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外貌,馬威武高大、驢矮小瑟縮;要說能力,良駒能日行千里,驢跑得賊慢,兩相對比下來,馬似乎處處都要比驢好,可為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馬始終無法取代驢的地位呢?甚至在某些地方,驢比馬更常見?
由於驢和馬有著相同的起源,所以兩者在外形上比較相似,只不過驢相對於馬來說體型更小、長相也沒有那麼威武,甚至有些人會覺得驢長得很滑稽可笑。畢竟它頭大耳朵長、胸窄四肢瘦,軀幹雖短但又長於四肢,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灰褐色的小長方體,屬實是其貌不揚。
別看驢長得不怎麼樣,但比起馬來也有著自己的“三大長處”,也正是因為有這三大長處的支撐,驢才沒有被馬取代。
第一,驢肉好吃。
俗話說得好“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在河北、山東一帶有著大量以驢肉為食材的特色美食,像什麼河南驢肉湯、河間驢肉火燒、河北五香驢肉等等,那光是聞一聞就能讓人口水直流。與之相比,豬肉、羊肉、牛肉、雞肉都得靠邊站。
至於馬肉,質感纖維極粗,吃起來還有股酸味,向來不為人們所好,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雖然新疆地區燻馬肉也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相對來說還是驢肉的味道更香,也更受人們的喜愛,而單是肉質好吃這一條,就奠定了驢難以被取代的地位。
第二,驢便宜,屬於低價產品。
自古以來馬的價格就居高不下,除了騎兵能夠有幸分得一匹戰馬外,只有貴族和一些大戶人家才有錢來養馬拉車,至於普通人家則是想都別想。換算到今天來看,馬就相當於蘭博基尼、瑪莎拉蒂這類豪車,高昂的價格註定不會在民間大規模普及。
反觀驢則是大有不同,自從5000年前驢被人們馴化後,它就逐漸被送進了千家萬戶,人們普遍拿驢來拉磨載貨。換算到今天來看,驢的地位大概相當於普通的小皮卡,是很多地區的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
豪車自然是好,人人也都想要,可實際上超出了很多人的消費上限,反觀小皮卡雖然廉價,但是實用,家家戶戶都用得到,就像豪車無法取代皮卡一樣,馬自然也無法取代驢。
第三,馬金貴,驢好養活。
馬在過去雖然非常貴,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騎兵已經沒落了,小汽車這類新型交通工具也已經出現,馬的價格已經大幅度下降,很多人家咬咬牙還是買得起的。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真正選擇買馬的人其實非常少,大多數人都拿這個錢去買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馬太難養活。馬吃東西不能太急,否則會生病;住的棚子不能太差,否則會著涼;平時還得定時牽它出去運動、給它清潔衛生、餵它上好精料,否則馬分分鐘就能倒地不起給你看。再加上馬的性格又特別倔,發起脾氣來一般人難以馴服,所以很多人對馬都是敬而遠之。
反觀驢就要好養活得多了,隨便扯一堆樹葉樹皮丟過去,驢也能吃個盡興。由於驢的抵抗力比較強,所以在驢棚方面也不用過多注意,甚至連驢腿短這個缺陷在幹起活來都有增幅,畢竟”底盤低”,走起路來更穩,在崎嶇的山路上拉貨也更方便。種種原因就是這樣,農民和商戶們在選擇的時候基本上都會選驢。
除此之外,驢還一身是寶,肉質富有營養,具有補充氣血的保健功能就不用多說了;驢皮堅韌厚實可以拿來製革,而且還有優秀的藥用價值,從中能夠提取出名貴的中藥材“阿膠”;驢髓、驢乳都有甘甜味道,並且沒有毒性,也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驢除了精壯的時候能拉車、耕地、馱貨、磨面之外,年老體衰之後還能賣一筆錢,穩賺不虧。
值得一提的是,驢其實並非只有一種,而是分為亞洲野驢、非洲野驢兩大類,藏野驢、中亞野驢以及非洲野驢三小種。其中比較珍貴的就是中亞野驢,這種野驢普遍分佈於我國新疆、蒙古、伊朗、阿富汗以及阿拉伯半島北部地區。據說野生的中亞野驢已經滅絕了,至於非洲野驢,據說也已經瀕臨滅絕了,急需人們的保護,唯獨亞洲藏野驢還剩不少,不過這種動物在我國也被列為了重點保護動物。
國家之所以會保護野驢,除了維護物種多樣性方面的考量之外,也是希望能夠繁殖出更多的騾子,畢竟騾子作為馬和驢的後代,雖然沒有繁殖能力,但是其他方面都非常優秀,幹起活來甚至比驢更為可靠,因此民間培育騾子的情況還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如果野驢滅絕、家驢數量減少,騾子這個特殊的物種是否會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就很難說了。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驢和馬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能說各有各的長處,因此大家可不要小覷了平日裡見到的那些驢,畢竟它也算是吃苦耐勞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