑,使它們互相黏附聚合成較大的顆粒,然後從水中沉澱下來,此過程稱為混凝沉澱。常用的混凝劑有:a. 金屬鹽類,如Al2(SO4)3、明礬[Al2(SO4)3·K2SO4·24H2O,起作用的仍是Al2(SO4)3成分]、FeCl3、FeSO4等。b. 高分子混凝劑,如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醯胺。
胃藥中含鋁成分的藥物是鋁碳酸鎂,這是抗酸劑:1、中和胃酸,可治療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胃部炎症;2、保持胃部pH值,保持胃部的pH值在3到5之間;3、吸附和結合,鋁碳酸鎂可透過吸附結合直接抑制胃酸蛋白酶活性,幫助潰瘍表面的修復;4、能刺激胃粘膜,增強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
(2)鋁鍋溶出的鋁離子和鋁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能廣泛存在
從化學反應上看不出鋁和水、食物中的各種電解質反應後溶出的鋁離子和鋁的化合物與自然界廣泛存在的鋁離子和鋁的化合物有何不同。由於自然界中沒有金屬鋁和很多人工合成化學物質的存在,使用鋁鍋可能會生成自然界不存在的鋁化合物或者出現生成的鋁化合物的濃度遠遠高於自然界中的濃度的情況。因此為了確保起見,減少鋁的溶出可能是有益的。不過這麼說來,鐵鍋和其他鍋同樣存在問題。
在鋁鍋裡存放菜餚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要用來盛放醋、酸梅湯、鹼水和鹽水等,也不能和含有強酸強鹼的清潔劑接觸。若用鋁鍋煮茶水會溶出較多的鋁,原因是由於茶中含有較多的氟,易與鋁形成可溶性的氟鋁配合物。正常自來水中含氟量大約是1毫克/升,往這種自來水中加檸檬酸調成pH=3的水溶液在鋁鍋中煮沸10分鐘,速溶出200毫克/升的鋁,為無氟時的1000倍。西紅柿中的維C、糖醋魚中的醋都呈酸性,均會加重鋁的溶出,所以不宜用鋁鍋來烹製。氟鋁配合物在自然界中的濃度可能很低,但是酸和鋁反應生成Al3+是很常見的。
憑直覺,生成的鋁沒有那麼大的危害。
Al與Cu不同,Al在地球上是廣泛分佈的。Cu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極低,區域性有富集,但附近的人類會因過量攝入Cu元素而中毒。銅離子也有一定毒性,使用時不宜過量。硫酸銅溶液對人體就是有毒的。
人類吃高嶺土也是會死人的,但這個量太大了,而且死因還不是因為中毒,是因為腸胃破壞而死。海地人壽命很低,那是因為吃土缺乏能量和營養素,而且現代土地的環境汙染嚴重。鋁不被代謝而被排除,能代謝的可能危害更大。比如作為人體必需元素的Ca、Fe、Mg、Zn等,人體攝入過量很容易引起中毒。
參考文獻:
- 邵笑梅,張啟華. 食源性鋁的攝入及其安全性探討. 檢驗檢疫學刊,2010 年,20(5):69-71
-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人們只能吃泥土餅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83127524590742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