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話說晚清的慈禧掌權時期,宮裡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太監,名叫李蓮英。
他深得主子器重,慈禧甚至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皇家祖制,封他為正二品總管太監。
所謂總管,就是由他去統領所有宦官。
他陪伴慈禧近半個世紀。
不僅慈禧對他極為賞識和寵愛,就連皇宮內院的其他人也對他讚不絕口,說他是個幹練敏實、溢美隱惡的好人。
溢美隱惡,是評價他總是儘量替人美言遮蓋,曲意迴護。
不難想象,同時期還能有比他更具權勢的宦官嗎?
既身處權力巔峰,又深諳為人處世之道。
大家說,金錢財富是不是自然會滾滾而來呢?
沒錯,他很有錢。
現在北京的四合院值錢吧?
想當年,在他眼裡,根本不算事兒——
他佔據了從內城到外城,涵蓋了大半個京城的許多處宅院。
並且,隨便拿出來一套來,必是北京多進四合院的典型代表戶型。
放到如今,假如沒有拆遷,至少是區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
在宮外,他住在哪兒?
權威人士爆料說,他住在過去的海淀鎮,現在的中關村彩和坊。
【一】
這天,李大總管突然收到一封家書。
原來他老家的一個侄子準備參加國考了。
這在當年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他的這個侄子,已經通過了縣試,考取上了童生,今年準備參加由學道主持的院試。
一旦通過了院試,那可就了不起了,從此就能告別“童生”的稱號,可以被稱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了。
那就算是有了功名,就可以進入士大夫階層了;
雖說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這些特權對李氏家族來說早已不算事兒,但是能夠堂堂正正地躋身士林,終歸是個極為體面、極為榮耀的事情。
並且,今後還有資格去參加鄉試變舉人、參加會試中進士。
所以老家來信懇請大總管幫忙運作、運作。
李蓮英的老家在哪?
河北的大城縣。
那年大城縣的童生考秀才,試場設在通州。
【二】
通州試場主考官姓孫,為人善鑽營,會巴結。
他早想結交李大總管這位官場達人,但是苦無機會。
此次,機會來了:
李總管是大城縣人,何不借機謁見,問問有無事情吩咐、老家有沒有什麼關係需要照顧呢?
於是他在臨行前就跑到了李蓮英的府上求見獻殷勤。
按官階論,孫主考是夠不上與李蓮英交往的,李蓮英對這類官員也是不屑一顧的。
但是由於那封家書,李蓮英心道,這孫某也算個桑梓的官,這件事託付給他正合適。
於是就破格傳見了。
孫某請安叩頭後,畢恭畢敬地請求諭示。
李總管說:
“別的事沒有。我的侄子今年去通州考秀才,望老兄照拂。”
孫主考受寵若驚,連忙躬身說:
“一定遵辦!請總管示知少爺名諱,卑職好辦理。”
李蓮英叫人取來一張書箋,寫上侄兒名字交給了孫主考,就端茶送客了。
【三】
孫某能見到李蓮英,認為是無上的榮耀,很是得意。
他感覺自己這就算駛入了官場的快車道。
考試完畢,正打算通知手下的考官取中李少爺時,竟找不到李連英交給他的書箋了。
官衙、家中從裡到外、從通州找回京城找了個遍,均未找著。
少爺的名字就是憑空消失了。
這下子可把他嚇得心驚肉跳,坐立不安。
有心再去問問,但是不敢。
因為丟失總管書箋,就是不尊重總管,是大不敬,要受罰的。
但是不去問,如果李家少爺中不了,又是抗命不遵。
總管一怒,不但丟了頂戴,還有獲罪的危險。
孫主考反覆思量,想不出個補救的應急措施來。只愁得他是茶不思、飯不想,終日裡沒精打采,唉聲嘆氣。
副主考及其他考官見此情景,就關心地詢問:
“大人為何這般模樣? ”
他不得不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眾人聽後也很吃驚。
到底人多智廣,並且都是科舉這條路上擠過來的精英,於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議定:
“書箋既已遺失,名字又記不清,事難挽回;
少爺落了榜又不行。
要想兩全,可以查一下考生籍貫,凡是大城縣姓李的一概錄取。
如此,則李少爺得中,丟書箋的事也就無有了,豈不一舉兩得!
縱然將來上峰知道了,事關李大總管,是無人敢過問的。”
【四】
於是,奇蹟被創造出來了:
當年大城縣姓李的考生,全部得中秀才,家家戶戶貼喜報。
平日的學霸們,得中在意料中;
而那些學業很差、下筆不能成文的學渣,甚至那些曾兩次、三次落榜的渣渣中的戰鬥渣,這次也得中了。
不但這些劣等生本人莫明其妙,即使是給他們輔導授課的塾師們也很詫異——
今年朝廷玩的是啥路數,咋就有些看不懂了呢?
譬如,距大總管家族村子四里地路,有一個臧屯,那裡也有李姓,本非李蓮英家那支。
其中有叔伯兄弟四人,三人文墨好,另一個很差,考上了童生已是勉強,自知不行,秀才是不夠格的,怕丟人,不願赴考。
但因父親望子成名,迫於嚴命,只得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前去應試糊弄交差。
居然也中了!
真是比如今買彩票中了五百萬還要幸運。
於是,有人開玩笑說:
“準是考官喝醉酒看的卷,你有福碰上了”。
也有人說福至心靈,歪打正著,一時傳為笑談。
後來聽說不但他們村如此,周圍許多村凡是姓李的也全中了。
這樣大家覺得更為奇怪了。
【尾聲】
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件事終於由大城縣傳到了京城、傳到了李蓮英的耳中。
結果李大總管非但沒有責怪,反而誇獎孫主考會辦事,是能員。
並曾自我解嘲說:
“我也算是給家鄉人辦了一件好事。”
據說李蓮英給自己立下的行為準則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
“事上以敬,事下以寬”
主要就是說自己這些年對待上級領導很尊敬,對待下屬很寬厚。
這八個字之後就刻在了他的墓碑上面,成了別人瞭解他一生的墓誌銘。
現在想來,是不是也很有趣呢?
【陸續更新,敬請關注】
鄭重宣告:
本文所回顧的這段往事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請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進行深入理性閱讀,切莫誤解。
筆者無意於激發、引導各種不良情緒,更無意於影響、重構讀者朋友們的心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