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學習標杆企業現在成功的樣子,而要學習他們成功的路徑;不要學習標杆企業現在的動作,而要學習他們過去的經營哲學和底層邏輯。
我是2001年大學畢業就進入美的,一直到2016年的一月份離開,整整16年的時間,經歷了美的多次重大轉型升級和管理變革。
我記得,我剛進美的的時候,還只有60多個億的規模,到今年美的大概3300多億,翻了接近五十倍的規模,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
我想把美的背後的成長邏輯和路徑做一次分享,並總結成企業能夠持續成長基業長青的模式和公式。
對於今天的主題,從市場洞察到戰略落地的全過程,我主要分解美的方法論。
最後我還想介紹一下美的的數字化轉型,美的的數字化從12年開始啟動,八年的時間實現了商業模式重構,效率大幅度提升,運營成本大幅度下降,讓業界眼睛一亮,大家需要和美雲智數交流,我也可以幫大家連結。
2012年,方洪波正式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和總裁,在此之前,他在廣東美的電器集團股份公司工作,也就美的集團的上市平臺做董事長兼總裁。
我剛好從2010年底開始,在這個平臺上工作,負責美的三大戰略主軸的策劃、運營、執行。
無論經營環境怎麼變化,美的這麼多年能持續增長,以及戰略轉型與經營變革基本都能成功,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美的是一個正規化,我有幸經歷和參與了這個過程,有非常多的收穫和大家分享。
【一】管理機制的成功,是企業成功的根本
總結一個企業的成功公式,有三個重要的成功因子:
第一個是企業家精神,這是企業生生不息、長期持續進步的核心動力。
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出了問題,老闆出了問題,那是不可救的。企業家精神,外在表現為企業文化,只有創業精神與合夥人思維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團隊,形成先進的企業文化,這個是內生動力。
企業文化寫在紙上、掛在牆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而在於企業家精神下的心智模式和行為方式,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
所以,很多企業家所期待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其實他自己也是對上述標準的一個修煉過程。但如果修煉的過程所產生的實效與期待結果不一致,距離越來越大的話,那通常情況下,掛在牆上的企業文化和實際的執行軌跡是背離的。
一旦背離之後,那企業的先進機制就很難形成,管理不能持續進步,可持續增長和發展也就成了問題。
第二個就是戰略管理能力,也即從市場洞察到結果落地的能力。
戰略的成功是企業成功的前提和基礎。一旦你賽道選錯了,不能以正確的方式,走正確的路,就不能達到正確的地點,這樣戰略的起點就出問題了。
你要想把一個產業做透,你得在產業鏈上深耕,把毛利水平做高,對外開源,對內節流,這是你垂直整合的的能力和經營能力所在。
垂直整合以後,美的進行多元化、生態化發展,下面的戰略矩陣可以揭示美的戰略路徑:左邊的是縱向產業鏈的深度經營,中間是相關領域多元化,右邊是跨界生態化,非常有章法。
當然戰略規劃到最終的結果、落地執行,是需要科學的方法論和工具的,更需要有系統的機制、先進的組織、強大的團隊及閉環管理的能力,這一點,也正是美的執行力強大的原因。
到現在,美的自己孵化的產業也好,還是透過投資、併購、重組,進行多元化發展的產業也好,都是基於上述三個因素。
所以,從這點看,美的的邏輯非常清楚,首先是企業家精神,然後透過管理變革,建構和完善管理機制,實現了戰略上的成功。
變革能力是美的管理機制的重點核心之一,每一次管理變革、經營變革,都至少帶來了美的十年以上的發展紅利。這十年意味著什麼呢?快速成長、脫胎換骨。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美的的每一個轉型升級,都使美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第三個是管理機制,在97年事業部體制的變革之中,把以7+3機制為核心,以事業部體制為表現形式的管理機制構建起來了,這是一套非常有價值的管理體系,是企業成功的根本。
戰略的成功是需要機制做保障的,今天的美的,已經走向跨界生態化戰略,這個背後,就是管理機制在做保障。
大家知道,跨界生態化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美的在相關領域多元化上都是非常的成功的。
一般來說,純業務的成功,而不是管理邏輯上的成功,短期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做到管理上的成功,保持長期的可持續增長,機率只有30%。
也就是說,你胸懷夢想,做好戰略,或者籌備一樁非相關領域多元化併購重組案,整合成功的機率只有30%,美的無論是自己培育,還是跨界多元化生態化,絕大多數是成功的。
第二個,用機制加持,發揮管理機制的優勢,也就是複製你產業經營能力的優勢,美的在家電領域乃至跨界進行全球、多元化的擴張,就是複製“7+3”的管理機制到各產業。
這個非常好理解,因為管理機制標準化了,組織語言也就標準化了,經營成功也就標準化了。
在這個管理機制標準化的前提下,無論是誰,只要智商情商沒有問題,具備學習能力,畢業生都可以成功,進一步說,你也可以理解,美的為什麼經營成功,還能產生人才輩出的效果,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標準化的管理機制,讓一批又一批有夢想、有理想、胸懷大志的畢業生成長成長,推動美的事業生生不息,持續成功。
比如,美的無錫小天鵝洗衣機事業部總裁,只有30歲多一點點,就可以管理一個300億的異地事業部,這就是機制的魅力。
綜上,我們做一個小結,美的在自己的相關領域、跨界領域進行快速地擴張,用先進的“7+3”管理機制,科學管理,大膽用人,是其快速實現企業成功的關鍵。
接下來,我們來進一步分解和演繹企業三個可持續增長的成功因子。
第一,企業家精神。
“企業文化=企業家精神+高管職業言行+管理人性化程度”,這裡的管理人性化程度其實非常重要。
你的企業管理是否人性,從一些小細節可以看出,比如你經常晚上開會,開會的時間有時候長達四五個小時;你在休息日或者週末沒有計劃地、時不時地把高管叫過來開會,這些管理細節和理念體現了企業文化,是否尊重人性一目瞭然。
美的是廣東民營製造企業中,很早實現了雙休的企業。美的再急的會議,一般都是正常上班時間後的5分鐘,即8點35開,一般不會八點半或之前開。
因為會議安排部門知道你可能會堵車,你可能會送小孩上學,因此這麼早開會,心急火燎地來開會,打斷了別人的正常軌跡,是不符合人性的,且開這樣的會結果也未必好,因為只要有一個人遲到會議效果可能受影響,也有人可能內心是不爽的,這影響達成共識的效率。另外,公司級的會議也不會安排在下午下班後。
美的從文化上是尊重員工的休息時間的,這就是一種文化。但是,美的給員工的壓力又是巨大無比的,因為美的講結果導向、講落地、講目標剛性,過程不重要,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機制好的企業,文化好的企業,是會尊重員工的,不會去無謂的折騰員工。
除了尊重員工外,企業家最核心的關鍵詞有四個:自我否定、突破和創新能力以及價值分享的能力等。為什麼這樣品質很重要呢?因為經營環境時刻都在變,消費者在變,所以企業家對環境的認知、對消費者的認知、對商業模式的認知等等,都要敏感,要去突破和創新。
第二,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的核心邏輯是經營客戶。在市場洞察之後,要做市場細分,做市場選擇,做戰略定位,在定位之下開發產品,確定價格,並精準地找到當初你定位的消費群體,完成交易,這個過程通常會輔以品牌、營銷的方法或手段,準確傳達你的產品調性和標籤,以強化品牌對消費者的粘性,實現最終交易,這個過程就是不斷地滿足客戶、創造客戶的過程。
你創造的客戶增量速度遠遠大於你失去客戶的速度,那你的企業就在蓬勃成長,如果你做不到這點,那你的企業就在衰減過程中。
所以,一個企業從商業邏輯上講,有三個點可以研究,一是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消費者痛點的解決能力,實現你的產品溢價能力的提升,如果在產品上邯鄲學步,你永遠不會有定價權。
第二個就是品牌標籤化,強化品牌上的優勢,強化消費者對你品牌的粘性,就像蘋果公司,不斷地提高產品體驗感和消費者的心智標籤,產品也不斷地提高溢價能力,最終實現了淨利的提升。
三是精益運營,卓越運營能力大體上可以總結為:提高企業的各種要素的運營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比你的競爭對手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果這三個點一個都抓不住的話,那未來很難的;如果是抓住了兩點,那一定是可以快速地前進的;如果三個點都能抓住,那麼未來一定是超越頭部企業的。
第三,“7+3”管理機制。
這也是企業基業長青、持續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管理機制本質上就是經營人才。
所以,我們的企業家朋友,都可以想一想,你是把人力作為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你花在組織和人力上的精力、時間、貨幣足不足夠?你是否真的很重視組織和人才的發展?有相當多的企業可能把人力當做成本中心,一點一點的卡,一點一點的扣,工資不斷的壓,如果這樣管理人力資源,方向反掉了。
舉個例子,有個企業老闆跟我說,他發現獵頭推過來的人薪資要求很高,怎麼辦呢,企業老闆說,候選人提多少我都同意,但年薪要分成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兩部分,浮動部分超過一半,這一半有KPI,KPI本來今年只有50個億,我定60個億,讓你拿不到,這是典型的商人思維,而不是企業家思維。
成功的企業都是以經營人才的思維去經營組織和員工。
比如馬化騰,他把員工當做產品一樣去經營、去呵護、去投入;再看看華為,核心價值觀中四句話中有三句話都是講人才的,第一句話:以奮鬥者為本,第二句堅持艱苦奮鬥,最後一句,持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那美的文化中,核心價值講的是“價值為尊、利益共享”,“為員工創造機會,為顧客創造價值”,這個價值觀對企業的底層邏輯和管理機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就是企業家精神的價值。
你天天在講文化,但是因為自身心智模式沒有改變,沒有做到知行合一,企業家所倡導的整個文化是不能融到組織中去,企業氛圍沒有跟著標準走,形成“兩張皮”,這種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其根本原因在於企業家自已。
在組織機制上,美的核心特點是事業部體制,向上一級叫事業群,美的有多個事業群,每個事業群內有共同消費場景的產品事業部,產品事業部研產銷一體,價值鏈垂直整合,人才自主培養,經營自負盈虧,管理責權對等,這種橫向不斷拉開組織、縱向上下打通組織,發育新團隊,是美的多元化、跨界規模化成功的法寶。
在人才培養上,堅持進優流劣原理。也就是說:進人時講質量和潛質,流出時講末位淘汰。
美的每年流入的人是誰呢?985、211的大學生和社會上專業的有潛質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招進來之後,用“7+3”機制激發其想幹、能幹、會幹、敢幹,人的價值創造能力也就最大化了;流出的人是誰呢?優勝劣汰,在組織裡不能創造價值的那些人,這些人要堅持地從組織中淘汰掉,不要講情面,否則組織就沒有希望了,新人也看不到希望。
年輕的大學生非常好用,他們胸懷大志,對收入敏感,學習能力超級強大,非常有戰鬥力,為企業創造價值能力也大。正是這樣不計成本地培養大學生,美的才會人才輩出,成為家居家電行業的“黃埔軍校”。
一個企業最重要是:要把有潛力的員工、核心的高管作為你的合夥人去經營,讓他們創造價值,企業主動分享價值,而且要開放地分享價值。
因為真正有才華的人,會看中你所謂的每年漲5%、10%的工資嗎?所以,要有開放的價值分享機制,但這裡有個前提,是基於一起去共同創造巨大的溢位價值,而不是分老闆的錢,如果員工創造更大的溢位價值,企業當然要給員工分享。但很多企業過不了這一關,就導致經營人才出了問題。
綜上所述,企業的三個成功要素,可以用下面的模型來表示。
上圖看起來比較複雜,但其實很簡單,上邊是文化價值觀,由企業家精神決定的;左邊是戰略管理和落地能力,本質上是經營客戶;右邊是組織能力,以7+3機制為核心,主要是經營員工,中間是經營理念來穿透,用組織能力保障戰略目標實現,成就企業家夢想,下邊數字化基礎設施,未來的企業都要完成數字化轉型,才不會落後於時代。
【二】不要學習標杆企業現在成功的樣子
而要學習他們成功的路徑和底層邏輯
一個年度的經營目標實現,通常是由管理和業務兩條路來共同完成的。
一個企業的經營成功,由管理和業務兩個維度共同推動。第一條是管理路徑,叫人、財、事的邏輯;第二條是業務的路徑,研、產、銷的邏輯。
所以,很多生意思維過重的企業老闆,通常會跟大家說管理不重要,業務是最重要的,盲目地學華為現在成功的樣子,到頭來,一定是增長越來越難。
我想問問企業老闆,你有沒想過,你的企業落後於華為多少年了,他經歷過的成長路徑你走完了嗎,他的管理體系、人才都起來了,你的呢?任總早期是非常重視人力資源建設的(現在仍然很重視),他是用宗教式的思維持續做組織建設和人才發展的,而最初請黃衛偉、彭劍鋒老師做《華為基本法》,是上升到宗教的思維來做底層邏輯和企業成長路徑的。
而我們很多企業老闆還停留在物理世界裡,還在抓業務成功的階段,企業小的時候可以這樣做,到50億以上的企業,那得再往上走一步——用數學的邏輯做經營:學會看財務報表、看結果,做分權、授權經營,而不應再把主要精力和時間聚焦在具體的事務上。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97年事業部體制升級後,透過分權、授權體系,脫離了具體事務,只看財務報表,只做體系機制建設,他55歲就成為中國最“瀟灑的企業家”,連手機都不帶。我們再往上走一步,哲學邏輯做企業——文化、機制和管理系統。美的現在已經在這個邏輯上走。
企業最高的境界,就是以宗教虔誠的方式迴歸以使用者為中心做商業模式重構。比如蘋果,他們對產品的思考、對使用者的思考,已經上升到神學家的高度。喬布斯過去了多少年了,他的蘋果公司仍然是在傳承他的衣缽和經營哲學。下面這個圖是我將美的管理進行了模型化總結,美的內部沒有這個模型,具體體現如下。
下圖是美的在管理升級過程中的成功路徑升級過程。
從標杆學習的方法來看,我個人認為:中基層幹部要學方法工具;中高層要建機制、做框架、搭系統,企業家學經營哲學和道層面的東西,需要注意的是,標杆學習有“三要三不要”之說,不要學習標杆企業現在成功的樣子,而要學習他們成功的路徑;不要學習標杆企業現在的動作,而要學習他們過去的經營哲學和底層邏輯;不要只讓下屬學,而要企業家和高層帶頭學。
那無論華為做基本法,還是美的做的“7+3”機制,都是有底層邏輯的,都是要遵循科學的,比如,美的7+3機制,我花了一年多去總結,其底層邏輯,從東方來看是王陽明心學,從西方來看是麥克雷戈的XY理論,王陽明心學講天人合人,心即理,致良知、利他等,所以一個企業和人一樣,用利他思維,要能創造價值,否則只會路越走越窄。
這一小結,我們做個總結,那美的有哪些地方值得成長性的企業學習?
這裡我用標籤的方式來說明一下。比如“7+3”管理機制、戰略管理及升級能力、事業部體制、數字化等。這裡我重點提一下戰略升級,為什麼戰略管理是要不斷升級迭代呢?就是因為時代在變,市場在變,消費者在變,因此,戰略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動態的、是不斷進化和迭代的,所以叫戰略的迭代能力、變革與創新自適應能力、組織變革與組織升級能力等。另外,美的在職業化經理人治理、人才培養與發展、領導力、團隊激勵、財經管理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這十年,美的數字化轉型值得大家研究和對標學習,後面會講這個主題。
【三】戰略實現:三分規劃七分落地
接下來,我介紹下美的戰略的管理到落地的全過程。
對於方法論和工具等實操的東西,剛才高老師講得很清楚,我不做贅述。我主要來分析其背後的流程。一個企業,其願景、使命、文化價值觀引領戰略。而戰略解碼成目的、目標;目的、目標需要行動和計劃支撐,行動計劃需要資源配置,資源配置需要全面的經營計劃預算,全面的經營預算轉化成考核責任制與激勵方案,考核激勵方案需要過程控制與經營分析,需要月度計劃、季度計劃等來保證你的計劃剛性執行,這個閉環系統非常重要,其組織功能要能確保目標落地,否則會導致戰略執行不下去,很多企業都是在戰略落地環節出了問題,正所謂:戰略三分規劃七分落地。
既然戰略落地組織和目標管理能力很重要,如何建設和強化呢?有三個抓手:財經、戰略運營、HR。
在戰略執行階段,人、財、事,都是要有組織去跟進的,形成閉環系統,這就是管理能力;至於研產銷負責人,這是業務系統,也叫業務能力,這也是一個閉合系統,與管理系統的服務、賦能、評價、糾偏、考核不矛盾,兩條線相互平衡、積極互動,從不同的角度去保證結果的落地。這也是美的執行力強、目標能落地的組織保障。
【四】美的為什麼這麼重視全面預算?
首先,全面預算是對未來經營的一次模擬推演,模擬的越接近未來的實際,預算越具有指導性和相容性。所以,一旦預算脫離了業務的本質和實際需要,那預算通常會成為業務的絆腳石。
其次,預算又是一個戰略分解的過程,對上承接戰略,對下確定目標及資源計劃,所以是一個承上啟下、融合貫通的工具。
再次,預算又是一個左右拉通、上下打通的過程。有些部門牆拉得很重,其實就是權力、資源分割過程中,沒有標準化的機制和制度保障造成的,加上文化的封閉和屁股決定腦袋的思維模式,就造成部門之間的協調非常困難。
所以,只有充分交圈對稱,達成共識,預算才有更好的執行性、可操作性,整個組織才會有一個共同的經營準繩,這也是文化的力量,其背後對契約的堅守、對規則尊重,對制度的敬畏,對機制的呵護,如果一個員工褻瀆了這些,即使你業績再好,也是要邊緣化掉的。
所以,美的對文化這塊抓得很緊,任何一個人不能凌駕於組織之上,不可以破壞規則,必須敬畏客戶、敬畏市場、敬畏規則、敬畏機制、敬畏文化,這才是一個企業的持續成功的必然選擇。
接下來,我分享美的的全面預算管理的十大原則,分別是:
原則一:分層分級預算原則,集團和事業部的預算可謂一個整體,兩個層級,所以要分節奏、分主體、分級做。一般是集團先做預算指引,事業部根據預算指引,再細化本事業部的預算,報集團稽核審批。
原則二:要連結戰略(輸入是戰略解碼中的卡圖表)
原則三:遵循系統和程式原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共識。
原則四:穩健原則,要循序漸進、小步快跑確定預算目標和增長,切忌目標過高。
原則五:聚焦經營和關鍵舉措,做資源的精準匹配。需要提示的是,資源永遠是稀缺的,預算就是以有限的資源最大效力、最大驅動力來確保目標實現。如果用最大的資源來執行相對較小的目標,那公司就不需要你一個高薪高材生來做這個總經理,用一個技校畢業的學生就可以完成。
原則六:持續改善,經營是不斷改善的過程,預算就是把這種改善變化可控的過程管理。
原則七:責權匹配,這是底層邏輯。預算是整個戰略營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你給我這個責任,但是我沒有權力,那預算沒有辦法保障執行,是沒有意義的。
原則八:預算要包括投資和關鍵舉措需要的資源,對於這一點,不要受歷史的指標影響,要一事一議。
原則九:重視過程管理與進度偏差管理。
原則十:預算要做風險預控,包括應收、庫存、資產流動性、現金流等。
接下來,講講全面預算關鍵操作步驟。
第一步:主導部門全面熟悉戰略,預算一般都是由財經部門主導的。
第二步:聽取上級領導指導原則,整體要求,大致方向,增長目標,形成預算指引。
第三步:集團確定預算整體原則、目標,並下達給事業部,確定全面預算報送要求、完成時間、責任人等重要事項;
第四步:由各事業部財經管理部主導,事業部負責人指導並深度參與,根據事業部戰略,編制本事業部預算稿,並報送集團稽核。這個過程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覆地交叉,達成共識。如果這個過程溝通越好,預算就越有含金量。如果你不溝通,僅聽領導和老闆的,形成的預算或直接由老闆下達目標,那是會出問題的,這不叫全面預算,叫偏執計劃。預算過程一定會有討價還價、博弈的過程,大家要擺事實講道理,最終會達成共識。
第五步:集團總部初審事業部預算報告,並給出意見;
第六步:事業部最終確定預算方案,並報集團審批;
第七步:集團審批各事業部預算方案,並正式公文下達;
第八步:完成事業部預算後,集團最終確定整個公司預算。
我們把全面預算管理進行場景案例化,分享如下:
第一步,每年八月,財務深度參與三年滾動戰略發展研討,並對下一年的經營計劃做出規劃。
第二步,九月初,根據戰略計劃,下發下一年預算原則、目標、策略方向、實現路徑,這一環節採取自上而下運作,帶有一定的方向性、戰略性安排。
第三步,十月中旬之前,下級財務部和業務單位根據第二步指引,形成預算初稿,這個過程會與集團財務管理部做多輪互動,並就年度目標、投資、資源匹配等核心問題進行充分溝通,並儘可能達成共識。
第四步,十一月底之前,上級單位根據下級單位的預算初稿,出具書面稽核意見,並指導下級單位進行必要的修正。這個過程中,如果下級單位始終不認可關鍵指標,則需要開專題會議,以期進一步達成共識,如果仍然達不成共識,則由上級主管裁決。一般在裁決前,上級領導將會和下級單位一把手進行一對一談話,以形成思想一致和戰略共識。
第五步,經過上級決策機構審批後,預算以正式書面檔案,下達至各業務單位。
第六步,下級組織根據上級單位的批示意見,將預算再往下級單位拆分,下達至各業務單位、各職能部,做進一步分解,並把關鍵事項分解成KPI,形成各組織、各部門的年度責任制,經過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組織和個人,進行閉環管理。
【五】美的數字化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經營客戶和員工
什麼是數字化?
數字化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經營客戶和員工,即建立與外界更有效互動方式,並實現重構商業模式,企業管理效率更好,成本更低,交付能力更強,增長更可持續。
很多企業家對此非常有興趣,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數字化場景。比如我們這次上課的內容,無論是美的,還是華為的,都是把管理和知識進行標準化,也就是說,我們將市場洞察、戰略規劃、戰略解碼、經營計劃、全面預算、以及經營過程及目標管理的整個系統進行工具化、模板化、流程標準化,用IT系統進行固化,並用BI將資料拉通,拉通以後,這個過程管理可以在IT系統中完成,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管理數字化過程,以後每年預算,只用調目標、調結構,其他的東西都標準化了,這是不是效率更高了?溝通更有效了?資料更權威和及時了?大家在管理中,不要過多地強調差異化,不能歸一的管理可能有存在的意義,便是沒有對標學習意義的,也是數字化的攔路虎。
美的能夠做數字化,是因為他把大量的流程、方法進行了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模板化,管理語言是一致的、標準是一致的、體系是一致、連組織架構都一致了,數字化才能推,否則,不做管理升級和變革去做數字化,花錢不討好。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對標準化的工具、方法、模板、流程先學習,再消化,然後吸收創新,最終成為自己的東西,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在企業內部所有事業部、子公司進行標準化、拉通化、口徑統一化後執行起來,並用IT系統進行固化,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管理數字化過程,數字化以後,你的管理語言標準了、數字語言標準、方法標準了、工具標準了,這將極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就是管理數字化產生的價值。
如果公司裡每一個板塊都能這樣,若干年後,管理基本算是數字化了,當然後臺還有很多基礎設施投入,比如軟體軟化,韌體智慧化,建立大資料庫、雲計算、智慧演算法、5G技術,以提高算力和傳輸力,全部完成後,並實現了多源異構資料整合、分析、應用、智慧決策,數字化真正實現了。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數字化就這麼簡單,管理數字化只是數字化的1.0,目前能想到的數字化4.0以後場景是:所有組織、人、廠房、裝置、產品、供應鏈、營銷渠道都進入位元空間了,所有的要素圍繞智慧大資料為中心,多源異構資料整合後形成大資料庫,透過智慧演算法進行分析、彙總、應用產出,並進一步最佳化你的物理空間,可以實現營銷更有效率了,產能利用率提高了,產線切換更智慧了,庫存更少了,計劃準確率更高了等等,資料化可以帶來企業運營的脫胎換骨。
這其中,大量無效的,不產生價值的,或者動作能標準化、線性工作都被智慧演算法和自動化裝置替代掉了,未來的崗位變得更少了,組織變得更精簡了,溝通事項更少了,決策及運營效率更高了。
可以想象,沒有經營思維、創新思維、變革思維的組織和人將會被數字化淘汰。
最後,我對今天的分享做一個總結,企業的經營系統本質上有兩個,一個是經營客戶,另一個是經營員工。經營客戶主要是從戰略規劃到結果落地過程;經營員工主要是以7+3機制為核心的組織能力建設和領導力建設。這兩個系統做好了,企業經營上的成功,是可以確保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可以實現的,如果企業家精神與時俱進,那麼企業基業長青、可持續增長,都不是問題。
至於經營再往下走一層,是關於商業模式、產品領先、技術突破、品牌推廣、營銷創新、供應鏈管理、精益製造等等,這些“術”層面的要素雖然是經營工作的關鍵支撐,但與今天探討的問題不在一個層面上,由於時間的關係,不做深入探討。
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在VUCA和疫情時代,希望我們每一位企業家,能堅守經營本質,保持定力,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不貪戀過去,也不妄想未來,基業長青,指日可待。
作者:羅華剛(原美的電器營運總監,戰略管理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