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21.12.29. 中網視人漢希
北京動物園
*北京動物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東鄰北京展覽館和莫斯科餐廳,佔地面積約86公頃,水面8.6公頃。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中國開放最早、飼養展出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園。飼養展覽動物500餘種5000多隻;海洋魚類及海洋生物500餘種10000多尾。每年接待中外遊客600多萬人次。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園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動物園。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豔2016年3月7日在全國兩會上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出於對交通治理和動物生存環境等的多方面考慮,北京市正在研究對北京動物園進行部分或者區域性搬遷。2018年9月28日起,公園“滿員”後將停止售票。
2021年4月29日起,北京市屬公園北京動物園延長開放時間。
中文名
北京動物園
外文名 Beijing Zoo
佔地面積 86 公頃
類別 動物園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7:30----18:00
11月1日----3月31日: 7:30----17:00
清末建園
北京動物園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當時被稱為“萬牲園”。它的前身是清農工商部農事試驗場,試驗場是在原樂善園、繼園(又稱“三貝子花園”)和廣善寺、惠安寺舊址上所建。初衷是為學習西方先進經驗,“開通風氣,振興農業”。
建成後的農事試驗場佔地面積約71公頃,除有不少精美的建築物外,還設有試驗室、農器室、肥料室、蠶室、溫室、農夫住宅等。對各類農作物分為五大宗進行試驗,分別為“谷麥試驗、蠶桑試驗、蔬菜試驗、果木試驗、花卉試驗。附設的動物園面積僅佔1.5公頃(即今北京動物園東南隅),最初展覽的動物是南洋大臣兼兩江總督的端方,自德國購回的部分禽獸及全國各地撫督送獻清朝政府的動物約百餘種。植物室內建有溫室,並展出各種奇花異卉。
北京動物園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6月16日,農事試驗場全部竣工,開放接待遊人。門票售價為銅元八枚,孩童、跟役減半。如需到動物園和植物園參觀要另買票,動物園票價為銅元八枚,植物園票價為銅元四枚。在農事試驗場的正門外東西兩旁,各設有小屋一間;東邊一間是售票處,有兩個視窗,分別為南窗、西窗;南窗賣男客票,為白色;西窗賣女客票,為紅色。西邊一間是寄存物件處,如有大件、要件不便帶入場中的,可以寄存此處。遊人入場由東門進,分男左女右。進門後,有人驗票、剪票。
清農事試驗場舊址
由於農事試驗場所處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師第一座集動物、植物為一體的,帶有公園性質的農事試驗場,故開辦之初,人流不斷,十分熱鬧,甚至慈禧、光緒也兩次來園觀賞。農事試驗場之名,很快盛傳京師。
民國變遷
辛亥革命後清政府倒臺,農事試驗場幾易其名,從“中央農事試驗場”到“國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再到“實業總署園藝試驗場”直至“北平市園藝試驗場”。
民國初期的農事試驗場大門
由於連年戰亂,民生凋敝,農事試驗場大部分動物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夭折,抗日戰爭時期,僅有的一頭亞洲象餓死,園中猛獸如獅、虎、豹等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以防空的理由被日軍下令毒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時,農事試驗場被日軍佔據作為守備倉庫,國民政府接收後又被作為防空部隊作為臨時營房長期佔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重新開放時僅有猴十隻、鵝、兔子、鴿子兩隻、火雞、鴕鳥、孔雀、鷹、葵花鸚鵡、白鸚鵡、桃紅鸚鵡各一隻。1949年北京解放時園內只剩下鸚鵡、13只獼猴和一隻鴯鶓。
建國初期的西郊公園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當時名為“北平市農林實驗所”的北京動物園後,將其更名為“北平市農林實驗場”。考慮到農時試驗場的條件已經不適應進行農桑實驗,經過整修、改造和綠化,於同年9月1日定名為“西郊公園”。
1950年3月1日,西郊公園正式開放。為準備開放西郊公園,西郊公園管理處將園內的圍牆、牡丹亭、豳風堂、動物園獸舍等加以修繕。並整修了鳥籠、鹿棚、猴山和甬路,增添一些小型動物,購入了黃雀、交嘴雀、金翅、太平鳥、燕雀、火雞、鷹、灰鶴、大雁等鳥類及鹿、狼、鼠、豹等獸類。毛主席、朱德委員長等國家領導也將國內外贈送的如亞洲象、猞猁、長臂猿、黑熊、大耳羊、麋鹿、印度犀牛等珍貴動物轉送給動物園飼養展出。195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將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同志在戰爭年代騎過的馬“菊花青”、“大紅騾”、“鐵青馬”送給動物園飼養展覽,並將三匹戰馬的歷史資料轉給動物園展覽宣傳。
1951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薛子正秘書長對公園工作指示:西郊公園有發展前途,宜建設為大規模的動物園。有機會可派人 去蘇聯及東歐各民主國家參觀,吸取經驗,以擴充首都動物園。1952年11月5日,西郊公園首次派出以西郊公園主任為隊長的5人訪問團,到蘇聯、波蘭及東歐國家的動物園參觀學習,歷時三個月。同時帶去華南虎、豹、棕熊、恆河猴、蟒、金雞、銀雞、鸚鵡等30餘隻動物作為交換,從而開始建立國際間動物交換關係。1953年2月,蘇聯中央動物處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萊比錫動物園首批交換的動物到園,共有10餘種48只。其中白熊、白狐、美洲獅、斑鬣狗、黃禿鷲均為國內首次飼養展出的珍稀動物。這之後, 又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及朝鮮、越南開展了廣泛的動物交換。後又與日本、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建立國際間動物交換關係。
對動物的飼養、管理,是在調研、探索及學習國外先進經驗 中逐步向科學化、系統化發展。50年代初,聘請了北京農業大學獸醫專修科的教師任獸醫顧問,後又聘請留美獸醫博士黃逢坤任 顧問。1951年後,又有北京大學、北京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分配的15名大學生來園對野生動物的飼料、飼養管理進行初步的科學試驗和探索。1954年6月,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市園林處聘請蘇聯莫斯科動物園主任和獸醫二人來園講學,傳授經驗,舉辦為期33天的動物管理訓練班,本園有14人參加。1956年4月,園內成立科學研究工作組,以珍貴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黑天鵝、丹頂鶴等動物的繁殖為重點研究課題。
編輯:中網視人阿希 於北京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