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屬於月經病、帶下病、不孕、血癥、淋濁、疝痛、腹痛、癥瘕、積聚等病範疇。溼聚成痰,血滯成瘀,痰瘀互結,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產物;衝任二脈損傷是主要病機,導致了臟腑功能失調;即使是寒溼症,起始亦有溼熱的過程,所以祛溼清熱法是治療盆腔炎的關鍵。
肝經鬱久內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溼熱之邪蘊滯而形成了盆腔炎性病變。所以,以肝脾溼熱為基礎病變的盆腔炎亦應謹守調經為要、調肝為先,扶脾益腎的治療原則。在臨床上堅持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提出調肝為先、調經為要的思路,認為溼熱之邪貫穿於盆腔炎的始終。
溼熱之邪貫穿始終。盆腔炎患者多見面如油垢,大便粘滯不出,白帶過多且黃、白、赤、褐相間,帶下腥穢難聞。溼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脾為陰土,主運化水溼,故溼邪致病,常先困脾,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溼停聚,常伴脘腹脹滿,四末腫脹。
37歲的周某,已婚未孕,半年前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後月經一直未來,現乳房和小腹輕微脹痛,白帶少。前來就診,自述既往每次經量不多,有少量血塊,持續八九天不乾淨。白帶多顏色發黃,有腥味。觀察她面色萎黃,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澀。
婦科B超檢查顯示:左側卵巢囊腫,盆腔多個液性暗區,診斷為子宮內膜炎,附件炎。
西醫診斷: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慢性盆腔炎
中醫辨證:肝鬱脾虛,溼熱瘀滯,帶脈失約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熱除溼
方用: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加減
方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當歸、川芎、茯苓、澤瀉、劉寄奴、八月扎、急性子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二診
服上方5劑後,月經即來,量不多,顏色偏黑,3天干淨。
小腹脹,有壓痛,乳房脹,腰痠,白帶多,顏色黃,舌紅,脈滑數。
證屬肝鬱脾虛;擬用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疏肝健脾,清熱除溼。
方藥:柴胡、白芍、當歸、川芎、茯苓、澤瀉、蒼朮、黃柏、丹皮、梔子、枳實、蒲公英、敗醬草
三診
服上方後,月經5天干淨,現小腹仍有壓痛,白帶較多,顏色偏黃,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證屬脾虛溼盛,用當歸芍藥散加減
方藥:當歸、白芍、川芎、茯苓、蒼朮、白朮、澤瀉、黃柏、芡實、萆薢、烏藥、小茴香
四診
本次來月經基本正常,月經前後的白帶減少,腹部疼痛輕微,月經過後3天檢查,盆腔積液與卵巢囊腫均已消失,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擬續服當歸芍藥散加減14劑鞏固療效。
當歸芍藥散見載於《金匱要略》,以當歸、白芍、川芎和血止痛,以白朮、茯苓、利溼健脾,故對腹痛、白帶多,屬於虛證者,頗為合拍。
慢性盆腔炎患者,往往以腹痛為主,白帶有時多,有時並不多,而腹中隱隱作痛或有壓痛,則是最突出的證候,長時間難以消除,故以此方作為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劑。
中醫講究一人一方,根據個人自身症狀做辯證分析後,採用不同的調理方案,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