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頻頻暴雷,無論是頭部房企還是中小房企都草木皆兵。為了“活下去”,很多房企被逼無奈走到了“賣賣賣”的這一步。
進入12月份,世茂集團、中國奧園、禹洲集團、佳兆業集團等多家房企紛紛拋售旗下物業大樓,甚至是質押“總部大樓”,用以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壓力。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出售旗下物業和一些資產來回籠資金、償還債務,是房企積極應對目前狀況的一個措施。
實際上,在中國商業舞臺上,透過賣資產幫助公司成功度過難關的企業不在少數。
2019年8月,華誼兄弟(300027)業績出現了困難,資金壓力巨大,為了救公司,華誼董事長王中軍不得不忍痛割愛,賣掉自己的收藏,解決公司資金的流動性問題。
在面對質疑的時候,王中軍在2019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上表示:賣畫,不丟人。
此外,當年王健林被曝出4000億的負債問題後,便開啟了甩賣資產的模式。最終,王健林不僅一年還債2千億,還大賺了314億。
就在近日,三胞集團也成為成功上岸的案例。2017年,政策收緊,三胞集團因無法得到長期貸款,導致資金鍊斷裂。三胞集團一夜跌下神壇,欠債600億人民幣。
為活下去,三胞集團多次出售非核心資產,袁亞非甚至賣掉了私人飛機為公司還債。從結果來看,“賣賣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三胞集團債務問題,但的確緩解了三胞集團的債務壓力,併為三胞集團爭取到了協議重組的時間。
最終,三胞集團重組計劃透過,再一次證實了甩賣資產幫助企業渡劫的可行性。可以說現金越是寶貴之時,在更早週期佈局下的資產,意義就更為巨大。
對於深陷危機的企業來說,最為關鍵的能否下定決心將資產一一出售。民企紛紛開啟“自救潮”的隊伍中,泛海有可能並不是負債最高的一家,但是在流動性問題產生後,絕對是透過賣資產渡劫態度最誠懇的一位。
從資產的佈局上看,泛海的資產佈局集中在三大領域,金融、新興產業專案股權投資、房地產。從年初以30.66億元的價格出售武漢中央商務區塊地,到以約80億元向黑石出售了旗下的美國國際資料集團(IDG),再到向融創房地產轉讓浙江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剝離資產後的100%股權、努力尋求出售其在北京的民生金融中心(交易價格預計高達200億元)等,一系列積極自救的舉措,成為民企自救中非常典型的案例。
立志降負債的泛海,也開始逐漸化解流動性問題。在三季報中,泛海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減負”成績單。據財報資料顯示,截止至三季度末,泛海控股(000046)流動負債776.79億元,非流動負債203.14億元,總負債979.9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上半年,泛海控股還有總負債1362.88億元,當中流動負債1051.2億元,非流動負債311.68億元。
在持續降槓桿、降負債的努力下,泛海控股的債務情況正得到進一步最佳化。透過對比不難看出,僅僅過去三個月的時間,泛海總負債下降383億,約28.1%;流動負債下降274億,約26.1%。相信伴隨著一系列戰投和北京民生金融中心、海外專案等資產處置工作的推進,負債情況和流動性問題都有望進一步緩解。
無論是泛海,還是那些已經成功渡劫的民企,都證明了企業科學而優秀的資產,是現金的來源,更是現金流的另外一種存在方式。只要有捨得賣的態度,化解困境這件事便只是時間問題。
【免責宣告】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