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戰爭年代,槍對於軍人來說的意義不言而喻!開國元勳們久經沙場,他們喜歡使用的配槍是什麼呢?毛主席的槍你見過嗎?周總理的最為復古!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
毛澤東
古巴卡斯特羅贈送毛主席的M1911A1手槍,這款手槍是美國柯爾特專利武器製造公司在勃朗寧M1911式手槍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1926年6月定型命名,1935年投入批次生產,在美軍服役一直到1985年。口徑11.43毫米,全槍長216毫米,全槍質量為1.13千克,槍管長127毫米,6條右旋膛線,彈匣容彈量7發,初速253米/秒。發射0.45英寸柯爾特手槍彈,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
朱德
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口徑7.63毫米,是M1896式的變形槍,槍管由132毫米縮短為97毫米。全槍長268毫米,初速400米/秒,有效射程50米,10發固定彈匣供彈。
這是一支意義非凡的手槍,被譽為“中國革命第一槍”,因為它的主人朱德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1927年8月1日,朱德就是拿著這支德國毛瑟M1896式7.63毫米警用型手槍,與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領導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的部隊,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建立了人民軍隊。此後,朱德又佩帶這支手槍轉戰南北,並在手槍彈匣一側刻下“南昌暴動紀念朱德自用”的字樣。1958年,為迎接新中國成立10週年,中央軍委決定籌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時,朱德的毛瑟手槍移交軍博,作為那次偉大壯舉的直接見證,成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解放戰爭中,朱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爭。期間,他佩帶的就是這支柯爾特轉輪手槍。
美國柯爾特公司1926年生產。口徑0.32英寸,槍管長152.4毫米,短彈巢,彈倉容彈量6發。
美國溫徹斯特公司製造。口徑7.62毫米,槍長905毫米,全槍質量3.4千克,15發或30發彈匣供彈,4條右旋膛線,有效射程300米,發射方式為半自動,戰鬥射速40發/分。解放戰爭時期由朱德使用並儲存,解放後由中央警衛局儲存,1980年移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南昌起義軍餘部和湘南起義農民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部會師,朱德任合編後的工農革命軍(6月改稱工農紅軍)第4軍軍長。這支M300式阿斯特拉手槍,就是朱德在這個時期的隨身武器。該槍由其夫人康克清1959年捐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西班牙溫塞塔公司1923年製造。口徑7.65毫米,槍長165毫米,全槍質量0.65千克,彈匣容彈量6發,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
周恩來
比利時製造,仿美國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口徑0.32英寸,長彈巢,轉輪容彈量6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理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主席組織指揮一系列重大戰役。期間,他曾佩帶使用多種手槍,這支SF牌0.32英寸轉輪手槍就是其中的一支。
復古燧發槍。這是1959年中國建國10週年慶典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阿黨政代表團應邀赴會,贈送給周總理的復古燧發槍。當然,這槍象徵意義更大,周總理並未使用過。
劉少奇
美國槍械發明家約翰·勃郎寧1906年設計,比利時FN公司製造。口徑6.35毫米,全槍長115毫米,槍管長54毫米,全槍質量0.41千克,彈匣容彈量6發。劉少奇在革命戰爭年代使用的這支袖珍手槍。
美國史密斯-韋森公司設計製造。口徑0.38英寸(9毫米),全槍長203毫米,槍管長101.6毫米,6條左旋膛線,轉輪容彈量6發。劉少奇在解放戰爭中使用的這支轉輪手槍。
比利時FN公司生產,口徑7.65毫米,全槍長152毫米,全槍質量0.6千克,彈匣容量7發,初速282米/秒,6條右旋膛線,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因槍口固定圈上有壓花,在中國俗稱“花口擼子”、“小花口”。抗日戰爭勝利後,劉少奇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參與制度奪取全國解放戰爭勝利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和重要戰役的指揮。期間,他佩帶的就是這支1910式勃朗寧手槍。
任弼時
比利時製造,仿美國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口徑0.32英寸,轉輪容彈量6發。由蘇區中央局委員、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將這支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繳獲的SF轉輪手槍送給任弼時使用。
任弼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使用的德國毛瑟M1932式手槍。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弼時歷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此槍由擔任中央警衛工作的葉子龍於1940年3月交任弼時使用。
德國毛瑟兵工廠1932年設計定型,商業編號“712型”。口徑7.63毫米,槍長296毫米,全槍質量1.33千克,彈頭初速480米/秒,有效射程70米,10發或2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
鄧小平
德國毛瑟兵工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設計,1921年開始批次生產,亦稱W.T.P(直譯為“上衣小口袋”)手槍。口徑6.35毫米,全槍長115毫米,槍管長61毫米,全槍質量0.36千克,轉輪容彈量5發。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
這支德國毛瑟袖珍型6.35毫米手槍,就是伴隨他南征北戰的隨身武器。
彭德懷
1940年夏,彭德懷副總司令在前線指揮“百團大戰”。此戰歷時5個多月,殲滅日偽軍4.3萬餘人。
國民黨貴陽中央修械廠1940年製造,美國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的仿製品。口徑0.32英寸,轉輪容彈量6發,6條右旋膛線。
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後改稱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組織指揮部隊取得平型關、百團大戰、對日偽軍大反攻等戰役戰鬥的勝利。期間,他佩帶的就是這支轉輪手槍。1982年,此槍由其親屬捐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彭德懷1949年獲得此手槍,中央警衛局1980年移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該槍為勃郎寧1925年設計的最後一種手槍,比利時FN公司1935年開始批次生產。口徑9毫米,全槍長197毫米,全槍質量0.9千克,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初速350米/秒,彈匣容彈13發,戰鬥射速40發/分,表尺射程50-500米。
林彪
賀龍
比利時FN公司製造。口徑7.65毫米,全槍長163毫米,槍寬19毫米,槍高116毫米,槍管長101毫米,全槍質量0.681千克,7發彈匣,6條右旋膛線,發射7.65毫米勃郎寧手槍短彈,初速295米/秒,有效射程50米。
解放戰爭時期,賀龍任晉綏軍區司令員、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西北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司令員。期間,賀龍經常佩帶這支在中國俗稱“槍牌擼子”的M1900式勃郎寧手槍。解放後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保管,1980年移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這支手槍是賀龍指揮部隊在西北地區的一次戰鬥中繳獲的,後來他以此槍與徐向前換了一支卡賓槍。1980年,徐向前元帥將該手槍移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美國柯爾特公司1926年生產。口徑0.32英寸,槍管長152.4毫米,警用短彈巢,轉輪容彈量6發。
劉伯承
1930年,劉伯承從蘇聯學成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長江局軍委書記。1932年,他到了蘇區,10月擔任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當時,國民黨正對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劉伯承協助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政治委員在前線指揮作戰,參與領導了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劉伯承進入蘇區時,就攜帶了這支左輪手槍。
陳毅
美國史密斯-韋森公司設計製造。口徑0.38英寸,槍管長101.6毫米,短彈巢,轉輪容彈量5發。
1927—1949年,陳毅先後任南昌起義軍第11軍73團政治指導員、湘南起義工農革命軍第1師黨代表、工農紅軍第4軍12師師長、紅4軍前委書記、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新四軍軍長、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這支史密斯-韋森0.38英寸轉輪手槍,就是他在革命戰爭年代的隨身武器。1980年,由其子陳昊蘇捐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羅榮桓
1937年12月,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在晉東北留影。
國民黨貴陽中央修械廠於1940年製造,仿史密斯-韋森M1917式轉輪手槍。口徑0.32英寸,全槍長230毫米,槍管長108毫米,6條右旋膛線。
1937—1949年,羅榮桓歷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兼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中南軍區政治委員。期間,他佩帶的就是這支轉輪手槍。解放後一直由他本人儲存,1958年南京軍區從羅榮桓夫人林月琴處徵集,送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徐向前
德國毛瑟兵工廠1932年設計定型。口徑7.63毫米,槍長296毫米,全槍質量1.33千克,彈頭初速480米/秒,表尺射程50-1000米,1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
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當時他經常佩帶的就是這支德國毛瑟M1932式7.63毫米手槍。槍上有個快慢機,左側的N代表半自動,R代表全自動,既可一發一發地進行半自動射擊,又可像衝鋒槍那樣進行全自動射擊。
聶榮臻
1932年3月,紅軍攻佔漳州後,紅1軍團政委聶榮臻(右)與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在繳獲敵人的飛機前合影。
西班牙製造,型號為標準牌,長彈巢,口徑0.38英寸,轉輪容彈量6發。
1931年底,曾在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的聶榮臻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1軍團政治委員。1932年3-7月,率部參加了漳州戰役、水口戰役。水口戰役擊潰廣東軍閥陳濟棠20團,這支西班牙造標準牌長彈巢轉輪手槍,就是在水口戰役中繳獲的。聶榮臻使用一段時間後,送警衛員孫南鳳使用。長征到陝北後,孫南鳳犧牲,此槍一直由聶榮臻儲存。1959年移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葉劍英
和彭德懷使用的類似,該槍為勃郎寧1925年設計的最後一種手槍,比利時FN公司1935年開始批次生產。口徑9毫米,全槍長197毫米,全槍質量0.9千克,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初速350米/秒,彈匣容彈13發,戰鬥射速40發/分,表尺射程50-500米。
陳賡
美國史密斯-韋森公司生產。口徑0.38英寸,全槍長225毫米,槍管長102毫米,全槍質量0.88千克,6條右旋膛線,初速227米/秒 ,轉輪容彈量6發。
中國工農紅軍1934—1935年長征期間,陳賡任紅軍幹部團團長。他攜帶這支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指揮和參加了強渡烏江、土城戰鬥、二打遵義、搶渡金沙江等戰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該槍一直伴隨陳賡南征北戰,直至解放全中國。1961年3月,陳賡在上海病逝後,他的夫人傅涯將該槍捐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羅瑞卿
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的羅瑞卿(右2),在山西抗日前線指揮作戰。
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在M1896式半自動手槍基礎上改進而成,加了快慢機,是M1932式衝鋒手槍的早期型號,具有連發射擊功能。口徑7.63毫米,全槍長296毫米,全槍質量1.33千克,彈頭初速480米/秒,10發或2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
1930年12月,羅瑞卿任紅一方面軍第4軍11師政治委員,與師長曾士峨率部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第一次反“圍剿”作戰,與兄弟部隊協同,在龍岡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活捉敵師長,後又在東韶殲滅敵第50師一個旅。期間,羅瑞卿時常攜帶的就是這支德國造毛瑟M1930式7.63毫米手槍。他使用、儲存此槍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捐贈給解放軍政治學院陳列館,1959年轉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