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大綱如下,請讀者根據需要選擇閱讀:
1 成語出處
2 成語典故
2.1 故事人物
2.2 故事時間
2.3 經過及結果
3 其他研究
3.1 單穆公和伶州鳩對樂治的貢獻
3.2 單穆公的子母相權論
正文:
1 成語出處:
出自《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後來“眾心成城”演變成“眾志成城”,比喻大家團結一致,就可以克服困難。眾口鑠金是指:大家都說同樣的話,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屬。後被人用來形容輿論力量的強大。
2 成語典故
2.1 故事人物
周景王:東周第12任君主,姬姓,名貴,周靈王次子。公元前544年-前520年在位。
單穆公:周景王的卿士,單國國君,伯爵。
伶州鳩:周景王的樂官。
2.2 故事時間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
2.3 經過和結果
周景王為了個人行樂,下令把全國的好銅都收集起來,鑄造兩口大鐘,名為無射(yi)和大林。(無射是一套編鐘的名稱或代稱,大林是指件數較多的大型編鐘)。這時單穆公勸諫說:“大王,您兩年前鑄大錢廢小錢,使百姓受到很大損失,現在又要造大鐘,這不利於積聚民財,反而造成民離財乏、世政不和。單穆公和伶州鳩都認為,編鐘的主要功能是加強音樂的節奏和律動,不用鑄造那麼多的編鐘,而大型編鐘發音低沉,餘音較長,會導致音響互相干擾,影響收聽效果,因此兩人皆反對鑄鐘。
過了一年,大鐘鑄成。旁邊有樂工奉承周景王說:“新鑄的大鐘聲音非常好聽。”於是,周景王就命他敲擊,對樂官伶州鳩說:“你聽,這鐘聲多和諧呀!”。州鳩深知景王鑄鐘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便回答說:“這算不得和諧。”。周景王問其原因,州鳩回答說:“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為大王鑄鐘這件事高興,那才算得上和諧。可是,為了造鐘弄得民窮財盡,老百姓人人怨恨,所以我不知道這鐘好在哪裡。俗話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大家萬眾一心,什麼事情都能辦成;相反,如果大家都反對,就是金子,也會在大家口中消熔。)”。周景王斥責他說:“你可真是老糊塗了!”。但是大鐘造好後沒多久,周景王就去世了,周王朝也隨即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3 其他研究
3.1 單穆公和伶州鳩對“樂治”的貢獻
周公的"樂治"思想是儒家樂治思想的源頭,同時“樂治”在周朝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周公認為,治國主要靠禮樂,刑罰只是對違反禮樂行為的懲罰手段,禮樂才是真正的根本大法,“刑”則是禮樂的附屬品。周公制禮作樂時並未給予“刑”以同等重要地位。周公樂治觀的核心是德、和、樂(le)。具體方法是用音樂使人產生快樂情緒,所謂“樂至則無怨”。周公作樂的目的是為了借用樂的促和功能減輕、淡化“禮”所造成的“異”。
單穆公在審美上提出了“聽和視正”的理論,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伶州鳩提出了“政象樂,樂從和,和從平,聲以和樂,律以平聲”的美學理論,與同時代的單穆公持大體相同。使已具有“平和特徵”的“樂治”又具有了“中”、“正”的特點,使講究“心平德和”的樂治觀更加豐富。因為“中音”和“中德”不過分,也無不足,更易被人接受。這種觀念也成為後來儒家中庸之道的源頭。
3.2 單穆公的子母相權論
單穆公提出了中國最早的貨幣理論,即子母相權論,整體上被認為是一種反通貨膨脹的理論。其思想核心也是後來所有反通貨膨脹、鑄幣貶值理論家的原則:貨幣供給與商品交易額相適應或貨幣均衡。有人將其中的理念解釋為:鑄幣的分量應該根據市場的流通情況而定,當商品漲價時,人們會意識到流通鑄幣購買力太低,此時應該鑄造分量重的鑄幣,與原來的輕幣以一定比價進行流通(“母權子而行”),相反的情況應該“子權母而行”。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單穆公是中國最早的貨幣理論家。
參考文獻:《國語》、劉亞非《中國最早的貨幣理論——單旗的子母相權論》、方建軍《論周景王鑄鐘的無射和大林》
注: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