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這幾年有沒有一種感覺,冷冰冰的機械汽車咋就變的一股子 “ 數碼產品 ” 味。
就中控那塊螢幕,從最早的 720p,變成現在的 2k 甚至 9k 屏。
以前就是用來導航聽聽歌的車機,現在恨不得把所有的功能,空調、駕駛模式切換和座椅調整等等全都放進這塊螢幕裡。
這到底是時代在進步?還是廠商們 “ 卷 ” 錯方向了?
我們對汽車駕駛座艙科技感和舒適性的追求,逐漸超過了對汽車動力性、經濟性的要求。
當初發明第一輛汽車的卡爾·本茨,萬萬想不到現在的駕駛座還能加上座椅按摩...
但話說回來,這些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或功能的雛形不都來源於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就看後人們努力的方向對不對。
比如,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第一輛汽車是卡爾·本茨在 1885 年發明的。
但你可能不知道,汽車的剎車片、檔位都是卡爾·本茨的老婆貝爾塔·本茨發明的,甚至連加油站的發明也有她的功勞。
卡爾·本茨的夫人貝爾塔·本茨有一次開車帶兩個孩子回孃家。
發現車子下坡時容易剎不住,她找了個鞋匠把一片皮革釘在汽車木製剎車塊上,起到平緩剎車的作用。
這個皮革片,就是現在汽車制動系統的雛形。
上坡時又覺得車子吃力,就建議丈夫加上調節扭矩的功能,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才有了第三個檔位。
這個想法,也就是手動擋汽車檔位的雛形。
那會也沒有現成的燃油可以加,貝爾塔·本茨就去沿途的藥店買原料自己製備。
之後隨著汽車的普及,這些藥店就演變成了加油站。
而現在每輛車必備的儀表盤,其實也是由馬車時代的擋泥板演變而來。
剎車油門、檔位、儀表盤再加一臺車載收音機,這就是汽車駕駛座艙的雛形。
而有了這些基本功能,汽車廠商們就開始大刀闊斧的在裡面發揮了。
先是從各式各樣的按鈕開始,車載收音機的開關,空調開關,轉向、雨刮器的旋轉按鈕,還有那個老司機必備的 “ 一點紅 ” 點菸器。
這些方向對了的努力,都讓汽車駕駛艙逐漸變得的豐富。
除了上面這些成功的嘗試,汽車駕駛艙也還有些偏門的發展方向。
在上世紀 80 年代,隨著 LCD、LED 技術的發展,廠商們決定讓駕駛艙變得 “ 燈紅酒綠 ”。
為了能更直觀地顯示車速、溫度和里程數,有一大批汽車廠商想把電子儀表盤應用到汽車中了。
除了儀表盤,當年的豐田還在車裡應用了彩色的顯示屏,並且用 CD-ROM 對映航位,實現了導航。
可是,這樣的創新卻被人狂噴 “ 不切實際 ” ,因為車速直接用數字顯示沒有速度感,陽光一照也看不清。
所以當年極具未來感的電子儀表盤很快就被市場淘汰了,但人們對於導航的需求卻依然存在。
1990 年,通用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導航軟體 “ Guidestar ”,雖然當年的 GPS 還不怎麼成熟,只能儲存 17 個州的地圖,甚至售價還高達 2000 美金。
即便如此,這個能告訴你啥時候該轉彎的軟體,依然大受歡迎。
後來,隨著智慧手機的發展,成熟的作業系統誕生,可以觸控操控、內建導航 MP3 等功能的中控螢幕才算是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到了 2012 年,馬斯克在特斯拉 Model S 裡直接塞了一塊 17 寸的大屏,把以前所有需要透過實體按鈕的功能全都整合在了裡面。
自此,各路汽車廠商開始了在中控螢幕上的野蠻生長,螢幕越做越大,功能也越加越多,看上去是越來越科幻了。
但 2012 年之後幾年車企搞的大屏,多少有點為了大屏而大屏的味道。
很多廠商為了迅速營造科技感,把螢幕放在那裡了,卻並不在意螢幕的質量,也沒有進行配套車機系統的研發。
但車機依然還是個車機,跟手機或者其它智慧裝置都沒什麼互動。
在當下這個智慧家居,智慧生活逐漸普及的時代,連隔壁元宇宙都快把活人塞進遊戲裡,而每天都開的車還是一塊硬邦邦的螢幕,這多少有點跟現在智慧時代割裂的感覺。
但前幾天的一場汽車釋出會,讓世超看到了未來汽車座艙的發展方向。
華為冬季新品釋出會上,老餘在會上隆重介紹了 “ 帶著輪子的智慧終端 ” - AITO 問界 M5,首款搭載 HarmonyOS 智慧座艙的車型。
看完釋出會的我心裡就一個想法,不虧是個頂尖手機廠商搞的駕駛座艙,把 “ 萬物互聯 ” 這四個字拿捏的相當到位。
華為讓車機不再是一個單獨系統,憑藉 HarmonyOS 分散式技術的獨特優勢,把你周邊的HarmonyOS 智慧裝置組成了一個超級終端。
坐進車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塊 15.6 英寸的中控屏,螢幕尺寸在這群動不動就幾十英寸的車型裡算不上大,但它卻是最懂你的一塊螢幕。
螢幕點亮,最別出心裁的就是基於 HarmonyOS 開發的全新卡片式 Smart Dock 快捷欄。
這個小東西有點類似於我們手機上的卡片小工具,能直接了當的檢視一些簡要資訊,比如日程、天氣,甚至是快遞資訊什麼的,不用再專門開啟應用檢視。
點選一次就可以直達導航、音樂和車況等常用服務,最關鍵的是你還能根據個人喜好調整卡片的大小,調整順序,打造專屬於你的高效桌面。
車上的所有功能都聽這塊 “ 螢幕 ” 的,這塊螢幕又恰巧是最懂你的 “ 夥伴 ” 。
這塊螢幕也有一個大家在華為智慧終端上都熟悉的名字,小藝。
座艙內建的 AI 語音助手小藝,可以和我們進行長達 60 秒的不間斷對話,好比是在你的副駕上坐了個老司機模樣的妲己。
它不是問一答一那樣機械式的語音助手,一句話能給小藝佈置兩個任務,比如開啟空調以後再導航回家。
它甚至可以聽懂是車裡哪個位置的聲音在喊小藝。
你坐在主駕喊她,她會說主駕你好,如果是坐在後排的託尼想看電視,她也知道這個呼喚是來自後排,依靠全車各處的麥克風佈局,她能準確識別來自自主駕、副駕、後排的指令。
對了,相較於隔壁斷網就卡殼的Siri,小藝沒網也能叫出來。
我們再舉個最常用的導航系統來說。
某一天,小黑胖帶著託尼、小辣椒一群人去周邊的撒山上民宿度假,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手機直接選擇好目的地,然後跟著導航開。
但是,開車用手機導航不方便,度假村也不讓直接把車開進去,你還需要步行個一百米左右才能到你入住的民宿。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先用車機導航,下車以後再用手機重新輸入目的地,然後開始步行導航。
但 HarmonyOS 智慧座艙可以為你省去繁瑣的切換步驟,你從手機端發起的導航,上車以後會自動流轉到車機,下車以後,這個地圖又會自動流轉回手機。
說白了,在你停車關上車門的那一剎那。
HarmonyOS 智慧座艙會把剩餘的步行導航直接轉移到你的手機上,不需要拿出手機然後重新輸入目的地。
反之亦然,手機的導航在你坐上車的那一剎那也會轉移到你車機的螢幕上。
當然了,度假在山上露營的時候萬一差評君關心你( 逼你寫稿子 ),想讓你們參加遠端影片選題會。
這時候你可以把手機的暢連視訊通話無縫傳輸到車機螢幕上,躺在有座椅按摩和座椅加熱的車內,開啟和五星級酒店同級別的車載香氛,悠哉的和他影片。
不巧的是,你正在車外面做燒烤,你就可以用車頂上的攝像頭作為主攝像頭來參加視訊會議。
沒想到啊,沒想到,一輛車竟然都開始 “ 卷 ” 我們了。
這都 “ 得益 ” 於 HarmonyOS 智慧座艙的分散式優勢,可以讓你在手機、車機甚至車外攝像頭三個場景裡無縫切換。
除了我們直接和車機互動,智慧手錶也可以和車機之間 “ 無縫溝通 ” 。
比如小黑胖某天上午想開著車去附近的公園晨跑,到了公園,手機、毛巾、車鑰匙啥的都不用揹著,只需要戴上華為的 WATCH 3。
跑累了想去車裡拿瓶水或者擦擦汗。
在你快要靠近車的時候,HarmonyOS 智慧座艙就和 WATCH 3 來波 “ 溝通 ” ,然後把車門解鎖。
不用掏出手機或藍芽鑰匙來開車門,這種無感解鎖的體驗就很舒適。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提前用手錶開啟車內空調,調整好合適的溫度,然後舒舒服服開車回家。
HarmonyOS 智慧座艙除了跟人和智慧裝置互動,還能跟周圍環境來波互動。
進出隧道,車內會自動調節燈光明暗,當外界的空氣質量不佳,它也會提示你開啟車內空氣迴圈系統,快沒電沒油了,哪裡有充電樁,哪裡有加油站,都會提前告訴你。
除了各種互動,豐富的應用生態也是 HarmonyOS 的拿手好戲。
基本上你手機裡的常用 App,車機上都有,嗶哩嗶哩、網易雲音樂、墨跡天氣等,全面覆蓋你的衣食住行。
對了,跟我們互動的內容變多,相信大家也會擔心洩露隱私的問題。
比如 A 柱的那顆人臉識別攝像頭,可以進行 3D 人臉掃描來登陸華為賬號和疲勞檢測,那它會不會錄入上傳我的人臉呢?
其實這顆攝像頭就是個檢測裝置,不會儲存資料,而且提供物理擋板,不想用可以直接擋住鏡頭。
而且車機上的應用想要獲取許可權都必須經過你本人同意,所有華為應用商店下載的應用都有稽核流程,把流氓 App 統統擋在了門外。
總而言之,HarmonyOS 智慧座艙把老大哥 HarmonyOS 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繼承了,全方位保護隱私安全。
除了上面這些互動例項,HarmonyOS 智慧座艙的互動體驗還有很多,比如在車內遠端控制家裡的智慧家電,提前燒水或者開啟空調等等,還有互動介面設計了精美的動畫 3D 渲染車內氛圍燈、空調等等車況。
華為這波把算是把智慧座艙玩明白了,把冷酷冰冷的汽車,孤立的車機系統,變成了有溫度的互動夥伴,讓車成為工作和生活裡的助手,甚至還能跟我們 “ 打成一片 ” 。
不妨大膽暢想一波,等到未來 L5 級別自動駕駛成熟了,這車可就不再是一個傳達和接收資訊的工具,而是一輛跑在路上的智慧空間,承載人們萬物互聯的夢想。
讓我們忘卻了距離的分割感,把周圍的人和事都變成 “ 觸手可及 ” 的存在,這或許就是面向未來的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