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閻紅彥被授予上將軍銜,他也是陝北紅軍中軍銜最高的開國將軍。
這裡所指的陝北紅軍,是指發源於陝北,發展於陝北的由謝子長、劉志丹等領導的紅軍革命隊伍。
有人說,徐海東大將是1955年授銜時,陝北紅軍走出的最高軍銜的開國將軍。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徐海東大將只能算是半個陝北紅軍,原因是他所率領的紅二十五軍是在1935年由鄂豫皖根據地經過長征到達陝北的,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陝北紅軍。
而由謝子長、劉志丹等領導的陝北紅軍則可以追溯到1932年3月12日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
在紅軍時期,紅軍的構成主要有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在南方繼續戰鬥的各省游擊隊以及陝北紅軍。
在1955年授銜時,從紅軍的構成上來看,每個方面軍都有元帥、大將作為代表,唯獨陝北紅軍沒有,比如:
一、紅一方面軍
元帥8位: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
大將6位: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
二、紅二方面軍
元帥1人:賀龍
大將1人:許光達
三、紅四方面軍
元帥1人:徐向前
大將2人:徐海東、王樹聲
四、南方八省游擊隊
元帥:陳毅
大將:粟裕(粟裕出身於紅一方面軍,但從最後評軍銜的規則來看,他實際代表南方八省游擊隊走出來的大將)
五、陝北紅軍
元帥:無
大將:無
(對於陝北紅軍,一般以徐海東大將作為代表,但徐海東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將領,直到1935年以後,才到達陝北,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代表土生土長的陝北紅軍。)
陝北紅軍沒有走出元帥和大將,最終,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已轉業到地方的閻紅彥,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也是陝北紅軍中走出來的最高軍銜的開國將軍。
那麼為什麼陝北紅軍在1955年授銜時沒有元帥和大將呢?主要原因就是:
代表人物謝子長、劉志丹過早犧牲
謝子長,1897年生於陝西安定縣,也就是現在的子長縣,他是陝北紅軍和蘇區主要建立人之一,謝子長可以說是陝北地區最早舉起革命大旗的人,沒有他的星星之火,就沒有後來的陝北紅軍,在陝北地區也就不會第一次打出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
1927年10月12日,謝子長領導清澗起義,從此工農紅軍的星星之火開始在西北燃起。
1928年5月,謝子長與唐澍、劉志丹等人又一起領導渭華起義。
1929年2月,謝子長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1932年1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軍,謝子長任總指揮。
1932年2月,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這也是陝甘邊地區第一次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為陝甘紅軍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1934年7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成立,謝子長任總指揮。
1935年2月5日,謝子長被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由於早前在戰場上負的槍傷一直沒有好,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非常有限,導致他的傷勢不斷惡化,最終,在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不幸逝世,時年38歲。
謝子長一生就是為人民的一生,他時常教育戰士:“我們是老百姓的兒子,如果打罵老百姓,就是敗家子、喪家犬,就要失敗。”在去世前,他遺憾地說:“就這樣死了,我對不起老百姓,我給他們做的事情太少了。”
謝子長去世後,瓦窯堡二萬餘人為他舉行公祭,在他靈前的四五公頃地上全是弔祭者,為此不得不把附近三條道路增寬。
毛主席更是三次為謝子長題詞:
“民族英雄”
“雖死猶生”
“謝子長同志千古,前赴後繼,打倒人民公敵”。
和謝子長一樣,同樣作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人的劉志丹,在1928年5月10日指揮發動渭華起義,起義部隊後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
劉志丹1903年生於陝西保安縣,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志丹縣。
1932年1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軍,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
黨中央到達陝北後,劉志丹歷任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北路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軍長等職。
1936年4月,劉志丹在東征中犧牲,年僅33歲。
毛主席為他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周總理為他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作為陝北紅軍的兩位創始人,謝子長和劉志丹如果沒有犧牲,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是有很大機會能夠代表陝北紅軍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最起碼也是一個大將。
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軍委確認的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就有劉志丹,而在這個名單中除了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之外,並沒有一個上將入選,這就說明,這36人都具備大將甚至元帥的資格。也就是說劉志丹如果沒有犧牲,很可能會被評為大將,而謝子長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也有很大可能被評為元帥。
但是,陝北紅軍的兩位靈魂人物先後犧牲,這也成為了陝北紅軍在1955年授銜時沒有大將元帥軍銜的原因之一。
陝北紅軍的其他建立人建國後已轉到政府工作。
在1955年授銜時,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已經轉業的軍隊幹部,一律不授軍銜。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鄧小平。
據時任總幹部部副部長的宋任窮回憶,在授銜的初步方案中,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都是元帥軍銜,除了戰功資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當時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中,除了軍委主席毛澤東之外,還有11名委員,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1人。
從這個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鄧小平之外,這個名單的順序,是與授銜後十大元帥的順序是一樣的。
還可以看出鄧小平的順序是排在4位元帥之前的,他還是國防委員會的副主席,當時是考慮授銜的,而鄧小平卻沒有授元帥銜,主要原因還是他當時已經擔任了中共中央秘書長、組織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而同樣作為陝北紅軍的幾位建立人,在1955年沒有被授予軍銜同樣是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在1955年授銜時,陝北紅軍中的其他人從資歷上看,均不具備大將、元帥資格,而陝北紅軍又不能沒有代表,最終選擇了已經轉業到地方的閻紅彥,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陝北紅軍建立的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僅存的革命根據地,他既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提供了落腳點,又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出發點,可以說,陝北紅軍及其建立的革命根據地對於中國革命的勝利有著重要意義。
但是,在1955年評銜時,陝北紅軍未能有大將、元帥的代表,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