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之所以戰無不勝,很大程度就是由於我軍能夠在戰爭當中根據不同的情勢因地制宜從而採取相應的戰術和戰法,例如在抗日戰爭中發明了地道戰和麻雀戰等新戰法,極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而到了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軍則根據朝鮮的地形和敵軍火力配置,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坑道戰法。
然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當美軍指揮官聽聞我軍的這一戰法之後居然表現得極為欣喜並表示勝利在望,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使得這位美軍指揮官一反常態?而最終戰事的發展又是否如他所願呢?本文就和您前來一一揭曉。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戰的勝利並沒有帶來絕對的和平,至少在朝鮮半島上便是如此,由於歷史遺留原因戰後在朝鮮半島南北兩地出現了兩個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政權,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兩方隨即展開了對於半島絕對權力是爭奪。
這場戰爭從根本上來說可以算作是朝鮮的內政,無論誰勝誰都是敗都與他國無關,然而二戰之後美國隨著自身經濟軍事實力的上升野心也迅速膨脹,在世界各地都建立起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朝鮮半島自然也不例外。在美國看來朝鮮對於韓國對軍事打擊傷害了美國在此處的利益,於是美國人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悍然出兵朝鮮。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人雖然號稱幫助韓國,但卻有意將手伸到一江之隔的新中國,在此期間美國人的飛機甚至越過國境線向我國投擲炸彈,造成我方邊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對於這一挑戰主權和尊嚴的行為,我國表明了捍衛主權的態度,隨即組成志願軍入朝作戰,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口號。
在當時的世界看來,這是一場雙方戰鬥力極為懸殊的戰爭。當時的我國新政權剛剛成立,元氣未復,一切都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之下。 。
果不其然在雙方的第一次交鋒當中美國人就展現了自身實力的強悍。由於其武器的先進和彈藥的充足,所以美國人在正面對敵的時候常常先用猛烈的火炮進行開道,最大限度地殺傷對手的有生力量,在炮火過後美國人的步兵部隊才會緊隨其後進行衝鋒。
所以在戰爭初期我方因為美國人這種簡單粗暴的戰法損失不小。眼見傷亡數字不斷上漲,我軍領導人決定利用朝鮮地區的山區和其他一些險要的地勢對美軍形成一定的牽制作用,然而這樣的方式作用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為當美軍發現自己的步兵部隊無法持續推進的時候就會召喚出空軍當做支援力量,和陸軍相比空軍並不受山地等環境的限制,而且二戰以來美國的各軍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這樣一來我軍則不免持續陷入苦戰當中。
由於我軍在此前的多年當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所以在面對美軍的“全方位”的立體攻擊時候,志願軍指揮員別出心裁地採取了“坑道戰術”。所謂的坑道戰術,顧名思義就是在陣地附近挖掘出坑道作為掩體來阻擋對方猛烈的炮火。我們要知道美國人的炮火打擊固然兇猛,但炮彈彈片以及衝擊波的殺傷力大多是集中於一個平面之上,假如志願軍戰士能在對方實施火力打擊的時候退入坑道當中,自然能夠避開大部分的傷害。這樣一來我軍靠著這樣的軍事智慧持續與美軍周旋,戰爭逐漸到了相持階段。
1952年,這場戰爭已經進行到了第三個年頭,對於勞師遠征的美國人來說他們極其迫切地希望能夠尋得志願軍主力進行決戰,因為國內外的環境已經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為了達到速戰速決的戰略目的,美國人在這一年的10月份發起了上甘嶺戰役。對於情報工作極其重視的美國人在這場戰役之前就已經對志願軍的武器、戰法以及人員配置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偵查,而志願軍所使用的坑道戰自然也被美方所知曉,所以很快這份情報就來到了新任“聯合國軍”司令範弗利特上將的案頭。
按照正常的想法,範弗利特在看到關於這份志願軍戰法的情報後自然會去冥思苦想地“見招拆招”,在深思熟慮之後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來針鋒相對的戰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範弗利特在得知了志願軍的坑道戰術之後居然展現出來了一副喜形於色的表情,他這樣的表現也是驚呆了旁邊的眾人。
在短暫的失態之後,範弗利特向周圍的人解釋道他之所以喜形於色正是因為他在得知了志願軍採取坑道戰術的一瞬間便想到了應對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美軍在多年前的硫磺島戰役中就已經對日軍使用過,硫磺島戰役以日軍的慘敗而告終,有了曾經的成功案例,範弗利特豈會不感到狂喜,他似乎已經能預見得到他在上甘嶺戰役當中大展神威之後立功受獎的情形。而這一切則要從數年前的硫磺島戰役談起。
登陸作戰,美軍慘勝
在二戰開始後的數年當中,美國人都嚴守一種“中立”的立場。這自然不是因為美國人愛好和平,而是因為在這場戰爭還沒有眉目的情況下,美國人要持一種觀望的態度,在儲存實力的同時與交戰各國都去進行軍火交易,賺到盆滿缽滿。但隨著日本人對美國珍珠港的偷襲使得美國人在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再也無法置身事外,而隨著美國人的參戰,美日兩國之間也在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之間展開了爭奪戰,硫磺島戰役便是其中的一場著名戰役。
硫磺島地處太平洋腹地,雖然面積不大卻算是一個軍事要衝之地。因為美日之間在太平洋的決戰大多要靠空軍和海軍部隊,我們知道太平洋麵積廣大,假如飛機和軍艦從兩國本土出發,在還沒有和對方軍隊交手的時候必然會因為燃料耗盡而無以為繼,所以太平洋上一個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島嶼便成為了一個個起降和補給的天然基地,自然也就變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硫磺島正是其中之一。
在美日之間剛剛對立的時候,日軍就率先下手奪得了硫磺島的控制權並在這裡修築了軍事設施,當美國人的飛機和軍艦有所行動的時候,位於硫磺島的偵查部隊總能在關鍵時刻將情報傳回使得美軍的意圖難以轉化為戰績,另外日軍在此的防空武器也常常能將美軍打一個措手不及。自然而然硫磺島也就成為了美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欲拔掉而後快。
美軍決定在1944年的8月份對於硫磺島實施全面覆蓋式的打擊從而奪得硫磺島的控制權。所謂的全面覆蓋就是美國人利用自身裝備和火力的優勢,出動多架次的轟炸機對硫磺島實施一種“地毯式”的無死角轟炸,在美軍看來硫磺島面積狹小,大量的彈藥投下的話,其每單位面積所遭受的打擊效果將會是毀滅性的,到時候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登陸後給那些可憐的日本守軍收屍。
8月10日,美軍出動大量戰鬥機和轟炸機對小小的硫磺島進行了反覆和不停歇的轟擊。在硝煙過後,志得意滿的美國人大搖大擺地乘船來到島邊準備登陸,哪知道一瞬間島上突然槍炮大作,最先登陸的美軍死傷大半,而那些本該被炸成灰燼的日軍卻死而復生一般對他們進行頑強的抵抗。由於島上的防守體系仍在,美軍在登陸初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其每前進一步就要受到嚴重的損失,小小的硫磺島此時竟然成為了一座“絞肉機”。
情報部門很快傳來訊息,日本人能作出如此頑強的抵抗,正是由於其在島上挖掘出來了密密麻麻的地堡和通道。
1944年的日本敗相已顯,尤其是在一些主要大國對其實施了資源禁運之後日本人的後勤更顯得捉襟見肘。日軍自然明白美國人火力的恐怖,在沒有辦法對其實施同樣威力打擊的前提之下,在島上建立暗堡和地道就成為了一種價效比極高的方法。
美國人的炮火雖然猛烈,但日軍靠著暗道和碉堡抵消了大部分的傷害,而當美國人上島的時候,日軍便會從暗道中鑽出與對手短兵相接。這個時候美軍的炮兵和轟炸機顧及己方的安全無法發揮重武器的威力,而這種短兵相接的戰鬥顯然不是美國人所長,所以一時之間美國人不僅無法奪取硫磺島,自身的傷亡率還始終居高不下。
不過經過反覆的推演之後,美國人終於找到一種對付日軍暗堡的方法。那就是派遣一支部隊正面攻擊日軍以牽制對方,再派遣多股小部隊潛入島上摸清地堡和暗道的路徑。在對對方的部署瞭然於心的時候美國人在地道和暗道口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火焰噴射器等武器進行攻擊,就算一時無法全部消滅日軍,一段時間之後地堡內的日本人也會因為氧氣的耗盡而全軍覆沒。果不其然在採用了這樣的戰略之後日本人的地道無法發揮作用,硫磺島也很快來到了美軍手中。
硫磺島戰役發生的時候範弗利特還只是一名團級軍官,但此戰還是給他帶來了極深的震撼,也更堅定了其“唯火力論”的軍事觀點。所以在得知志願軍的坑道戰術的時候,範弗利特感到喜不自勝,似乎在他的帶領下美軍能夠在朝鮮半島重現硫磺島的輝煌,而他就是這次輝煌的直接締造者。
不過範弗利特的喜悅顯然沒有能夠持續太久,美國人在上甘嶺依樣畫葫蘆,對我軍的坑道戰術實施了所謂的“精準打擊”之後,卻發現效果和當年的硫磺島有著天淵之別,許多進行滲透的美軍偵察兵甚至淪為了志願軍狙擊手的槍下鬼,這又是為什麼呢?
坑道智慧,打退美軍
原來儘管範弗利特試圖重現硫磺島的輝煌,但是他卻犯了一種軍事教條的錯誤。雖然志願軍上甘嶺的坑道戰術和當初日本人在硫磺島的佈置有著相似點,但雙方的情況卻也有著根本的不同。
首先上甘嶺地區的地勢多高山且志願軍的坑道大多位於山體的斜坡上,除了我軍人工所挖出的坑道之外,還有一些天然的屏障可以作為掩體,各個通道之間互通且設有彼此依託的暗哨,這明顯不同於日軍在硫磺島上暗堡的絕對封閉。當美軍派出小部隊進行偵查的時候,潛伏在掩體後的暗哨就會出其不意地用精準的槍法解決掉敵人,所以美軍試圖將志願軍“悶死”在坑道的策略宣告流產。
除此之外作為孤島的硫磺島對於日軍來說可謂是一處“絕地”,由於太平洋戰場整體的頹勢,日軍已經無力再分兵對硫磺島進行援助,即使美軍沒有用新戰術拿下硫磺島,處在這裡的日軍最終也會因為補給和彈藥短缺而失敗,這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而在坑道里的志願軍雖然條件艱苦,但在他們身後卻是朝鮮當地人的支援,並且還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他們的後盾,無論是從軍心上還是士氣方面都遠勝於當時硫磺島上的日軍。而最終範弗利特也不得不承認他對於志願軍的頑強以及智慧感到無能為力。各位讀者朋友,您對於志願軍的這種新穎而實用的坑道戰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進行交流。點贊關注不迷路,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