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對於授予元帥的標準定得非常之高,而此次元帥軍銜是經全國人大批准,由國家主席命令授予。
這十人代表了當時新中國的鎮國柱石,中流砥柱,也是新中國最為重要的開國功勳,而且在整個戎馬生涯中都與毛主席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那麼毛主席是如何評價十大元帥的呢?
首先是朱德。
朱德被譽為朱老總。傭農出身,值得一提的是朱老總19歲時參加過清末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並在鄉試中榜,所以朱老總的文化底蘊是非常深厚的。
除了文化程度高,朱老總的才能、威望在全黨全軍也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在土地革命時期任紅一方面軍司令員、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任八路軍總指揮;解放戰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由此可見朱老總的成就可見一斑。
而毛澤東與朱德配合也是極為默契,兩人不僅在土地革命時期就一起指揮了從井岡山會師到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反圍剿,而且在解放戰爭,朱老總還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戰略決策,與毛澤東聯名釋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而毛澤東對於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的評價眼光也是十分的獨到,稱朱老總是:“肚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這個評價不僅是對朱老總這個我軍各個時期猶如偶像級人物的真實寫照,也是朱老總寬和忍讓、淳樸謙遜、忠厚綿長的最好褒獎。
其次是彭德懷。
彭德懷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彭明言患有嚴重的哮喘病。母亡父病,幼年彭德懷跟兩個弟弟只能跟著祖母外出要飯,幼年的悲慘遭遇也迫使彭德懷不得不做出改變命運的決心。
彭德懷起初是湘軍的團長,後來在1926年認識了共產黨人段其昌才深刻了解到哪條才是貧苦人家要走的路,1928年,彭德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而彭德懷一戰成名的是在紅軍時期,當時蔣介石為了防止陝甘寧紅軍與紅15軍團匯合,於是派了3個騎兵團對陝甘寧支隊進行追殺,而彭德懷就是紅軍陝甘寧支隊的司令員。
此戰因為彭德懷運用戰術得當,殲敵1個團,擊潰2個團,繳獲戰馬1000餘匹,軍威大振。而得悉勝利的毛澤東更是寫下了後世聞名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而“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也是陪伴了彭老總的戎馬生涯,不管是之後百團大戰的總指揮,還是戰略決策階段,解放了西北五省,這些戰績都足以彪炳史冊,更別提之後舉世聞名的抗美援朝志願軍主帥。
第三位是林彪。
1928年,朱德和毛澤東在井岡山勝利會師,而當時的林彪只有21歲,是朱德手下的一名營長。
有一天,毛澤東外出散步時看見了一個娃娃模樣的軍人在動員部隊:“其實這個土匪,那個軍閥,只要有槍,就有一塊天下,我們也有槍,也能坐天下。”
後來毛澤東得知這個人就是在鰲山廟,等地打了勝仗的林彪營長,雖然是個營長,但很有政治頭腦,這是一般人所沒有的,而且林彪所說的這些話雖然“糙”但是跟“紅色割據”是一個道理,是跟自己主張不謀而合的。
“這個娃娃兵可堪大用。”這是毛澤東給當時林彪的評價。
而之後毛澤東也有意地培養林彪,不僅讓他接替了已經犧牲的王爾琢紅28團團長的職位,而且僅僅2年後就接替朱德成為紅4軍軍長。
此後林彪也是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整個解放戰爭林彪指揮的4野一共殲敵180餘萬,毛澤東稱讚道“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第四位劉伯承
劉伯承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校,軍事理論非常之高是舉世公認的。
1935年,蔣介石在大渡河佈下20萬大軍,想對2萬中央紅軍打算來個“甕中抓鱉”。紅軍總指揮劉伯承親臨河邊先是指揮紅1團17勇士強渡,之後又命紅四團以一天冒雨行軍240裡的紀錄,奪取了瀘定橋,打開了紅軍的生命通道,可謂是紅軍脫險之首功。
當時前有金沙江天險,後有數十萬追兵,很多人都擔心過不了江,但是毛澤東對劉伯承則信心十足,稱其為“一條龍下凡”,可見毛澤東對劉伯承的才幹信任和讚譽。
其實不光是在我軍,劉伯承在國民黨的評價也是非常之高的。據劉伯承的兒子劉蒙透露,不管是國共兩黨都只承認兩個半的軍事家,而不管是哪邊的說法,而劉伯承都是公認的一個。
第五位賀龍
而賀老總的經歷堪稱傳奇,他13歲就出來闖蕩,兩把菜刀鬧起了革命,30出頭就擔任國民革命軍軍長,南昌起義總指揮。
後來在遵義會議後,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作為紅二方面軍軍團長的賀龍面對張國燾的拉攏,他嚴正宣告自己只承認毛澤東是統帥,體現了高超的政治眼光。
而毛澤東對賀龍也是讚譽有加,曾幾次稱:“賀龍為紅二方面軍的旗幟。”可見對賀龍的器重。
第六位陳毅
陳毅與毛澤東第一次見面是在1928年的井岡山,十幾年的崢嶸歲月,陳毅和毛澤東結下的不僅是戰友情還有詩友情。
據後來陳毅元帥後人的回憶,陳毅是毛澤東的忠實詩友,曾儲存有很多毛澤東的詩詞手稿,其中毛澤東的那首《沁園春·雪》的手稿,陳毅一直珍藏在身邊。
其實主席也一直關注著陳毅的創作,多次稱讚他所寫的詩。毛主席曾說過:“陳毅有俠氣、爽直,寫的詩奔騰豪邁,有的地方很像我。”可見毛主席對陳毅的讚譽頗高。
第七位羅榮恆
羅榮恆是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去世時年僅61歲。其實,羅帥的身體一直都存在著問題,早在1942年,羅榮恆就開始尿血,後來毛澤東還親自批准羅榮恆前往新四軍,由在新四軍工作的奧地利泌尿專家羅生特進行診治。
羅生特初步診斷為腎臟病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羅榮恆一直拖到了1945年才在平壤蘇軍醫院正式確診為腎癌,由於條件不夠,羅榮恆於1946年前往莫斯科做了腎臟切除手術。
之後的幾十年,羅榮恆雖然手術成功,但是身體還是每況愈下,1963年12月15日,羅榮恆病情惡化,毛主席命令全力搶救,但是羅帥還是16日宣告死亡。
羅榮恆去世後,毛澤東非常悲痛於是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其中兩句是這樣評價羅帥的:“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第八位徐向前
1936年10月下旬,三大主力會師後,徐向前率領西路軍奉命打通國際路線,建立河西根據地,經過150多天的轉戰,除了一部分人到達了新疆,主力部隊因寡不敵眾,基本全軍覆沒。
雖然西路軍西征遭遇失敗,但是為了河西紅軍的轉移,為了策應“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做出了自我犧牲,當以永垂中國革命史。
而作為總指揮的徐向前,在失敗後隻身回到了延安,心情可想而知。而毛澤東非但沒有責怪,而且還安慰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
而之後徐向前也是沒有辜負期望,在1948年的政治會議上,毛主席就提出疑問:“你們還不到六萬人,一個月消滅閻錫山十萬,單是正規軍就殲滅了他八個整旅,你說一說,你們那個晉中戰役是怎麼打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徐向前指揮才能的讚揚。
第九位聶榮臻
抗日戰爭初期,聶榮臻深入日軍後方創立根據地,體現了他獨當一面的統帥之才。1937年,平型關大捷後,他帶著一小部分兵力與主力分手,來到了五臺山地區發展。
誰曾想到這一塊根據地不僅成為了敵後的第一塊最大的根據地,而且成為了解放戰爭中後期,毛澤東在這塊根據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福地。
所以毛澤東對聶榮臻是褒獎有加,稱之為:“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第十位葉劍英
葉帥是廣東人客家人,長得是身材魁梧,闊面劍眉,鼻若懸膽,目光如電,堪稱英武不凡,威風凜凜,與近段時間鬧得沸沸騰騰的廣府“眯眯眼”有著天壤之別。
有人說:“談談近代中國史,那肯定繞不開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這三人。而這三人都器重的唯有一人,那就是葉劍英。
成大事者,重大關節點也。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投身革命,打倒軍閥,直至統一中華。
其中在1962年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毛主席送給了他兩句話:“諸葛一生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來形容他能看清要害,從大局出發,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大作用。
可見毛主席對葉劍英的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