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針鼴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它兼具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特徵,即使在澳洲,這樣的大雜燴也顯得過於怪異,看似無法適應現實環境,但事實是,澳洲針鼴不但能適應環境,而且過得挺好。
在澳大利亞,短喙針鼴可能出現在許多環境中,包括城市公園,這是西澳大利亞索倫託海岸。
蛋:幾乎和鳥一樣
澳洲針鼴身上長著毛,這說明它是哺乳動物。但所有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至少在1884年以前科學家是這樣認為的。蘇格蘭探險家威廉·考德威爾(William Caldwell)曾親手從澳洲針鼴的袋裡掏出一枚蛋——為此他在河邊蹲守了好幾個星期。
他的同行科學家很可能不相信他,覺得他是被澳大利亞灼熱的太陽曬昏頭了。但幾乎同時,南澳大利亞博物館的威廉·哈克(William Haacke)也發現了針鼴卵生的證據——他在澳洲針鼴的屍體中發現了一枚蛋。這不是吃掉的鳥蛋或者蜥蜴蛋的殘餘,而是沒有出生的小針鼴。
育兒袋:幾乎和袋鼠一樣
當澳大利亞其它的溫血動物在選擇什麼更有利——蛋還是育兒袋的時候,澳洲針鼴做出了兼收幷蓄的選擇。作為哺乳動物的澳洲針鼴,不僅像鳥和爬行動物一樣會下蛋,而且像袋鼠一樣在袋中撫育幼崽。雌針鼴在下蛋之前會長出育兒袋,幼仔在育兒袋中生活一個半月,等到它的針開始變硬,雌針鼴的育兒袋就會吸收消失。雌針鼴挖洞或建巢,把幼仔放到裡面,喂好奶以後就離開,過大概5天才回來,再次餵奶之後,又會離開差不多一週。半年以後它就完全不回來看孩子了,這時候幼仔就要開始獨立生活了。
相對於不大的體形來說,澳洲針鼴的腦子很“聰明”——新皮質非常發達。
乳汁:幾乎和貓一樣
雌性澳洲針鼴分泌乳汁,但不是讓幼仔吸吮。這種動物根本沒有乳頭,乳汁是直接從育兒袋中兩條乳腺經面板分泌出來的,幼仔舔食毛上的乳汁。澳洲針鼴儘量不讓孩子捱餓,在哺乳期拼命尋找食物,所以才有離巢的行為。雖然幼仔在60天內體重會增加60倍,它還是經常吃不完媽媽的奶,多餘的奶就流到了育兒袋裡。
澳洲針鼴的乳汁很有營養,任何細菌都很樂意在其中滋生。病原菌對小澳洲針鼴有致命的危險,因為它們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全。為了避免發生災難,媽媽的機體學會了合成特殊的抑菌蛋白。澳大利亞科學家的試驗表明,這種抑菌蛋白甚至能抑制像黃金葡萄球菌這樣頑強的細菌。其它哺乳動物的乳汁中也含有免疫蛋白,但澳洲針鼴中抑菌蛋白的成分更高,對細菌來說也更“毒”。
力氣:幾乎和熊一樣
針鼴四肢堅硬,長有強大的鉤爪,爪長而銳利,可以用來掘土和挖掘蟻巢。相對其個頭來說,澳洲針鼴堪稱大力士。要是讓澳洲針鼴和一個拿鍬的人比賽掘地的速度,它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勝。澳洲針鼴喜歡躲進地洞逃避它的天敵——澳洲犬、貓和狐狸。當受到攻擊的時候,它會以驚人的速度掘土為穴,將毫無保護的腹部藏到裡面,只有尖銳的刺露在地面。針刺形成一個頗為有效的防護體系,讓對方無從下嘴,而要把它從“避難所”中弄出來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澳洲針鼴還可以同時用四肢挖掘,把土刨到身體兩邊,垂直地往地下鑽,鑽進鬆散的泥土中迅速消失。另外,它的厚指甲可以輕易地破壞白蟻巢,享用它最喜歡的美味。
針鼴是非常膽小的動物,當它們感受到威脅時,會蜷成一團,或者以驚人的速度掘土為穴,只將尖銳的刺露在地面
壽命:幾乎和人一樣
自然界有一條共同的規律:動物個頭越小,壽命越短。可是儘管最大的澳洲針鼴重不過6千克,在人工飼養的狀態下卻可以活50年。科學家認為,澳洲針鼴令人難以置信的長壽秘訣在於代謝緩慢,這是從其直接的祖先——爬行動物那裡繼承下來的特點。
澳洲針鼴的體溫不會超過32°C,這是所有哺乳動物的絕對最低記錄。可是體溫28°C的時候澳洲針鼴也過得挺好,而不像人類,體溫高了兩度就要躺在床上呻吟。在寒冷的季節,澳洲針鼴甚至可以“冷卻”,體溫只有4°C,3分鐘呼吸一次,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東奔西走地覓食,所以就進入睡眠狀態了。
出生不久的澳洲針鼴,完全長大後,雌性體重可達4.5千克,雄性可達6千克。
交配:和誰都不一樣
澳洲針鼴是自給自足的獨居者,只有為了交配才會與同類會面,而且採取了特別的方式。雄性澳洲針鼴的陰莖長達7釐米,有4個頭兒,為了交配,雄性的後肢長有專門的凸起。
在等待交配的時候,雄性澳洲針鼴會排成一隊在雌性面前走過,後者按照自己的口味選擇一個,然後還會繼續選擇其它心儀的物件。雄性針鼴則不會輕易放棄交配的嘗試,甚至可能在雌針鼴睡著的時候進行偷襲:往往雌性針鼴一覺醒來已經懷孕了。
為了交配,冷感的針鼴會在交配季節“燒旺”幾度——這個特點也是爬行動物的遺留。科學家甚至提出一種假說:溫血源自我們的爬行祖先,它們因為求愛而發燒,後來再也退不了燒,就把一腔熱血永遠地留在了我們身上。
進化:另闢蹊徑
澳洲針鼴和鴨嘴獸是僅有的活著的單孔目動物的代表,在進化譜系屬於特殊的一支:澳大利亞分支。單孔目動物是原始的動物,有很多爬行動物的特徵:如沒有聲帶,牙在幼年就掉了,在腸子裡消化食物(它們的胃只用於暫時儲存食物),腸子和膀胱形成一個特殊的腔,用於消化和排洩。
僅僅在250萬年前澳洲針鼴與鴨嘴獸才發生了分化。雖然澳洲針鼴的祖先來到了陸地,它至今仍然很善於游泳,就像留在水中的鴨嘴獸一樣。像鴨嘴獸一樣,澳洲針鼴的喙上也有用於水下捕獵的電感器官,可以接收到獵物肌肉收縮發出的最微弱的電場。
在澳洲大陸幾百萬年的“獨立”進化中,澳洲針鼴發展出很多獨一無二的特性,例如進食的方式:它的嘴是角質的喙,形似“象鼻子”,向下彎曲,上面有一個小孔,舌頭很長並帶有黏液,它只能吃那些能透過這個小孔的食物。在野外,澳洲針鼴一般以螞蟻和小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很多其它生物選擇某種生存環境,儘量地適應它。澳洲針鼴卻不走尋常路:它拿來所有,也就是說適應任何條件。它成功了:它是惟一一種在整個澳洲大陸都成功生存下來的古老動物。這也算是相容幷包、拿來主義的勝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