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
1948年9月16日,華野山東兵團發動濟南戰役,戰鬥僅僅進行了八天,華野就攻克了王耀武十餘萬大軍防守的濟南城。濟南戰役結束之後,除青島外,解放軍已經控制了山東全省,大軍南下再無後患。
濟南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就向軍委建議:希望乘勝攻取淮陰,淮安,高郵,海州等地國軍,主要目標是牽制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兩個兵團,殲滅距離徐州比較遠,位置比較特殊的黃百韜第七兵團,李延年第九綏靖區,為奪取徐州做好準備,該建議立刻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
國民黨軍徐州剿總也察覺到了危險,立刻集結四個兵團和四個綏靖區部隊共25個軍60萬大軍,如果加上後來調來的黃維第12兵團,還有一些地方部隊,國民黨軍徐州剿總一共有80萬大軍,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最精銳的力量,各部隊的將領也都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黃埔系嫡系。蔣介石以徐州為中心,利用隴海,津浦兩條鐵路線,組織起東起海州,西到商丘,北到臨城,南到蚌埠的防禦陣型。
當時解放軍的參戰部隊為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還有中原軍區和華東軍區的地方部隊,其中華野當時有15個縱隊外加一個特種部隊,共36萬人,中野有七個縱隊共12萬人,加上地方軍區的部隊,共有60萬人,雙方不僅在兵力上對比懸殊,在武器裝備上也相差很大,國民黨軍徐州剿總的80萬大軍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經常伴有坦克飛機的支援。
激戰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戰役目標是殲滅黃百韜兵團,但是華野剛開局就差點打崩了,粟裕最開始沒有想到黃百韜兵團這支雜牌軍組成的部隊能有這麼頑強的戰鬥力,本來打算五天就解決戰鬥,結果打了三天才發現,華野沒有佔到半點便宜,反而損失慘重,只佔了外圍幾個無關緊要的村莊。
在發現自己輕敵之後,粟裕立刻改變作戰部署,採取土工作業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壓縮黃百韜兵團的陣地,最後用了12天才全殲黃百韜兵團,黃百韜在兵敗後開槍自殺。黃百韜被圍的同時,蔣介石下令黃維的第12兵團,還有劉汝明的第八兵團,劉延年的第6兵團向北推進,想要解救黃百韜兵團。
黃維的第12兵團當時有四個軍外加一個快速縱隊,尤其12兵團中的18軍,這支部隊是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十分強悍,抗戰時連日軍都十分畏懼,對解放軍的威脅很大,負責圍殲黃維兵團的任務則落在了中野的身上。
中野從大別山出來之後,一個連只有四五十人,且衣衫襤褸,武器長短不齊。後來經過補充和休整,每個連才達到了120多人的規模,戰鬥力也有所提升,士氣十分高漲,尤其是在聽到兄弟部隊,尤其是華野整師整軍的殲滅國民黨軍部隊時,十分羨慕,也想打一場像樣的仗。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戰役目標就是殲滅黃維兵團,這個任務由中野負責,中野成功將12兵團包圍在雙堆集之後才發現,憑藉當時中野的火力,根本就砸不開黃維兵團的防禦工事。後來還是學著華野在碾莊進行土工作業,才一點一點地敲掉12兵團的工事。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是關乎雙方命運的關鍵時刻,這時候華野的任務也很緊張,既要增援中野,又要圍堵杜聿明集團,還得阻擋劉汝明兵團和劉延年兵團,一直等到華野徹底把杜聿明集團困住後,粟裕這才鬆了口氣,並從包圍杜聿明集團的部隊中抽出來三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一部,由華野參謀長陳士榘,增援中野。
老百姓的支援
淮海戰役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還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這主要歸功於老百姓的支援。淮海戰役還沒有開始,毛主席就指出後勤部門必須籌備三個月到五個月的糧食,周總理委派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協同華野後勤司令劉瑞龍和中野後勤司令劉岱峰負責淮海戰役的後勤和支前工作。
1948年11月4日,淮海戰役還沒開始,華東局就成立了統一的最高支前領導機構,統一領導指揮後勤工作。各地的火車,船隻源源不斷地將糧食,武器彈藥等物資運輸到各個糧站,兵站。戰役還沒有開始,華野後勤部門就徵集了2000多艘民船,往前方運輸糧食。
但是戰役開打之後,形勢發展之快還是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料,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碾莊戰役,戰鬥就進行的空前慘烈,對糧食和彈藥的需求也急劇增加。11月18日,饒漱石在濟南召開緊急會議,號召華東軍民全部動員起來,要及時迅速地將糧食彈藥運輸到前線,擔架隊也要及時跟上。
11月20日,華東局再次發出緊急指示,要求後方機關的所有汽車都要服從後勤司令部的調動,全部用來運輸彈藥和其他軍需物品。大批地方基幹團和民兵,地方武裝也被抽調出來,補充到主力部隊中,使主力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另外,後方的擔架隊,衛生員也都全被抽調到前線。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戰役中,由於戰局瞬息萬變,華野各部隊一直處於運動之中,後方的糧食,彈藥很難跟上。以致於中野,華野不得不調動大量的民工隨部隊前進,當時為華野,中野提供保障的老百姓有500多萬人,其中衝在第一線的就有100多萬人。
有一位山東臨沂的支前民工回憶當年支前的前景,曾說道:“當時我從臨沂到淮海戰場幾百公里,推著小車,只運輸了兩發炮彈,腳都走爛了。”後來陳毅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一點都沒有錯,當時如果不是這些老百姓的支援,我軍官兵的後勤保障很難得到保障。
相比於解放軍得力的後勤保障,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困難。雙堆集戰役結束後,18軍軍長楊伯濤跟著其他俘虜被送到後方一個村鎮,他看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到處是人,很多群眾給解放軍送糧食和豬肉,這個場景讓楊伯濤十分震驚,因為他在率軍路過這個村鎮的時候,別說糧食豬肉了,就連水井都被堵住了。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戰役結束之後,黃維兵團被殲滅,杜聿明集團被粟裕設定的七道封鎖線死死圍住。為了配合平津戰役,防止華北國軍南逃,華野根據軍委的命令,轉入休整,只圍不打。
粟裕,陳世榘,鍾期光,張震當時向軍委和華東局建議,希望能夠讓指戰員吃半斤豬肉,恢復體力。周恩來代軍委回電:凡我華東,中原參戰部隊,前線人員,每人豬肉一斤,香菸五包。凡不吸菸者,以其他等價的物品代替。此款項由華東,中原兩大軍區負責。
當時華東局負責調運豬肉80萬斤,華東局一方面派幹部統一收購,一方面到集市上和老百姓換,用四斤麥子換一斤豬肉。僅用八天時間,魯中南軍區就籌集了40萬斤豬肉,將這些豬肉用火車,馬車運輸到前線。解放軍前沿陣地的戰壕裡,各部隊殺豬宰羊,都是喜氣洋洋的新年景象。
國民黨軍方面最開始還有部分的空投物資,南京各大工廠日夜不停地趕製大餅,饅頭等物資,但是這些物資對於幾十萬大軍,無異於是杯水車薪。後來陳官莊上空天氣惡劣後,國民黨的空投也中斷了,被圍的國民黨軍不要說吃飯了,就連生火取暖都是問題,當地墳地的棺材板都被挖出來燒火都不夠。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戰爭國民黨軍之所以潰敗得這麼快,和這一點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