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媽。
上個月,我到婦幼保健院拿證,無意間闖進了一個很特別的房間。
因為帶著自己的孩子,排隊的人又多,我就交代同伴代排隊後帶著孩子溜達去了,我們沿著走廊走了一圈 ,經過一間間診室的時候 ,我下意識地跟孩子解釋著,這是做什麼的 、那是做什麼,以便利用這無聊的時刻做做早教。
因為走廊是環狀的,在快要走到排隊隊伍的另外一面時我發現了一個大大的空房間,貌似孩子上早教課的房間,裡面鋪著軟墊,有一些攀爬架,鑽洞的裝置,還有很多玩的。
我以為是專為孩子提供的玩樂區域,就帶著孩子推門進去了,玩了一會兒,我正感嘆保健院的貼心設定時,一個醫生帶著一個孩子兩個家長進來了,他們紛紛脫鞋進了區域,開始對孩子進行起了訓練,我才留意到孩子很特別,看著有四五歲的樣子,說話卻還不如我家2歲不到的孩子。
原來,這個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了,後續又進來幾個孩子和家庭,醫生還讓排隊登記起來了,我們不是來看病,便悄悄地離開了房間。我就感嘆,醫院能單獨設立門室,說明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啊。
聯想起自己這些年上班接觸的幾個孩子,我驚奇到,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說話也得由醫生來教了。
以前我們不住小區房,誰家有了孩子街頭巷尾都知道,媽媽揹著娃娃走街串巷和姑舅姨婆吹牛聊天,不知不覺孩子都能說很多話了,就這樣長大了,一波又一波的孩子在巷子里長大,就像畢業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除了那些生理缺陷的,就沒哪家正常孩子不會說話的,現在身邊這樣的孩子卻還真不少。
後來我有幸參加了香港康復學會的一期特殊障礙培訓,讓我對這塊有了更深的認識。仔細分析,我對孩子語言表達困難群體日益增大原因做了個總結。
一、居住環境的影響
小區式育娃,讓孩子少了很多的社交機會,大門一關,對面住著誰都不知道,自然養出不少雞娃,要想住上四合院,付出代價真不小。所有的學區房,沒點經濟能力還真住不上!
所以,一到假期,家家外出遊玩,很多小區都成了空小區,但養孩子,不能單靠假期幾天的放牧啊,日常生活的環境,眼見,耳聞,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不然孟母也就不用三遷住地了。
二、照顧者使用手機頻率的影響
我們這個社會,自從有了手機,我們的生活真的方便了很多,但自從有了觸屏式手機,我們的面對面溝通也少了很多。
大量的訊息湧入我們的生活,相關的不相關的,明星的,國際的,體育的,通通襲來,讓我們抬起手機的一刻就如鴕鳥把頭埋在土裡一樣,拔不出來。而照顧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打發無聊時間的利器必定就是手機了,一來方便攜帶,二來功能強大,看影片,打遊戲,重新整理聞,看別人的生活,寫自己的故事……簡直不要太方便!於是乎,看手機的頻率高了,跟孩子的互動少了,孩子的大腦沒有輸入,何來輸出!
三、媽媽是否是話嘮真的很關鍵
曾幾何時,話癆媽媽越來越少了,以往的廣告裡,話癆是媽媽的一大特點,拍到媽媽的廣告電影片段,都有這種特色,可現如今,媽媽們都很忙,忙著學廣場舞,忙著學手機功能,有啥事兒直接打電話不是更方便。
這種情況說的都是老母親了,那年輕的母親們怎麼也話少了呢,我覺得啊,存話量都是發語音刷影片,玩自拍耗掉了!去到哪兒都能遇到低頭族,不低頭還不好意思了,好友圈人多了,熟人圈子小了,生活都搬到了網上,只是養娃這件事難搬到網上啊!
孩子是血肉之軀,再強大的點讀機也教不會孩子溝通交流啊!於是乎,我們設立了感統訓練科目,設立了感統訓練教室,錯過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我們想靠早教中心來補,想靠醫院的感統訓練來矯正治療,殊不知費時費力費財不說,還取得效果甚微,進步相當緩慢!有的家庭放棄了,有的孩子抗拒了,這樣的群體也在日益強大!其實,想要孩子說話正常,表達好,語言發育早,你只需要一點,做個“聰明”的話癆“媽媽”吧!
做話癆的媽媽有幾點:
(一)、話癆要趁早
想要孩子說話好,6個月就要開始準備了,我家兩個孩子都是在2歲之前實現自如表達的,小秘訣就是6個月開始教。我會在牆上貼上圖卡和兒歌,抱著孩子後退著教讀。主要是方便寶寶以舒適的姿勢看到圖片並聽到聲音。一來緩解了媽媽的帶娃焦慮症,二來帶娃時間不會顯得那麼漫長。
(二)、話癆要適合
6個月的寶寶對簡單的發音感興趣,如動物的不同模仿音,食物的正確指讀。這裡還得留意一下,如何孩子的生活環境普通話使用頻率很高,就直接教孩子正確的普通話發音,不要使用疊音,如魚魚,米米這類的發音,而是要使用小魚,米飯這樣的正確認讀。按著孩子的跟讀表現不斷地增加字詞量。不出一年,就能養出個聊天的小閨蜜來!
(三)、不怕害羞才能當好話癆
面對一個牙未出齊,咿咿呀呀的萌寶,在家帶娃,你得練就一身自說自話的本領,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害羞,起雞皮疙瘩,慢慢的習慣也就好了。當你認識到人類的語言除了發聲的語言還有肢體語言,眼睛傳神,你就知道你的自說自話只是自認為是而已,不怕害羞,只管說你的吧,把嬰兒當成人,當朋友,她自會用她的方式來回應你的!
(四)、話癆要巧妙
隨著孩子的成長,詞彙量的增加,語言表達會出現井噴現象,突然有一天,她會說出很多讓你難以置信的話來!一般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1歲3個月到2歲半之間,但也有10個月就能說幾個詞的,就像孩子學步一樣,有比較早的,也有比較晚的,但過了2歲半你都沒有發現孩子對語言有特別感興趣的時間,你就要警惕了,3歲可以蓋棺定論趕緊就醫了!
我說媽媽需要做話癆,話癆也得很巧妙,比如當孩子1歲多能說一些詞的時候,你得留意自己的表達,學會說一半留一半的藝術,別搶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如鴨子唱歌……孩子說嘎嘎嘎,青蛙唱歌……孩子說呱呱呱……兒歌也可以說一半留一半。
還有挖坑的藝術,豆媽經常指著蘋果說:寶貝,請把桌子上的梨遞給媽媽!孩子聽了立馬糾正我說“這是蘋果”!這就藉機加深了孩子對詞語的印象,也用類似遊戲的方法讓孩子對說話產生熱情!
教育家尹建莉說過,教育需要無痕,當演員的媽媽也得演得像,孩子對其才能感興趣!
家有兒女的你,是否願意為了孩子,讓自己成為一個話癆媽媽?加油哦!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