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在“跨越97”演唱會上公開了“摯愛”唐鶴德,說他是除了母親之外,自己最愛的人。
彼時41歲的張國榮怎麼都沒有料到,在6年後的那個愚人節,被“摯愛”呵護著的自己會選擇縱身一躍,將悲傷永遠地留在了身後。
在哥哥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撥打了經紀人陳淑芬的電話,讓她趕來替自己處理“後事”,而“摯愛”唐鶴德,卻被他有意“忽略”了。
這種種看起來十分矛盾的跡象,令一個疑問盤桓在我們腦海裡:被“摯愛”呵護著的張國榮,為何仍要選擇輕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為何沒有將電話打給“摯愛”唐鶴德?
為何沒有打給“摯愛”的唐唐?
先來回答這個最簡單的問題,因為陳淑芬曾親自回答過。最後再來談談哥哥自殺的真正原因。
對於哥哥的最後一個電話打給了自己,而不是打給“摯愛”唐鶴德,陳淑芬解釋說:
我覺得他是覺得我個人堅強,可能他信得過我,又看得起我,所以將這件緊要事交給我做。
講了一段,似乎又怕唐唐傷心,遂又補充一段:
我想他可能擔心唐生處理不了,會手足無措,會傷心到完全不知道怎麼處理,而且有可能會發生更加嚴重的事,他不想見到不好的事發生。
陳淑芬,是張國榮的經紀人。
1982年,是對於張國榮來說極為重要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他不僅與人生摯愛唐鶴德重逢,還簽到了新經紀人陳淑芬手上。
原本張國榮是跟著陳百強一起簽在譚國基手上的,但譚國基一心將資源傾斜到陳百強身上,受到了冷遇的張國榮最終無奈地選擇了“出走”,所幸的是他遇到了陳淑芬。
▲在陳百強的光芒遮蓋之下,張國榮永遠只能演配角,甚至是反派。
換了經紀人之後,張國榮的事業很快就迎來了轉機,唱歌,表演,全面開花。
從1982年到2003年,兩人足足合作了21年,可以說沒有陳淑芬,就沒有哥哥。哥哥瞭解以及信賴陳淑芬,他知道陳淑芬沉著冷靜的性格一定能處理好自己的“後事”。
實際上在2002年11月,哥哥就已經自殺(服安眠藥)過一次,但被唐唐發現後送醫救起。意識到自己的病情已失控,預感到黑暗快要降臨,哥哥開始默默地替身邊人安排一切。他立好了遺囑,捐了慈善基金,還安頓了包括司機在內的每一個身邊人。
“打電話給陳淑芬”,絕不是一時起意,這恰恰是哥哥留給唐唐,留給家人的“最後溫柔”。
他知道來現場的話唐唐必定受不住,有很大可能也會衝上樓,引發另一個悲劇。
哥哥沒選錯人,陳淑芬描述過她的處理過程,相當勇敢,果斷,有條理,她說:
我第一時間通知唐生,第二即刻叫保安,當時我都好驚奇,自己可以那麼冷靜處理那件事。
陳淑芬在現場眼睜睜地看到哥哥從24樓墜落到自己面前,震驚過後她很快就反應過來,她脫下了外套,覆蓋在了哥哥的臉上。哥哥一生愛美,這是哥哥最後的“體面”,而這也是哥哥想要拜託給她的最後“使命”。
哥哥有需要去“保護”的人,也有人在愛他疼惜他,為何他仍舊要縱身一躍,將悲劇留在了人間?
問娛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深受抑鬱症折磨。
抑鬱症,是最廣為流傳也最為大眾所認同的一個原因。
哥哥曾對自己的姐姐張綠萍說過:
我又有錢,又有這麼多人疼愛我,我又這麼開心,可它(抑鬱症)不認的。
言語之中,滿滿的無力感。
哥哥顯然明白自己的病情,也試著“自救”,看過許多醫生,但仍舊沒法戰勝病痛。
哥哥得抑鬱症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與他“長期缺愛”的童年有很大關係。
張國榮的父親名叫張活海,是一位香港的名裁縫,給許多好萊塢明星定做過“洋裝”,比如馬龍·白蘭度、威廉·霍爾登、加里·格蘭特等。
張裁縫成名後,家裡的店鋪愈發生意紅火,於是乎,異常忙碌的張裁縫決定多娶一房妻妾,順便再常常約些美麗的女士聊天,以便緩解日益增大的“工作壓力”。
用張國榮的話來講,叫:
(爸爸張活海)頗中意女人。
張國榮的母親名叫潘玉瑤,是張活海的正室。等到張國榮出生在這個大家庭裡時,前面已經有9位哥哥和姐姐,他排行第10。
張活海後來又娶了二房,這使得潘玉瑤的心情常常不佳。
潘玉瑤忙著爭風吃醋,忙著與小妾,忙著與張活海“外頭的女人”一決高下,根本就沒有心思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雖然年幼,但張國榮也沒能躲過“女人們的戰爭”。因為慪氣,父親的那位小妾甚至拿尿淋過張國榮。這在他幼小的心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創傷。
可更令他失落的,是母親對自己的冷淡態度。
有一張拍攝於張國榮5歲時的老照片(上圖)。
照片中的張國榮坐在汽車引擎蓋上,迷茫地目視著前方。而母親潘玉瑤穿著一身花旗袍,一隻胳膊靠在車上,目視鏡頭。照片中,潘玉瑤與張國榮沒有任何肢體上的接觸或者眼神上的交流,更像是兩位被硬湊到一起拍照的陌生人。
張國榮這樣形容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我從沒和爸媽一起生活過,長大之後,和阿媽在寶豐大廈住,合不來。小時候最需要被關注的時候,他們沒有和我一起經歷,現在和阿媽就像一對普通朋友,會在經濟上支援她,像朋友多過親人。”
張國榮說母親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當時他沒有取得那些成就,這段母子之間的感情,怕是會完全變成另一種模樣。
在張國榮32歲那年,經濟情況好轉,所以他將母親接到來帕路斯海濱的公寓,與自己同住。
可是這一對母子間的關係,並沒有因為距離的拉近而變得更親暱起來。
兩人之間總隔著一層觸不到的隔閡,就算要用衛生間,潘玉瑤都要小心翼翼地詢問:
能不能借用一下洗手間啊?
也許母子倆也試過以各種方式去靠近對方,但兩人已經在最好的年華錯過了對方,即使費心修補,也回不到“最平常”的那種母子情。
這種刻意營造的“母慈子孝”,更令張國榮心痛。
他想要的,寧可是一位常常會與自己拌嘴,但又偷偷地關心著自己的母親,是那種“正常”的母子關係。
除了母親,父親也令他感到無力。父親除了“頗中意女人”,還愛喝酒。他只在過年時才回家住幾天,還每次都要喝到爛醉。
1969年時,張活海把13歲的張國榮送到了英國升讀中學。畢業後,張國榮又順利考入英國列斯大學,就讀紡織專業。那時的他還夢想著畢業後回家繼承父親的“衣缽”,當個裁縫,依靠雙手富甲一方。
可沒想到剛讀到大一,父親張活海就因為飲酒過度而中風了……
醫院發了病危通知,家人馬上聯絡張國榮,讓他火速趕回香港。後來張活海轉危為安,但他生怕自己再出意外,不願讓張國榮再去英國上學了。
除了父母,兄弟間的冷漠也讓他原本就缺愛的童年雪上加霜。有一次大家去游泳,張國榮的親哥哥竟然在溺水時搶過他的救生圈套在自己身上,遊離時全然不顧身後正在“大口喝水”的弟弟。幸好他被當時在場的大人給救了起來。
家裡有父親和母親,還有很多兄弟姐妹。但張國榮仍舊覺得孤獨。對於家庭,張國榮是極其失望的,他曾說:
他(父親)是個極自大的男人,喜歡花天酒地,不曉得關懷家人……我和阿媽連一句心裡話也是無法交流的。”
可想而知,當時年幼的他內心得有多掙扎。
面對這一切,他並沒有變得憤世嫉俗,他將一切自行消化,他說:
家庭的支離破碎,讓我覺得我更要愛惜自己。
哥哥的童年,真的沒有一點點“關愛”了嗎?
倒也不全是。
傭人“六姐”是個例外。
六姐不是張國榮的親人,但在感情上卻勝似親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張國榮所缺失的母愛。
張國榮從小就跟著張家的傭人六姐生活,每當他受委屈,六姐就用自己溫厚慈愛的臂膀將他擁入懷中,六姐接送張國榮上下學,陪他一起玩耍,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在一起生活了30多年的六姐與張國榮,早就超越了主僕關係,張國榮曾說六姐是這個世界上對他最好的女人。
後來,六姐病了。
比張國榮年長了許多的六姐,早一步面對生命的終點。
1990年,70多歲(也有一說80多歲)的六姐被鼻咽癌奪去了生命。
當時的張國榮正在開巡迴演唱會,沒能見到六姐的最後一面。
六姐在世時,張國榮就表示過會無法接受六姐的離開,他說:
六姐的地位恍如歌曲《Monica》(張國榮成名曲)中的主角,她對我噓寒問暖,把我從小帶大,是健康又愉快的工人。這位工人在我心目中已經不是工人,地位已超越我母親,我非常珍惜六姐,我覺得親密情人失去後可以再找,但如果她突然消失,我指的是百年歸老,我會非常傷心,她是我一生之中對我最好的一個女人。
可是就算再不捨,這一天都會到來,沒有人能逃得過。
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的張國榮甚至一度傷感到想要離開香港(和唐唐兩人去加拿大住過一段時間)。
在此後,他寫了一篇文章紀念六姐,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六姐一生無慾無求,只知全心全意地照顧我……
在我心目中她已經不是傭人了,是我所知道的人中,最偉大的女性。她的地位已經超越了我的媽媽……
因為六姐的離開,讓張國榮的心裡又變得“空落落”。借來的“母愛”,終究是還回去了。
童年的張國榮缺乏關愛,令長大後的他非常渴望被愛。而唯一留給他美好童年記憶的六姐,也因病早一步離開了。
後來他也鼓起勇氣,嘗試著愛幾位女孩,但付出頗多,得到的回應卻寥寥。每一段感情都在持續了沒多久之後就結束了,更多的還是他的單相思。
兜兜轉轉,只有唐唐(唐鶴德)會將他寵上天,會一心一意待他。
原因二:性格追求完美。
張國榮的抑鬱,除了因為感情受挫,還因為他的性格。
出生於1956年9月12日的張國榮是處女座,典型的,追求完美的處女座。
張國榮可以無條件地包容對方的不完美,但卻無法接受自己身上一星半點兒的“瑕疵”。
不完美,勿寧死。
40多歲的張國榮仍舊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形,但長期以來的壓力,讓他有點發際線後移。他很憂愁,神情落寞地對張曼玉說:
我很想再與你合作,但是我已經不夠英俊去扮演你的戀人……
哥哥,沒有人可以英俊一輩子,慢慢地,優雅地老去,何嘗不是一種鐫刻入骨的好味道。真的沒有人會去責怪你。
但是哥哥無法接受。
認為自己已經“不夠英俊”的哥哥打算轉型,到幕後當導演。
他說:
演員只是棋子,導演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與此同時,他開始籌拍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偷心》。
2002年時,張國榮就開始選演員,還特意跑去向姜文請教。可是因為種種原因,這部劇集一直沒能如願開拍。這令他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而當這道“無解”的題目變成“人生”時,哥哥會選擇“結束”它。
哥哥在很多年前就隱約透露過他會做這樣的選擇。
哥哥的保姆六姐在晚年一直與鼻咽癌做鬥爭。多年後,張國榮曾對媒體表示說六姐在70多歲時去世,對她來說是一件好事。他認為“一個人與病魔鬥爭不如早早地脫離苦海”,他發自內心地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
▲哥哥在演唱會上穿高跟鞋和女裝,令許多人無法接受。謾罵鋪天蓋地而來。
事情換到了哥哥自己身上,他也有同樣的認知。
哥哥當時的抑鬱症已經非常嚴重,抑鬱症狀伴隨有胃酸倒流、失眠多夢、幻聽、手抖等軀體症狀。這嚴重影響到他唱歌和表演的發揮,甚至令他無法正常社交。
為了不讓粉絲們擔心,也為了保持住自己的完美形象,他努力在人前扮成健康陽光的模樣,因為哥哥的演技實在太好,幾乎所有人都信了……
殊不知越是壓抑,這病症就越是嚴重。
哥哥並不是不明白自己的病況,可他卻無能為力。
雖然也有看醫生,但效果不佳。
原因三:就醫效果不佳。
剛開始,哥哥是不願意就醫的,他想要透過自己的意志力來克服病痛。直到他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失控。
病發時他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手腳發抖。
那時,有人見到哥哥與唐唐一起吃飯,哥哥替唐唐夾菜,夾起來又掉下,再夾再掉,因為他的手抖個不停,根本沒有辦法控制。
在唐唐等人的勸說下,哥哥終於答應去看醫生。
可是由於狗仔隊常常守在家門口,哥哥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去醫院看病,怕被狗仔隊看到後亂寫一通。
無奈之下,只能將醫生約到大姐張綠萍家,張國榮再借由“拜訪姐姐”來偷偷與醫生會面。
醫生給開了藥,但副作用很大。哥哥有時候吃,有時候不吃。
藥效不佳,心情就更差,發作時他常常將自己關在房間裡。為了防止歇斯底里的自己誤傷唐唐,哥哥主動提出與唐唐分房睡。
不過唐唐每晚仍會注意聽哥哥房間裡的動靜,所以才能在2002年11月“服安眠藥”那次救下了哥哥。
後來,家人在感謝唐唐照顧哥哥時,用到了“不離不棄”這個詞,可想而知當時哥哥的狀況有多糟糕了。
但是,縱使是哥哥摯愛的唐唐,在此時也無法分擔他的痛苦……
童年的缺愛,令張國榮敏感又自卑。生怕給別人添麻煩的他,每次都只會默默地躲在角落舔傷口。完美主義如他,無法接受自己因為抑鬱症所導致的“不完美”,他脫髮,他聲音沙啞無法好好唱歌,他手腳顫抖胃酸倒流,無法再投入到角色裡去,甚至沒法繼續再在大眾面前假裝自己“很健康”。
愛他的人很多,懂他的卻寥寥。
這個時候,“離開”,就成為了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
你喜歡張國榮嗎?對於擁有“摯愛”,卻仍舊選擇輕生的哥哥張國榮,你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給問娛,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