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的秋天來了 大興安嶺的秋季是金色的。興安落葉松、白樺、山楊、青楊……在秋天漸行漸近時,它們的樹葉紛紛變黃,緩緩起伏的山巒,如今變成了金黃色的大海。在根河地區,深秋的林海中閃現出醒目的白色枝幹,這說明在這片森林中,白樺是主要的建群樹種。這是一種充滿故事的樹,森林裡流傳著樺皮情書的傳說,獵手把自己和心愛人的名字刻在樹上,讓它們和樹木一起成長、老去。然而此時此刻,白樺只是群落演替過程中的一個過客,當我們繼續向著北極星的方向行走時,眼前這片以白樺為建群樹種的森林終將被以興安落葉松為主體的針葉林所取代。
這種壯麗的景象在東部地區絕不會出現,遠處是貢嘎山雪線以上的群峰,中景是連綿的群山,近景中筆直的松樹,打破了貢嘎山群峰勾畫出的起伏的天際輪廓線給人的平衡感,造成了一種衝突和對比,因此使我們感到新奇和刺激。
攝影/攝影/澤仁平措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雲南香格里拉地區盛開的杜鵑花。
攝影/攝影/吳立新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在三沙的海底, 聳立著一個又一個海底花園 顏色和形態各異的造礁珊瑚在珊瑚島的礁坡上次第展開,猶如繁花盛開的水下花園。在三沙數百個島礁的外緣或潟湖內,都藏著大片大片這樣繁茂的珊瑚花園,它們的美和生物多樣性,對潛水愛好者構成強烈的召喚,也吸引了大量海洋生物前來覓食。如果將海洋中那些珊瑚尚未“抵達”之地稱為曠野,珊瑚密集地帶因為聚集了大量生物,而成為名符其實的“繁華城市”。這些“城市”從未出露過水麵,但假以時日,在逐年累月的風暴的洗禮下,它們會層層疊疊壘砌起來,有一天會高出海平面,演變為沙洲、島嶼,直到人類居住其上。
攝影/攝影/李學亮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秋天,荒野上的胡楊林穿上它一年中最燦爛的盛裝。粗壯的樹幹,碩大的樹冠,表明它已蓄積了充分的能量。它將以頑強的生命力,抗禦即將到來的嚴酷寒冬。數百上千年,它們就是如此一步步走過。
攝影/攝影/林強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貢嘎山峰群之間的嶺脊線。這條如刀鋒般銳利的嶺脊線勾畫出的天際輪廓線往往成鋸齒狀的折線型,也像魚的鰭,因此被稱為鰭脊狀刃脊。
攝影/攝影/楊勇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姜根迪如冰川位於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海拔海拔6542米,1976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將其確認為長江正源,並把源頭座標定在各拉丹冬雪山的分水嶺上。
攝影/攝影/林強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貢嘎山的西坡比較平緩,視野開闊,因此在西坡欣賞貢嘎山是最佳的位置,一場風雪過後,山嶺若隱若現。遠方金字塔形的尖峰與近處平緩的高原形成一種對比,圖片突出了近景中的人和馬,背景中的貢嘎山似乎並不很高大,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覺,到了當地你就會發現山是如此地高大,人是如此地渺小。
攝影/攝影/鄭良發 來源:行天下
即便是常去香港的人也很少知道,這座城市的呼吸,一直仰賴著人所不知的、邊緣化的溼地。這片都市綠肺,不僅朗潤著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更在心靈層面賦予人們城市生存邏輯之外更寶貴的價值:香港不僅是鋼筋水泥的叢林,更有一方清新細膩的自然之地。
攝影/攝影/馬宏傑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布達拉宮和朝佛者川藏公路的終點是拉薩,一座遍佈聖蹟、近乎完美的聖城。大昭寺是聖蹟中的聖蹟,是拉薩的心臟,而布達拉宮是宗教的象徵,是拉薩的標誌。沿著青藏、川藏、滇藏各線來到拉薩的朝佛者,朝覲了大昭寺後,都會在這座宏偉的聖殿下流連、叩拜。
攝影/攝影/李國衛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極地之鳥的築巢秘境 粉紅色的柳蘭大片綻放,讓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接近北緯60°的寒溫帶小島。島嶼是北極燕鷗的繁殖地,這種有著燕子般分岔尾羽的鳥堪稱遷徙之王:它們在北極圈附近繁殖,到南極洲及附近海域越冬,遷徙路線橫亙地球南北,單程距離最長的,可超過2萬公里,平均也有大約1.7萬多公里。在哈得孫灣,這種以北極為名的鳥,對遠方客人的吸引力絲毫不弱於北極熊。
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關注小黑,每天分享(圖片文字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聯絡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