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14日,這是中國代表團為WTO談判訪美的最後一天。
雙方並未達成最終協議,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先後打了兩個電話,追問朱鎔基能否立即與中方簽署協議。
朱鎔基則應邀來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就中美關係進行演講。
現場聽眾提出了問題:“我們麻省理工學院也研究過消除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也想向您請教這樣的問題:中國正在採取怎樣的措施,以充分發揮婦女和女青年的才能?”
現場的攝像頭記錄下了朱鎔基聲情並茂、機智幽默的回答。
1.機智幽默的答問,與真誠的讚美
開頭第一句,朱鎔基先對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做了精要概括:“Thank you,我是十分贊成男女平等的。儘管中國社會存在著重男輕女的傳統,但我們有各種婦女兒童組織,保護婦女的權益。”
朱總理信手拈來,第二句以身邊的吳儀女士為例,說道:
“你們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代表團裡就有一位非常傑出的女性,state councilor(國務委員)吳儀女士。在這次WTO談判中,吳儀女士發揮了重要作用。我知道美國人為什麼總是聽不懂state councilor,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它的意思就是副總理。只不過中國是很講究名次的,state councilor排在vice premier(副總理)後面。”
隨即,他指了指吳儀,又指了指自己說:“不過,在這次談判中,她是總理,我是副總理。”
吳儀與臺下部分懂中文的聽眾已經仰頭笑了起來,眾人聽完現場翻譯後也哈哈大笑。
其實,早在新中國成立之時,我國在憲法中就已經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
此後,關於婦女保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出臺並完善,《民法》《刑法》《婚姻法》《勞動法》與《就業促進法》等對婦女權益保障細則做了進一步規定。
1992年,全國七屆人大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保障法》,用具體的法律法規對婦女的政治、文化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財產、人身、婚姻家庭等權益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衛生部、勞動人事部、工會、婦聯等則在女性權益保護中則承擔了更具體的規定與執行任務。
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無疑是獲得了提高,而吳儀正是其中典範,自北京石油學院煉油工程專業畢業的一名煉油廠技術員,一步步成為北京市副市長,後又成為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等。
而讓吳儀名揚四海的,必須是1991年中美達成智慧財產權談判。
彼時中美就智慧財產權問題,險些展開一場貿易大戰,她臨危受命,在長達32個月的談判惡戰中,展現了極強的危機處理能力。
這場拉鋸戰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大概還是她在談判桌上才展現的“殺伐之氣”。
當時美國人出言不遜:“我們是在和小偷談判。”
吳儀毫不留情地反懟:“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看看你們博物館裡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此後,在關於中國入世的中美談判中,美方為獲得更高利益,屢屢“得寸進尺”,吳儀又多次直接參與或領導了多次中國入世談判。
朱鎔基以此表示,“中國人做事不會以男女、排名作為決定因素。關鍵時刻,女性也可以成為領導者。”
同時,朱鎔基略過了各種艱辛與激烈的部分,將吳儀比喻為總理,將自己比喻為副總理,正是巧妙地讚美了吳儀在中美談判時發揮的優秀領導作用。
此舉也恰到好處地,真實地展現了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
最後,朱鎔基更是以自己為例說道:“我還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在家裡是完全聽我的夫人的,我的口袋裡連一分錢也沒有,全部上交給她了。”
說罷,朱鎔基把手一攤,作無奈狀。
此時,掌聲響徹麻省理工,現場聽眾鬨堂大笑,吳儀更是笑得前仰後合。
朱鎔基在一片掌聲中結束了他的答問,轉身走下演講臺,也結束了中國代表團這一次意義非凡的訪美之旅。
然而,中國代表團在美國談判的經過,箇中精彩與艱辛,鮮有人知曉。
2.扭轉兩面不討好的訪美之旅
1999年4月6日至14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美國,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總理訪美。
此刻訪美進行入世談判,中國代表團肩負著緩解兩國關係的重任。
朱鎔基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就曾說:“這次訪美是兩面不討好,一些美國人不歡迎我,而一些中國人不要我去,我面臨的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4月6日,中國代表團飛抵洛杉磯國際機場。
走下專機後,朱鎔基冒雨走到歡迎人群面前,同每一個人握手致謝。
夫人勞安立刻打著傘跟上他,為他拍去身上的雨水。
有記者向朱鎔基提問:“在美中關係遇到這麼大的困難,你為什麼還決定如期訪美?”
朱鎔基答道:“你是要我說實話嗎?說老實話,我一點也不想來。美國駐華大使尚慕傑告訴我,他要先回美國,到我將要去的地方介紹我、介紹中國,他準備被打得鼻青臉腫。我說,他是一個美國人還要遭到這樣的待遇,我是一箇中國人,這個NewFace(新面孔)將要變成一個Blood Face(頭破血流)啊。”
朱鎔基侃侃而談,用自己的真誠與幽默博得了美國媒體的好感,為此次訪美之旅開了好頭。
而面對美國的政客與人民時,他先是宣佈中美就農業合作達成協議:
“你們加州的參議員範恩斯老太太每次訪華都要談加州的柑桔出口問題,謝天謝地,從今往後終於不用再談了。”這讓加州人立刻對他充滿好感。
不僅如此,中國代表團還帶來了更多“報價”,這使得雙方已經接近達成一致。
加入WTO,尤其是獲得“永久最惠國”待遇,對中國的外貿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而言,是實現再度騰飛的機遇。
因此,中國也願意付出合理的商業代價,即開放國內部分市場,包括電信、保險等領域。
龍永圖向媒體透露說:“如果美國再不滿意,會後悔很多年。”
但美國政府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時任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國務卿爾維布賴特以及國家安全顧問桑迪伯傑等認為應該“見好就收”,但克林頓最終還是聽從了強硬派,想要“獅子大開口”。
這直接造成了此次協議簽署的失敗。
3.幕後交鋒:入世談判最黑暗的一天
4月7日傍晚,中國代表團飛抵華盛頓。
4月8日上午,朱鎔基還在歡迎儀式上以“抵洛時春雨連綿,離洛時雨過天晴,到達華府時陽光燦爛”,比喻中美關係也將雨過天晴。
然而,在當天夜晚的歡迎宴會後,美國突然單方面發表了《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談判情況的聯合宣告》。
在這一宣告中,一條關於增加保護美國紡織業的條款,將直接拿捏中國紡織業出口命門。
然而,對於中國紡織業而言,國內產能過剩,能否出口可謂其生死存亡的關鍵。
一種分析是:克林頓與強硬派以為,如此即使不簽署協議,拖一拖也將可以得到更好的報價;
而一旦我方對這條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所謂“聯合宣告”就範,克林頓也能夠以此討好美國紡織重鎮北卡羅來納州的共和黨參議員。
另一種分析是,克林頓只不過是給國內強硬派展示談判進展,希望以“談判取得重大進展”,促使強硬派與美國國民認識到中國入世對美國的積極影響。
然而,不論是哪一種動機,美國的“得寸進尺”都是實打實地弄巧成拙。
這一份美方的單方面宣告迅速被翻譯、列印,分發到中國的高層領導人手中,不少人以為朱鎔基真的同意了美國的要求。
美國強硬派的態度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紛紛對克林頓施壓,要求其與中國簽下協議(其實只是美國的單方面要價)。
吳儀憤怒地說:“這不是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國人根本沒有同意!”而後與巴爾舍夫斯基則展開了徹夜的激烈談判。
4月9日,朱鎔基比約定時間遲了一個小時才到達晚宴現場,他發言說:
“今天是個terrible day(糟糕的日子)……出現了麻煩。估計此刻我們的國務委員吳儀和她的美國談判對手正在吵架。”
現場氛圍頓時有些緊張,而朱鎔基話鋒一轉,“但二位現在還沒有來,說明還有希望。”
此時,兩位女士正展開唇槍舌戰,巴爾舍夫斯基深知中國難以同意,她企圖以入世談判破裂威脅吳儀,吳儀卻立刻反擊道:
“就算此次無法達成任何協議,中國總理離開華盛頓的航班也不會更改!”
巴爾舍夫斯基深知面前老對手的性格,此時她明白過來,中國人已經做好了空手而歸的準備。
於公,巴爾舍夫斯基必須給總統與媒體一個交代;於私,她本就不希望中國人空手而歸。
巴爾舍夫斯基只好硬著頭皮與吳儀繼續談下去。
終於,4月10日清晨6點,中美雙方發表了新的中美聯合宣告,美方承諾堅定支援中國在1999年加入WTO。
4.訪美結束前夕,迎來談判轉機
當中國代表團的飛機離開華盛頓時,巴爾舍夫斯基卻被叫到了參議院,向財政委員會的議員們報告談判情況。
可憐的巴爾舍夫斯基成了克林頓的“替罪羊”,這群趾高氣昂的國會議員們以為美國原先的宣告是中國的出價,因此沒能簽下協定,在他們看來無疑是“煮熟的鴨子飛了”。
批評、質疑聲如雨點般打向厄爾舍夫斯基。
而克林頓也沒好到哪裡去,時任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穆爾斯基,乾脆直接指責克林頓軟弱。
“一項好的經濟協議可能確實成了政治的犧牲品”“不管是因為愚蠢無能,還是因為權術”。
朱鎔基一行人即將離開美國時,克林頓連打兩次電話,追問能否繼續簽署協議。
朱鎔基總理敏銳地察覺到了局勢變化,果斷主張到北京去談。
結果,中國代表團回國第二天,美方談判代表團就追到了北京,這時美方去掉了關於紡織業的條款,但仍堅持要高價。
不過,中國人已經不再給他們機會了,要求重新談判。
至此,雖然暫時未能達成最終協定,但對於中國而言並非壞事。
此時,中方已經明顯佔據了上風,入世大局已定。朱鎔基、吳儀、龍永圖等人的新問題是:如何為國家爭取更多利益。
參考資料:
1、影片《如何看待男女不平等?朱鎔基信手拈來幽默以對,掌聲響徹麻省理工》,黨史博採
2、喬磊,採訪朱鎔基印象記:幽默 直率,環球網
3、凌志軍,《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趙憶寧,中國入世十週年:石廣生回溯中國入世的艱難歷程,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