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江贇
圖/受訪者提供
胸悶氣短、咳嗽不止、多痰咯血?小心或是肺隔離症。12月28日,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開展微創打孔四級手術,成功為一名“忍辱負重”大半輩子的患者清理病灶,形狀、大小如雞腿。患者的血管因常年超壓非常脆弱,所幸及時治療沒有病變惡性腫瘤,心臟也沒有受到進一步衝擊傷害。
十年沒感覺隱而不治,躺著打個盹成功“排雷”
從化的黎先生今年51歲,十年前單位組織體檢拍片,發現肺部有情況,到醫院複診發現是肺隔離症,得知不是腫瘤讓黎先生長出一口氣。雖然醫生告知病情嚴重性,但如果接受手術治療將要“停工停產”,不痛不癢沒啥感覺讓黎先生選擇看看再說。
一晃十年,這一兩年老黎時常胸悶氣短,胸部偶爾會隱隱作痛,讓他警醒可能是“老毛病”犯了。他來到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CT檢查,發現左下肺陰影,考慮肺隔離症並感染的可能,老黎遵醫囑接受手術治療。為了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體驗,加上該病症較為少見確保手術安全,心胸外科主任蔡慶勇教授帶領團隊精幹為患者進行微創胸腔鏡手術。
手術難度較大,患者胸膜閉鎖,全胸腔粘連,按常規操作可能要中轉大切口開胸手術。為了保證患者高質量就醫體驗,手術團隊堅持既定方案,抽絲剝繭,手術非常成功,老黎當天下午在主任帶隊查驗術後情況的時候跟醫護人員閒聊起來。“聽醫生說我這次很好彩,不然再拖下去可能就麻煩了。”老黎心有餘悸地說,“進手術室感覺睡了個午覺,醒來醫生告訴我很順利。”
先天性畸形發育,後天併發症兇險
肺隔離症是指一種少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畸形,由異常體迴圈動脈供血的部分肺組織形成囊性腫塊,這部分肺組織可與支氣管相通,造成反覆發作的侷限性感染,不相通時則不會出現任何呼吸道症狀,又稱為支氣管肺隔離症。臨床特點為存在異常動脈供血,患者可見發熱、咳嗽、咳膿痰、咯血等表現。
蔡慶勇主任介紹,正常人肺部由肺動脈供血運轉,隔離症患者由主動脈供血,主動脈血液流量與承壓比肺動脈強,所以隔離症患者長年累月下來血管受衝擊壓力大容易發生血管破裂內出血,左右分流繞經心臟對心功能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產生病變導致惡性腫瘤,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發育期可用動脈栓塞方法治病
肺隔離症患者的病情與生俱來,但並不意味著無可奈何。蔡慶勇主任說,如果未成年人發現病症,提前介入治療相對容易些,由於身體尚在發育,只需透過微創手術,將越位的“動脈”栓塞引導血液流動迴歸正常,病情自然釜底抽薪。
“生活中肺隔離患者一般很難及早發現,大多數患者成年後透過體檢發現,有的拖到身體異常就醫才知道,情況會複雜很多,甚至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蔡慶勇教授說,“如果家長能引起重視,學校體檢或家庭有計劃安排體檢,這個問題能夠在普通體檢專案中被發現,早排查,早發現,早治療。”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