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1、民主制似乎比較安全,與寡頭制相比也不容易發生變革。因為寡頭制面臨著脫離平民和寡頭群體的雙重危險。而民主制只需關注與寡頭群體之間的爭端即可,平民內部的糾紛不值一提。由中產階級組成的政府比寡頭制更具民主色彩,同時也是不完美的政體形式中最為安穩的一類。
2、在民主制裡對一個小問題或小細節的忽略,都可能導致一場巨大的變革。
3、每一個城邦斷不能只由烏合之眾組成,也不是在一天兩天之內形成,所有的一切都是機緣巧合的集聚。因此,不管是在城邦建立之初還是之後,城邦對異邦人的同化,大體都會引發變革。
4、當一個城邦未能理所當然地去維護這個城邦的統一時,城邦的狀況就會成為變革的一個根源。
5、在民主政體當中發生的變革往往是由平民政客的肆意妄為造成的,他們要麼是私下放出不利於富人的訊息,直到富人們願意和他們聯合(要知道共同的危險甚至可以將兩個天敵團結起來),要麼是煽動公眾反對富人。
6、不管是民主政體還是寡頭政體,不能讓任何公民獲得異乎尋常的榮譽,應當漸次地授予任何公民適度的榮譽,不要在短時間內賦予某公民極大的榮譽,這是一條普遍的原則。因為人很容易被寵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住成功。如果這條規則之前沒有得到切實遵從,無論如何也要將一次性給予的榮耀慢慢地收回來,不能一下子全部收回。
7、所謂按照憲法的精神教育公民就是使他們的言行符合寡頭政體或民主政體的要求——長期以往,這將有利於該政體的良好運轉。但在我們目之所及的寡頭政體中,統治等級的後代都生活奢侈,而窮人的孩子卻因為苦難和磨鍊變得日益堅強——更有可能也更有能力去製造一場變革。在更加極端的民主政體中,其種種做法卻與平民的實際利益相牴觸,這是由於誤解了自由的真正意義。
8、君主的權力越是受到嚴格的限制,其統治就越持久。因為只要他們與人較為和善,不奉行專制,就能避免臣民的忌恨。
第六卷
1、民主制的公正是數量級上的平等,而非實際比例的均衡。因此,它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多數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和宗旨。
2、在民主政體中,窮人比富人擁有更多的權利,且人多勢眾,於是他們的意志,大多數人的意志就代表了國家的意志。這便是自由的第一層含義,所有民主人士認可的政體之基本原則。自由的另一層含義是“毫無拘束的生活”。
3、一般而言,人口數量是使得民主式政體得以儲存的一個因素。反之,若要寡頭製得以存續,顯然應當採用與民主制相反的方法,即良好的次序。
4、負責選舉團體選任最高行政官事務的機構也有三:第一為法律監護會,第二為議政會,第三為議事會。它們分別對應貴族制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
第七卷
1、人們無須藉助外在的善行去獲得或保持德行,相反外在的善行須藉由德行的幫助和引導;而且,無論是從快樂或德行或二者兼備中獲得幸福,都屬於那些思想高遠,品質高尚,在各方面修養良好的人們,而非那些擁有外在的善行但德行卻極度匱乏之人。
2、人們可以透過三種方式獲得善良和高尚;這些即是天性、習慣以及理性。
3、在戰爭時期,多數尚武好戰的民族平安無事,但是一旦其霸業得成,政權就開始分崩離析終至政毀人亡。武力就像一把利劍,和平時期將會掩去它的鋒芒,而立法者對於此當負首要責任,因為他沒有教會公民如何經營閒暇時光。
4、勇氣和堅韌為繁忙活動所需,智慧則是閒暇時候的品質,而節制和正義,無論在戰時還是和平時代都必須,但更為適合於和平和閒暇時期。
第八卷
1、任何能力及技能的熟練與掌控,都是建立在事先的訓練和運用上,德行亦如是。既然整個城邦都向著共同的目標,那麼整個城邦的全體公民接受同樣的教育就無可厚非了。
2、認為自己設定的不同目標決定了其行為的性質,若一個人的學習行為是為了其自身所需,或者為了助人解難,甚至是為了求得某種卓越,那麼這是無可詰責的;倘若是出於其餘原因,而再三重複,那麼似乎就顯得鄙俗不堪了。
3、總是追求實用的人,絕不會擁有自由的情操及高貴的靈魂。
4、任何人的頭腦和身體都經不起同時操勞,這兩者的機能是彼此相反的,身體的倦怠會妨礙頭腦思考,而頭腦的疲勞也不利於身體行動。
5、娛樂是為了放鬆,隨之而來一定有享受,享受就是醫治勞累的良藥。而精神修養,人們共同認為它既有高尚的成分,又有愉悅的成分,幸福也是由兩者構成的。無論是歌唱還是樂曲,只要是音樂,就是最令人快慰的事務。
6、音樂教育符合少年之本性,他們或因年齡無法忍受不快之事,而音樂的本質大體是甜蜜且愉悅的。音樂的曲調和韻律還與人的靈魂產生共鳴,故智者說:生命如歌,靈魂似曲,休慼與共,惺惺相惜。
7、研習音樂應該遵循準則如下:不宜作以競技為目的的訓練;不宜好高騖遠,追求新奇感,但是此類情況卻因競賽而被引入教育,實屬失當。
8、音樂主要以三種目的為宜:一是教育;二是淨化心靈;三是智識享受,此處與放鬆消除疲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