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茶葉生產大國,佔全球茶葉產量的40%,但是中國也是全球茶葉的進口大國,很多國人很喜歡喝外國的茶,而中國7萬家茶葉公司,在國外的知名度極低,品牌幾乎等同於隱形。
這是當前真實的中國茶現狀!
明清兩朝,中國產的茶葉順著絲綢之路,一路進入歐洲,尤其在英國,上到皇室貴胄,下到黎民百姓,飲用中國福建武夷山的黑茶一時間成風氣,廣東話發音的茶成了英文裡的Tea,英國人不僅喝完茶水,甚至還要把茶渣嚼爛嚥下。
英國飲茶的風氣逐漸蔓延到了歐洲和北美,全球茶葉需要呈現爆發式增長,而明清時期,中國的茶葉壟斷了全球市場,再後來的鴉片戰爭也算是一場“”茶葉戰爭。而後中國茶樹被移植到印度,茶葉製作技術也流入了海外。
然而如今,縱觀全球茶葉市場,基本為外資品牌壟斷,尤其是立頓,有人曾表示,“中國七萬茶企卻難以抵抗立頓一個國外品牌”。這句話也道出了中國茶企目前陷入的困境。
當下,中國茶葉產量龐大,但是茶葉企業規模大卻不強,能夠叫得上名號的茶企更是屈指可數。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茶園面積4597.87萬畝,2019年中國茶葉總產量超過279.34萬噸,在全球茶葉產量中佔據超四成份額,福建、雲南和湖北是主產區,中國持續站穩全球第一產茶大國。
但在高居不下的產量下,中國茶葉出口總量只有40萬噸,出口均價只有4.87美元/公斤,而且中國茶葉出口主要集中於亞洲和非洲,在歐洲和美洲能見度較低。
不僅如此,國內的很多茶企的發展也不盡如意。排在2018年上市茶企銷量第一的是天福茶業,但天福茶葉全年總營收也不過才17.97億元,而同年的立頓年營收早已高達198億元,兩者之間的差距一目瞭然。
中國人把紅酒拉菲炒到了十萬元,很多國人人對紅酒等級和文化頗有研究,為什麼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茶葉已形成了完整的等級體系和生活文化,卻不能讓歐美人對中國茶鍾情呢?
甚至歐美品牌的茶葉還能反輸出到中國,以至於中國品牌卻被英國品牌吊打呢?
這其中原因至少有4個。
一、中國茶拘泥於傳統難以變通
中國在對於喝茶方面非常講究,從挑選茶葉到沖泡,再到儲存茶葉整個過程非常繁瑣,需要特地學習瞭解,因此中國茶那套沖泡的儀式感。
對於快節奏的歐美人來說,過於繁瑣和費時。而若是中國茶也學習立頓的小袋裝模式,那麼會產生廉價感,同時也無法競爭價格更低的印度茶。
第二,中國茶已經無法應付歐美人的口味
除了中國以外,全球其他市場的茶葉消費,紅茶佔75%,綠茶佔15%,尤其是印度,已經成了全球高階紅茶的重要產區,但是中國的情況完全相反。
中國是綠茶產量佔75%,紅茶產量佔10%,別說紅茶出口,中國本土紅茶的需求都不能滿足,中國每年還要從印度、越南和土耳其等國進口紅茶,進口額超過30億元。
第三、中國茶葉運營公司規模小,品牌運營能力不足
中國作為茶葉的起源地,從來不缺乏各種品牌的名貴茶葉,隨便詢問一個路人都能講出不少名茶,例如信陽毛尖、峨眉雪芽、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和鐵觀音等等。
但在中國7萬多家茶企中,能夠稱得上品牌的卻寥寥無幾,註冊商標的茶企也不過只有1000多家。在這種低門檻甚至作坊式的市場競爭下,企業普遍規模很小,品牌的運作能力不夠,只在國內傳播,難以揚名海外。
可以說,在品種差異、定位提升、品牌包裝、營銷推廣乃至文化傳輸上,中國茶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難以達到外國制定的農藥殘留標準
由於中國茶園很多都是小規模經營,導致在管理上參差不齊,茶葉培育過程中標準化不完善,最終在出口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衛生標準,包括茶葉中的夾雜物、微生物、農藥、放射性物質和重金屬等檢測,尤其是中國在茶葉農藥殘留量方面多次不合格,因為歐盟市場,制定的農藥殘留限量高達453項以上,因此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茶葉出口量很少。
結語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喝紅茶,紅茶的口感不如綠茶苦澀,但是中國的紅茶每年進口量也越來越大。
你喜歡喝立頓的茶嗎,還是你覺得國產的茶葉更好呢?你會擔心現在國內銷售的國產茶葉農藥殘留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