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美國海軍第5艦隊駛出了馬紹爾群島的馬朱羅環礁,他們這次的目標是馬里亞納群島,一旦佔領這裡,美軍就可以為B-29轟炸機贏得轟炸日本中心地帶的基地,日軍同樣也深知馬里亞納群島的重要性,派出了當時日本最強大的水面艦隊——第1機動艦隊迎敵。
6月15日,美軍首先登陸塞班島,6月18日,第1機動艦隊與第5艦隊在菲律賓海海域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航母大戰——馬里亞納海戰,結果日軍損失了3艘航母,美軍一艘航母也沒沉,馬里亞納海戰的結果意味著駐守在馬里亞納群島的日軍地面部隊失去了海上支援,美軍可以安心地打陸戰了。
7月9日,在付出1.34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後,美軍總算佔領了日軍重兵佈防的塞班島,拿下塞班島後,美軍立即把目光轉向了緊鄰塞班島的提尼安島,提尼安島又名天寧島,面積101平方公里,在馬里亞納群島中位居關島、塞班島之後,排名第三,在美軍計劃要佔領的三個主要島嶼中,提尼安島比關島更靠近日本本土,比塞班島的地形平坦得多,因此是最適合建成可供B-29起飛的大型機場的地方,美軍對這裡是勢在必得。
早在塞班島戰役還未結束之時,美軍就開始為進攻提尼安島做準備,6月下旬美軍佔領塞班島南部後,美軍就在南岸建立榴彈炮陣地,隔著只有5公里寬的塞班海峽炮轟提尼安島,在半個月的時間裡,美軍就向提尼安島傾瀉了2萬多發炮彈,同時,美軍飛機也不斷光顧提尼安島,讓提尼安島的守軍永無寧日。
進攻提尼安島的任務由陸戰2師和陸戰4師擔任,這兩個師也是塞班島之戰的主力,傷亡很大,急需休整,因此美軍把登陸日期推遲到了7月24日,關於登陸地點的選擇,由於提尼安島海岸大多是參差不齊的石灰岩山崖,適合登陸的地點並不多,美軍鐘意的兩個登陸點是西南的桑哈隆灣以及中部的阿西加灣,但是日軍也預判到了美軍可能會在這兩個地方登陸,因此分別佈置了兩個岸防炮中隊,同時也修築了大量的工事,在這兩個地方登陸勢必會付出不小的傷亡代價。
哈里·希爾海軍少將提出可以在提尼安島西北角兩片名為“白灘”的地點登陸,這裡的沙灘較狹窄,不太適合兩棲登陸,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日軍不會在這裡重點佈防,而且這裡完全處於塞班島南部美軍陸基炮兵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日本人只要一暴露位置,他們的頭頂就會落下無數的炮彈,7月10日晚,美軍派出偵察隊在“白灘”進行了勘察,發現在那裡日軍只設置了少量水雷和障礙物,佐證了希爾的判斷,最後美軍兩棲艦隊司令特納中將決定就在“白灘”登陸。
美軍的計劃是24日7時30分,陸戰4師將率先在白灘登陸,同時運載陸戰2師的登陸艦隊在桑加隆灣佯動,造成要在這裡大規模登陸的假象,把日軍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這裡後,再掉頭北上,在陸戰4師身後登陸。日軍方面,由於看上了提尼安島平坦的地形,開打前日軍就在這裡修築了4個機場,日本海軍岸基航空兵主力第1航空艦隊司令部以及下屬的3個航空隊都駐紮於此。
日軍在提尼安島主要的防禦力量是陸軍第29師團第50聯隊、第18聯隊戰車中隊以及第43師團第135聯隊第1大隊,共4000人,海軍在這裡的兵力除了航空兵、地勤人員外就只有守衛機場的第56警備隊了,加在一起大約4100人,這些人地面作戰能力較差,難擔大任,此外日軍還將島上的日本平民編成了6個民間義勇隊中隊,共3500人,日軍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是第1航空艦隊司令角田覺治中將,但此時他手上的飛機早被美軍乾沒了,他一個海軍將領又不懂陸戰,因此實際負責指揮作戰的是第50聯隊聯隊長緒方敬志大佐。
7月21日,美軍偵察機發回報告,日軍在島北部有三座位於半山腰的120毫米炮,可對“白灘”造成致命威脅,美軍立即派“科羅拉多”號戰列艦前去摧毀它們,“科羅拉多”號在距岸3000多米的地方炮擊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把所有炮臺摧毀。
7月23日,美軍對提尼安島的炮火打擊達到高潮,美軍艦載機當天向提尼安島投擲了97噸炸彈,同時美軍龐大的火力支援艦隊圍著這個只有瓜島1/60大小的彈丸小島瘋狂炮擊,重點就是桑哈隆灣和阿西加灣,在美軍的刻意誘導下,緒方將全部預備隊都調往了上述兩個地方。
24日登陸日終於到來了,美軍登陸艦隊兵分兩路,一路駛向“白灘”,一路駛向提尼安鎮外海,實施牽制性登陸,當天清晨,“科羅拉多”號戰列艦、“克利夫蘭”號輕巡洋艦、“斯科特”號驅逐艦一起執行炮擊提尼安鎮日軍陣地的任務。
這次日軍很雞賊,隱藏在懸崖下方的岸防炮故意隱忍不發,等美軍艦隊駛近到射擊內,數門150毫米火炮一起射擊,22發炮彈命中“科羅拉多”號右舷,造成舷側鋼板兩處被擊穿,洩漏燃油25000加侖,一門127毫米炮被炸啞,39人當場陣亡,198人負傷。好在戰列艦皮糙肉厚,這些炮彈未對其造成致命傷害。
“斯科特”號也被命中6彈,包括艦長歐文斯少校在內的18人陣亡,另有27人受傷,沒有受傷的“克利夫蘭”號趕緊用152毫米炮進行反擊,同時驅逐艦“麥克德莫”號駛上前來,派出醫療小組上船幫忙救助傷者,8時,希爾少將命令艦隊撤離。
坐鎮提尼安鎮的緒方在望遠鏡中看到美軍艦船遭遇日軍岸炮打擊撤退後,大喜過望,立即向在關島的第31軍軍長小畑英良中將發報:“美軍登陸已被我軍頑強擊退。”就在緒方心情大好的時候,突然北方傳來讓他震驚的訊息:美軍主力已在西北海岸的“白灘”登陸,緒方這才知道自己中計了。
就在運載陸戰2師的船隻大搖大擺地出現在桑哈隆灣時,陸戰4師的兩個團正坐著運輸船向“白灘”逼近,登陸時間預定為7時40分,為防日軍利用高地在遠處發現美軍艦船,塞班島南岸的155毫米榴彈炮向“白灘”方向發射煙霧彈,由於“白灘”太過狹窄,美軍只得分成15個波次登陸,7時47分,第一波次的陸戰20團二營E連在“白一灘”成功上岸。
經歷過誇賈林、埃尼威托克、塞班島三場大戰後的陸戰4師已經從菜鳥變成了老手,登陸行動井然有序,陸戰隊員行動迅速,到8時20分,已經有3個營上岸,10時30分,推土路上岸,迅速拓出幾條道路,大大改善了沙灘上的擁擠狀況,11時30分,謝爾曼坦克上岸,13時15分,75毫米榴彈炮上岸,隨即在海灘上排開陣勢,為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炮火支援。
日軍在“白灘”一帶僅有300多人,根本頂不住美軍的衝擊,很快就被美軍分割包圍殲滅,緒方在明白了美軍的真實意圖後,企圖向“白灘”派出援兵,但提尼安島平勢平坦,甘蔗樹又幾乎被美軍飛機投下的白磷彈或者凝固汽油彈燒光了,大白天無遮無攔的,日軍增援部隊走在半路上就遭到了美軍艦炮的轟擊,根本就靠近不了“白灘”。
到黃昏時分,美軍已有15164名官兵和48輛坦克上岸,並建立了寬800米、縱深1600米的灘頭陣地,美軍工兵還在這裡架設了從塞班島運來的兩個浮橋碼頭,它們將在次日早晨開始發揮作用,滿載人員物資的車輛可以透過碼頭直接上岸,大大提高了解除安裝效率,美軍的成功登陸意味著提尼安島的日軍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緒方不甘心束手待斃,既然白天不能增援,那就晚上上,他在黃昏時分調集了陸軍以及海軍警備隊兵分三路發動夜襲,對此,美軍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驅逐艦的探照燈再加上各種艦船發射的照明彈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在美軍強大的炮火打擊以及巨大的兵力優勢面前,夜襲的日軍終逃一死。
次日清晨,日軍的進攻全部以失敗告終,僅被美軍發現的日軍屍體就多達1241具,此戰的失敗使得作為島上日軍中堅力量的第50聯隊實力大大削弱,日軍失去與美軍一較高下的能力了。
登陸第二天,陸戰4師開始擴大登陸場,陸戰2師的兩個團也開始在“白灘”登陸,同時美軍各部也開始島內縱深推進,其中陸戰25團佔領了馬加山,陸戰8團掃蕩了地域廣大的牛岬地區,從26日開始,美軍開始兵分兩路,陸戰4師在左、陸戰2師在右,雙方一起齊頭並進,陸戰2師在這一天抵達了可以俯瞰阿西加灣的阿西加角,陸戰4師則佔領了制高點拉索山。
接下來兩天,美軍的進攻更加輕鬆,有的部隊一整天都沒發現一個敵人,本來就傷亡輕微的兩個師在島上還得到了1700名補充兵,到29日,美軍已佔領了半個提尼安島,30日下午,陸戰4師攻克了提尼安島的中心提尼安鎮,陸戰2師在這一天肅清了地勢較低的東海岸地區,至此,全島4/5的地方都落入美軍之手,日軍殘部被壓縮到島南狹窄區域負隅頑抗。
眼看敗局已定,緒方決定集中殘部在島南懸崖作最後一搏,他向小畑發出訣別電報,以示死戰到底的決心,31日,美軍首先調集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3艘驅逐艦向日軍陣地傾瀉了600噸炮彈,然後陸戰2師在坦克的帶領下發起最後攻擊,從西面衝向陡峭山崖,陸戰二師兩個團則由北向南發起進攻,美軍飛機也投下了凝固汽油彈,把日軍燒得無處藏身,鬼哭狼嚎。
當晚戰鬥異常慘烈,美軍兩個師之間出現一道550米寬的縫隙,日軍趁機拼命往這個縫隙衝擊,美軍動用各種口徑的火炮,向日軍射擊,打垮了大部分日軍,少部分日軍透過縫隙滲透進了美軍後方,給美軍造成了一定麻煩,但因人數太少掀不起什麼大浪,最後被美軍悉數消滅。
擊敗了日軍最後一次反攻後,美軍在8月1日8時重啟進攻,由於日軍在反擊中損失了大量兵力,美軍的推進速度大大加快,8月1日18時55分,第5兩棲軍軍長施密特少將對外宣稱“美軍佔領提尼安島”,但這個佔領只是名義上的,日軍在提尼安島仍有數千殘敵需要肅清,2日晚間,包括角田覺治在內的海軍高階軍官在一個山洞裡集體自殺。
3日凌晨,已經退無可退的緒方焚燒了聯隊軍旗,率領1000餘名陸海軍士兵及民間義勇隊向美軍發起了自殺式衝鋒,到天亮時被全部殲滅,隨著角田、緒方的相繼陣亡,日軍在提尼安島的有組織抵抗宣告結束,提尼安島戰役歷時9天終告結束。
在9天的時間裡,美軍以陣亡328人、傷1571人的代價擊斃了大約5200名日軍,美日陣亡比達到1:16!以如此之小的代價、如此之短的時間攻克全島,堪稱是島嶼登陸戰的典範,此戰因此被霍蘭·史密斯中將稱為“美軍最成功的兩棲登陸戰”。
雖然日軍有組織的抵抗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島上就安全了,還有數千人日軍躲在洞穴裡,隨時可能對美軍發起偷襲,因此清剿行動一直在持續,一直到1945年9月4日,最後一批日軍才向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