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去東陽盧宅,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遠逝,但記憶中依稀還有狹長幽深的鵝卵石巷道,屋宇連綿的古建築,塵埃覆蓋著的精美雕刻……
再訪盧宅已是初冬,雖無春花秋雨,倒也有著人少車稀的愜意。難得的靜謠,巧緣盧宅文保所的朋友陪同,邊走邊聊,知曉了過去不了解或未經意的它。
盧宅的第一印象
盧宅原本是個村落,在浙江省東陽老城的東面,村因宅名,就叫盧宅村。盧宅村南依筆架山,北枕東陽江,村中又有雅溪東、西、中三河貫通索環。說到底,盧宅村的真正精華不在山水,而在建築,即盧宅建築群。
盧氏自宋代定居於此,世代聚族而居,從明永樂十九年(1421)盧睿成進士起,到清代中葉科第不絕,陸續興建了許多座規模宏大的宅第,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築群。因此,這裡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列為世界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
盧宅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規模龐大,建築宏麗。整個建築群佔地500多畝。房屋數千,街巷縱橫,屋宇連片。雖然盧宅的建築數量極多,但佈局嚴謹,秩序井然,長達500米的盧宅老街和東西兩條雅溪構成了盧宅村的主要交通幹道。村落建築以盧氏大宗祠為中心,以復荊堂、肅雍堂、樹德堂三組院落建築群為主體,沿軸線延伸,並形成拱月之勢。其他40多處的書院、寺觀、園林和26座牌坊點綴其間,建築型別的豐富多樣,給原本秀麗雅緻的盧宅增添了活潑與生氣。
鵝卵石鋪成的盧宅大街貫穿東西,兩側是鱗次櫛比的街鋪。原來位於大街中段的大宗祠——介扯堂已經難覓蹤跡,現存的盧宅村建築群是以街北的肅雍堂為核心。肅雍堂始建於明景泰七年春,也是整個盧宅建築群的主軸線,功能上可以算是盧氏宗族的公共廳堂,位置居中,地位突出。
盧街向北牌坊道
由盧氏大街中段北折,我們步入通往肅雍堂的甬道,一連串高大精美的石牌坊群映入眼簾,這裡也被稱為牌坊大道,牌坊上書寫著盧氏家族的歷史榮耀。第一道牌坊為三間四柱五樓式,是官封江西監察御史盧格所立,橫額上鈣刻著“風紀世家”四個赫赫大字,標榜著望族世家,風紀長虹。其後的第二坊為大方伯,又名祖孫父子兄弟科甲石坊,是為祖父盧楷、曾孫盧仲佃、玄孫盧洪春、盧洪夏一門四進士而建。在東陽,一家多人中舉的事情頗為常見,如“父子登科坊”就是為鄉試舉人盧仲鰲、盧洪瀚父子而建;“同胞三鳳坊”是為紀念盧斡、盧楫、盧森三兄弟鄉試中舉而立。在大伯坊後面,還有一座兩柱三樓的牌坊,形制較為簡潔,是盧格為其曾祖母胡氏而立。同時作為肅雍堂建築群的前導,也渲染了建築空間的莊重與威赫。
院落核心肅雍堂
穿過牌坊群,循甬道向西再折向北,便到達了肅雍堂的入口捷報門。過捷報門之後,沿南北軸線縱向串聯著九進院落,依次為國光門、肅雍堂正廳、穿堂、肅雍堂後堂、樂壽堂、世雍門樓、世雍堂、世雍中堂、世雍後堂,可謂“侯門深似海”。佈局上以中間的石庫門為中界,劃分為前堂後寢兩大區域,前四進以肅雍堂為中心,為盧氏家族舉行祭祀、吉慶、聚議、娛樂活動的場所,後五進以世雍堂為主體,是供族人紅白喜事之用的空間,兩側的廂房為生活用房。
肅雍堂既是院落群的核心,也是構圖中心,體量宏偉,形制莊嚴,前面的正廳面闊三間,進深十檁,採用了一種稱為勾連搭的屋頂形式,目的是為了保持室內空間縱向的深度,同時又避免建築屋頂因為過高而顯得壓抑,屋頂用前後兩卷較低矮的屋頂拼合而成,可以使建築顯得更親近宜人,這也符合居住建築的“性格”。大堂的橫樑上匾額高懸,上書“肅雍”二字,蒼勁有力。朋友說,肅雍二字語出《詩經》,倡導以禮樂治家安邦。進到廳內,我習慣性抬眼觀看室內的樑架,因為樑架最能反映建築的品質,肅雍堂的樑架採用的是徹上明造的做法,即構件通體外露,不加遮擋,這種做法最能表現建築的結構美、材質美和裝飾雖然同屬江南風格,但使用插柱式抬梁,是盧宅乃至婁州古建築的一大特色,即在梁兩端各做檁頭,插入柱子的卯孔中,梁頭伸出,梁兩端下方各墊一個雀替(又俗稱梁墊)輔助承託大梁。這種形式既有北方抬梁結構的優點,又吸收了南方穿鬥式構架所具備的整棍(音同“品”pin),柱子穩定性強的好處。橢圓形梁是視覺的焦點,形狀肥胖、弧形、弓背,造型古拙迥勁,人稱冬瓜梁,又稱月梁。肅雍堂不但樑柱用材講究,構件上的雕刻也是細膩精緻,不論是鬥、拱,還是梁、仿,只要是可以雕刻的地方,都刻有花紋、線腳等紋樣。
“清水白木雕”
在所有的裝飾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木雕。
東陽木雕以平面浮雕為主,伴以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並保留平面裝飾效果,因雕刻後基本不施油漆或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的紋理、清雅的色澤和精緻的刀工技法,又被稱為“清水白木雕”。見我只顧仰視讚歎木雕的精美而無暇他顧,朋友提醒道:別忘了看看肅雍堂內的掛燈,那也是遠近聞名的手工藝精品,甚至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列為“最大堂燈”。這盞燈主燈高約4米,直徑約2米,六角多層,上覆華蓋,周懸纓穗。據說用了3盞大母燈、24盞子燈,由6串彩穗、40多萬顆彩珠編串而成,重達127千克。
欣賞完“肅雍堂”一組建築,還有許多其他的院落組群可看可遊,如東側有與肅雍堂平行的“世德堂”和“大夫第”兩組建築,西側有與之平行的“世進士第”一組院落群,靠北與肅雍堂平行的還另有“五臺堂”,南面臨街則有“柱史第”“五雲堂”“冰玉堂”等等,多為明代的遺構,儲存至今,十分難得。此外,在雅溪河以西還有盧氏相堂、善慶堂、嘉會堂、憲臣堂、樹德堂、驚敘堂等。按記載和居民的口述,當年圍繞這些宅邸,還建有大量的書院學館、園亭池館和寺觀廟宇,十分的繁盛,今日所餘,僅其百十。
尚祥於一道道街巷、一進進院落,不時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粉牆黛瓦的馬頭山牆,疊澀砌出的門窗磚雨罩,夾雜以綠樹青竹,那種意象中的清淡、典雅、含蓄躍然而至,又如餘音繞樑,至今在我腦海中未曾散去:“粉牆黛瓦馬頭牆,鏤空牛腿浮雕廊。陰刻雀替龍鬚梁,風景人物雕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