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機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這場發明的“大戰役”中,美籍華人科學家王安作出了舉世公認的貢獻,他發明了磁芯存貯器,從而推動了電子計算機的快速發展。
王安1920年生於上海。他一進小學的校門,就直接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唸書。他從小以李白為榜樣,常常以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激勵自己,發奮努力學習。小小年齡的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刻苦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
1936年,王安從上海中學高中部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畢業後,他留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
1945年,王安透過赴美培訓專業人員選拔考試。他來到美國後,進入了哈佛大學。他僅用3年時間,完成了碩士和博士課程。
博士畢業後,王安來到哈佛大學計算機研究所作。這個研究所在計算機界頗有盛名。王安剛到研究所的第一天,該所所長艾肯博士就找到了他,交給他一個研究新型的存貯器的任務。
接受任務後,王安便一頭扎進了實驗室,把自己的床鋪也搬了進 去。他以與眾不同的思路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磁芯存貯器的方案,沒日沒夜地進行著試驗,精疲力盡了,就在床上躺一會兒,閉目養神,等 到精神稍有恢復,接著又進行設計和試驗。
1949年11月,王安採用鎳鐵合金製成了存貯磁芯。這樣,磁芯存貯器就問世了。磁芯存貯器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電子計算機中都起到關鍵的作用。1955年5月,王安獲得磁芯存貯器發明專利。王安對計算機資訊存取技術所作出的貢獻,永載史冊。
直到20世紀70年代,磁芯存貯器才被大規模積體電路的半導體存貯器所代替。王安的一生共獲得40多項發明專利。
1988年美國國家著名發明紀念館把他列為美國第69位大發明家。王安晚年寫了一部自傳《教訓》,他在書中說:“我相信並不存在什麼成功的秘訣,我想向世人表明,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自己能否保持明智和加倍努力,而並不取決於是否有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