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系核桃研究團隊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上,以“The rediscovery of Carya poilanei (Juglandaceae) after 63 years reveals a new record from China”為題,正式報道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我國雲南省境內,首次發現了曾被公認滅絕的波氏山核桃。北師大核桃研究團隊的博士生章為平為文章第一和通訊作者,白偉寧教授、張大勇教授為共同作者。
波氏山核桃(Carya poilanei)最早由法國植物學家Auguste Chevalier在1941年首次報道,但目前只有在寮國(1932年)、越南(1937年)和泰國(1958年)採集的3份標本資訊。由於館藏標本太過古老,植物學家一直試圖在波氏山核桃的模式產地(越南北部)去找尋該物種,但多次嘗試均無所獲。而在過去,中國被認為沒有該物種的分佈,本次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
7月底,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章為平在雲南省開展山核桃屬野外調查取樣時,意外地在哀牢山脈東側海拔超過1800米以上的建水縣坡頭鄉發現了該物種,其棲息地和形態特徵如圖所示。透過進一步深入探尋,在該物種棲息的石灰岩山地生境中共發現了三個破碎化的極小種群,儲存了約50棵的成年大樹和一定數量的幼樹、幼苗,雖然成年大樹的結果率比較低。
波氏山核桃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體型最大的新紀錄物種之一,所發現的最大一株樹高達40餘米,胸徑約2米,樹齡超過300年。這一發現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所付出的長期不懈努力,也為今後山核桃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有價值的種質資源。本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2017YFA06051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41671040和31421063)、“111”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專案(B13008)和“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專案的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發現的波氏山核桃的生長地並不隸屬於自然保護區,而是大山深處古老村莊的後山。據當地人講,正是這些樹木靠近村莊並長的十分巨大,才使得它們被視為神樹沒有遭到砍伐。由於資料缺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並未收錄該物種資訊。根據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波氏山核桃的瀕危狀況應評估為極危(CR),隨時面臨著滅絕的風險。另外,研究團隊建議,該物種應增補列入新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以及《雲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由於波氏山核桃的種群和個體數量均十分有限,以及它所棲息的生境高度破碎化和分佈區極為狹小,今後一個緊迫的任務就是儘快對其進行搶救性的原地保護和植物園遷地保護。
延伸閱讀: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04年的京師大學堂博物系,1923年更名為生物學系,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1998年擴充套件為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院歷經百餘年的發展與壯大,建立了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卓越地位,已成為我國生命科學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學院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單位,以及“211工程”和“985專案”重點建設單位。
學院下設生物系和生態系,生物學為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生態學入選國家一流學科,生物學被列為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細胞增殖及調控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抗性基因資源與分子發育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基因工程藥物及生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生態服務產業規劃與設計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保護生態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等8個專門性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及高層次人才培養機構。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新聞網、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