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一項研究中預測,在目前的趨勢下,持續的全球變暖可能導致海平面在公元3000年之前上升多達5米。全球變暖的眾多影響之一是海平面上升,這是由於地球上的冰蓋和冰川的融化和退縮以及其他來源。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如果不對海岸進行廣泛的改造,大片人口稠密的沿海土地最終可能變得不適合居住。因此,瞭解未來氣候變化的不同途徑對冰蓋和冰川造成的海平面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
來自北海道大學、東京大學和日本海洋與地球科學與技術機構(JAMSTEC)的一個研究小組探討了全球變暖條件下21世紀後南極冰蓋的長期前景,假設21世紀末的氣候條件保持不變。他們的模型和結論發表在《冰川學雜誌》上。
耦合模型互比專案第六階段(ISMIP6)的冰原模型互比專案是一項重大的國際努力,使用最新一代的模型來估計全球變暖對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蓋的影響。其目的是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發表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提供資料。南極洲冰蓋對2100年海平面上升的貢獻被評估為:在氣候變暖不減的情況下在-7.8到30釐米之間,在溫室氣體減排的情況下在0到3釐米之間。
研究小組使用冰蓋模型SICOPOLIS來擴充套件整個ISMIP6集合,其中有14個實驗是針對未減弱的變暖途徑的,3個是針對減少排放途徑的。在2100年之前,實驗設定與最初的ISMIP6實驗相同。對於2100年以後的時間,假設21世紀末的氣候條件保持不變--沒有進一步的氣候趨勢被應用。研究小組分析了模擬的結果,包括冰蓋的總質量變化,南極洲西部、東部和南極半島的區域變化,以及質量變化的不同因素。
對南極洲冰蓋質量損失的模擬顯示,到3000年時,未減弱的變暖途徑產生的海平面當量高達1.5至5.4米,而對於減少排放的途徑,海平面當量將僅為0.13至0.32米。在有增無減的變暖途徑下,衰減的主要原因是南極洲西部冰蓋的坍塌。
“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21世紀的氣候變化對南極冰蓋的影響遠遠超出了21世紀本身,最嚴重的後果--對海平面上升的多米貢獻--可能只會在以後看到,”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北海道大學低溫科學研究所的Christopher Chambers博士說。“未來的工作將包括以更現實的未來氣候情景為基礎進行模擬,以及使用其他冰蓋模型來模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