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探查員
編輯|歷史探查員
1953年5月,經過近3年的艱苦奮戰,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傷亡十分慘重,感到力不從心的美方開始想要停止戰爭,主動提出了希望停戰和談的請求。
這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的優勢已經很明顯了,我國人民都覺得抗美援朝這場戰爭即將迎來勝利。
但我國偉人在這時突然決定,立即調出24萬大軍前往戰爭前線,這讓當時好多人都感到十分不解,為什麼偉人偏偏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派出如此多計程車兵前往朝鮮戰場呢?
而歷史也很快向我們證明,主席的舉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眾人大呼主席是如此的高明。
那麼主席究竟為什麼要快要勝利的時候向前線部署重兵呢?他此舉有何深意呢?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相信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是我國的成名之戰,我國在這場戰役中一戰成名,可以說朝鮮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我國的飛速發展。
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朝鮮人民將南韓的中心城市漢城佔領了下來。
南韓的好大哥看到韓國的軍隊處在劣勢,沉不住氣了,以“維護世界和平”的名義,想要派出軍隊幫助韓國進軍朝鮮,這個提議也都得到了十幾個國家的支援,就這樣組建了一支“聯合國軍”。
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入到朝鮮戰場,戰場上的局勢逐漸反了過來,朝鮮軍遭到“聯合國軍”和南韓軍隊的進攻,只能不斷撤退。
隨著戰爭的進行,美軍也不再是以“維護世界和平”的名義發起進攻了,他們的野心也逐漸顯露出來。
他們公然越過“三八線”,完全不把我們中國的警告放在眼中,飛行員開著飛機對我國的東北地區進行狂轟濫炸。
戰爭即將在中國鴨綠江邊燃燒,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面臨嚴重威脅。
當時我國剛剛走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陰影中,正要開始新中國的初步發展。如果戰火持續發酵,將極大地影響中國人民的生活。
同時在領土主權的問題上,我們不能退讓。於是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1950年彭德懷將軍帶領的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剛到朝鮮戰場上時,戰爭條件艱苦,志願軍戰士的裝備差,後勤補給也不足,但人民志願軍依然堅守在前線。
起初面對美軍先進的武器裝備,我軍確實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但之後我軍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避開美軍的鋒芒,憑藉著能打敢拼這些鋼鐵般的意志,與朝鮮人民軍默契合作,經過多次交火,漸漸地在戰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
成功逐漸扭轉了戰局,把“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擊退到三八線附近。
經過了長時間的軍事較量,美軍節節敗退,大量部隊被困在朝鮮戰場,軍費開支嚴重超標,在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提出透過停戰談判,來快速結束這場戰爭。
上甘嶺戰役
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因為戰俘的問題出現了意見分歧。美國為了佔據在談判中的有利條件,一直依靠自己的重型武器製造摩擦,企圖透過強有力的進攻破壞敵人的防線。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集結了六萬餘人,想要攻打中朝聯軍所在的上甘嶺陣地。
美軍為了這次戰役,出動了數量眾多的大炮以及各型坦克,對志願軍所在的上甘嶺地區發動了猛烈進攻。與美軍相比,我軍裝備非常落後。
美軍的這次行動出動了各類大炮以及飛機坦克對我軍陣地輪番轟炸,當時的火力強大到無法用言語表達,志願守備隊的陣地被炮火轟炸造成的損壞嚴重。
為了能夠繼續戰鬥,志願者在陣地上挖坑道,用手榴彈和手榴彈進行頑強抵抗。直到夜幕降臨,我方手中的一寸土地也沒有被美軍奪走,反而美方損失了不少兵力。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依然沒有放棄轟炸。
在美軍開啟新一輪的轟炸之後,很多志願軍戰士都沒有抵擋過襲擊,倒在了戰壕之中。面對如此慘烈的局面,志願軍戰士沒有絲毫退縮,他們帶著保家衛國的志向繼續前行。
經過43天的激烈戰鬥,志願軍終於保住了陣地。在這場戰役中,聯合國軍發射了近200萬枚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我軍的陣地山頭聲望土石被炸鬆了1-2米,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成功。
得知了人民志願軍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毛主席當即就向上甘嶺地區的指揮員李德生髮去電報:“這次五聖山附近的作戰,可以稱作新中國戰役的楷模!希望你們鼓勵戰士們,堅決作戰,為了爭取勝利而奮鬥!”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給了敵人沉痛的打擊。這場戰役結束之後,美軍再也沒有對志願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美軍在戰爭中使用如此密集的炮火兵力,導致美國的軍費開支越來越多,美國不得不再次同意談判,希望結束這場看不到希望的戰役。
經過雙方激烈的激烈討論,最終成功達成停戰協議,談判雙方即將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但就在這戰爭進入尾聲的時候,身在國內的主席立刻電告彭老總,延緩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的時間,並且立刻調集新一批共計24萬大軍立刻趕往前線。
為什麼眼看戰爭都要結束了,主席又要新一批的志願軍入朝呢?
面對朝鮮戰場上無法挽回的戰局,看重自身利益的美國想要結束這個戰爭,他們在為自己尋求最大利益後,就同意了簽署條約。但這時南韓的代表卻遲遲不肯簽字,為什麼一向聽從大哥話的小弟這次卻突然反常起來了呢?
中朝方面提出了幾點要求,停火,依舊以“三八線”作為韓朝邊界。但李承晚隨後跳出來反對這份協議,他強行拘留了兩萬多名戰俘。他認為軍事分界線和其他協議內容一旦生效,那麼南朝鮮將會一無所有。
強行扣留戰俘這件事就充分證明這件事他拒絕停戰,還要把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他的野心漸漸露出嗎,他想要佔領更多的土地。
果不其然當月17日,李承晚對外發表宣告稱,接下來南朝鮮將會在必要的時候堅持單獨作戰。從表面看上去李承晚十分英勇,但實則不然。
軍事上中朝聯軍已經成功擊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但是南朝鮮還在一意孤行,可以說南朝鮮不再是為了利益而戰,已經是純粹為了戰鬥而戰鬥。歷史已經無數次地向我們證明,這樣的戰爭是毫無勝算的。
毛主席給彭德懷將軍發去了一封電報,讓彭德懷將軍暗中調集志願軍6個軍共計24萬人再度奔赴朝鮮前線,從西到東分別駐紮在上甘嶺、金城、虎洞一線。
很多人都不明白主席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高明之處就逐漸顯現出來了,幾個月後所有的中央領導,都紛紛對毛主席的軍事才能拍手叫好。
我們不得不承認,主席在唯物論和辯證法上的應用,幾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能夠第一時間主觀加客觀地分析出,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趨勢並做出妥當的安排。
那麼主席這一密調大軍的高明之處在哪裡呢?
密調24萬大軍的高明之處(一)
毛主席在南朝鮮不願將戰俘釋放時,就一眼看穿了李承晚的心思和動機,並預料了他未來可能的行動,李承晚直接反對停戰協定,更是讓毛主席確信李承晚這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美國看到了李承晚的這一舉動,提議向韓國提供經濟支援,幫助朝鮮戰後重建。但是李承晚依然不放棄。
面對韓國的行徑,毛主席令彭德懷立刻調集24萬志願軍前往戰場,再進行最後一戰。
李承晚拒絕停戰後所有韓國士兵都做好了準備,面對美國的退軍他們決定背水一戰。
金城戰役
毛主席認為此時應該掌握主動權,並且安排好了作戰計劃,將金城以南地區的南韓軍隊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了。在戰役開始前,由於擁有美國的各種先進武器,韓國軍隊並沒有將中國志願軍放在眼裡,他們蓄勢待發,時刻等待著上級一聲令下,繼續向北發起進攻。
但他們忘記了中國志願軍從來都不會在地方強大的武器面前低頭,志願軍做好了周密的安排。我方派出六支強大的軍隊,組成三個戰鬥小組分頭行動,使用“正面攻擊 兩面包夾”的策略對敵人進行打擊,既然是最後一戰中國更要打出氣勢。
當時金城前線有韓國第3師、第6師和第8師,往後一點還有美軍的三個師,李承晚在揚言要一戰到底之後,這些軍隊都在躍躍欲試。
在這次的戰鬥中,志願軍居然集中的1000餘門大炮、20輛坦克,佔據了火炮優勢。
7月13日誌願軍大炮炮火齊發,1900噸炮彈對敵方近22公里的戰線上發起了猛烈攻勢,給朝鮮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謀劃已久的李承晚,還沒有登上中朝的陣地,就被迫將進攻戰略轉換成防守戰略。
在炮火的掩飾下,三支志願軍突擊部隊向前進發,趁著炮火還沒有停止,只用了一個小時就突破了南韓的前線。
南韓就算擁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沒能抵擋住志願軍。有12名精銳收到上級指令,要越過南朝鮮陣線前沿,尋找後方的指揮部。敵軍發現了剛剛找到南韓指揮部的這12名精銳,戰爭一觸即發。
但沒想到這個小軍隊竟然一一折損在志願軍手中,我方無一人傷亡,還繳獲敵方的團旗和大批武器彈藥。
後來,志願軍才發現這個軍隊竟然是南朝鮮第一個全部配有美械化裝備,自稱天下無敵手的“白虎團”,這場戰役也被稱為奇襲白虎團。
之後志願軍沒有停止進攻,一路勢不可擋。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就佔領了總共160平方公里的韓軍陣地,包括梨實洞、芳通裡、北亭嶺等地。
到了7月16日,志願軍就已經完成了預定的進攻任務。但是不死心的李承晚軍隊在美軍的幫助下進行了反撲,我方誌願軍由進攻轉到了防守,一直持續到了7月27日。
在各個方面的共同配合之下,中國志願軍取得了金城戰役的勝利,志願軍共殲滅敵軍5.3萬餘人,遠超出了我方當初殲滅1萬5千人的設想。
金城戰爭後韓國得不償失,李承晚的幻想破滅了,南韓不得不面對這個結局,最終實現了朝鮮停戰。
毛主席秘密調派的24萬志願軍,打出的這最後一戰,讓李承晚徹底死心了。
我方這次主動發起了進攻,並不是說我們還想要繼續戰鬥。恰恰相反,中國向來都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但熱愛和平並不意味著,我們對任何破壞我們來之不易和平的行為就能接受,我們自然要反擊回去。
密調24萬大軍的高明之處(二)
密調24萬大軍的第二個高明之處在於,主席全面準確地分析了當前的戰場形勢
國際形勢和國內外矛盾,看出了當時美國有打著停戰和談的幌子,進行戰爭的意圖。那麼老美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三八線上,和很多西方殖民國家一樣,雖然殖民統治結束了,可在離開之前也必須留下點什麼。
老美就是利用南北朝鮮的矛盾,讓他們留下停火線,這樣在未來一旦有機會或者必要重返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從這裡介入。
主席看明白了這其中的關係,也明白了美國人的心理。雖然李承晚揚言要幹到底,可他如果沒有老美在背後撐腰,他說的這些話簡直就是玩笑。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好大哥”老美在背後默許這一些,李承晚哪怕是心中不甘,也是不敢站出來主動挑起戰爭的。主席正是洞悉了這一切,知道李承晚既然有勇氣站出來,背後一定是有人在支援著。
所以大規模的部署軍事行動,不僅是要打進南朝鮮軍隊,更重要的是也向美國展示了中國的戰鬥力,如果美國願意還可以繼續戰鬥。
作為從來沒有嘗過失敗滋味的美國,在朝鮮戰場上輸給中國是難以置信的,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又不得不接受,所以他們再次意識到既然勝利無望,最好的辦法就是趕快停止戰鬥,以“平局”的局面簽訂停戰協議,減少損失。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正式簽訂,朝鮮戰爭最終以中朝的勝利而結束。
韓國的失敗是必然的,他們一直都沒有認清楚自己的真正實力。南朝鮮在此次戰爭中傷亡慘重,共傷亡60萬餘人,國內的經濟發展也遭到嚴重打擊。
加上李承晚不斷計劃再次開戰,韓國的戰後重建也十分緩慢,這仗打的可謂是得不償失。
毛主席的英雄才略
事實也證明一切都在主席的預料之中,我們不難從中看出,毛主席有著遠超常人的謀略和戰略眼光,並不會因為對手強大就拒不出兵。
鴉片戰爭後,中國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之際的中國,用千瘡百孔來形容都不為過。西方國家看到新中國的成立,都拒不承認,他們不想讓我們發展起來,試圖用孤立的方式打壓我們。
所以面對朝鮮戰爭,毛主席徹夜難眠,才做出了新中國必須要打,而且還要漂亮的贏下這場戰爭的決策。只有打贏了這場戰爭,才能讓西方國家清楚地看到我們的實力。
毛主席會從表面看透本質,如果沒有秘密將24萬大軍調往朝鮮,那麼朝鮮戰爭不會這麼快結束,美國和南朝鮮代表也不會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恐怕在簽過字後還會蠢蠢欲動。
毛主席的決策,多次帶領我們取得戰爭的勝利,從在解放戰爭中,帶領紅軍“反圍剿”到出兵援助朝鮮,就像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寫上了一篇篇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壯麗史詩。
抗美援朝的勝利我們需要感謝那些在戰場上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志願軍戰士。是這些最可愛的人爬冰臥雪,穿越火線,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信念,贏得了這場勝利換來了我們國家長久的和平與穩定。
朝鮮戰爭的勝利,同樣讓我國在世界中關注了腳跟,熄滅了西方國家的囂張氣焰,讓世界各國都知道侵犯我國的下場。
此戰也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是我國的立威之戰,從這之後就算是強大的對手,也不得不對中國敬畏三分。也為之後我國的發展提供了和平長久的環境。
現在我們的國家不再經歷戰爭,當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要謹記這些都是先輩們用生命給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最團結的中華民族,應該時刻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讓我們共同建立起屬於你我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