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朋友與筆者分享了他的買房故事。
以下為這位朋友的經歷:
2009年前後,她(女主)因為愛情,奔襲千里來到男友(男主)所在的城市南京,兩人由於都是剛剛畢業沒多久,所以暫時只能租房度日,租的房子是城市郊區的農房,條件可想而知。2012年他們結婚了,自然不能繼續居住在農屋裡,於是花了更高的價錢租賃了一套商品房。
由於租金太高,倆人的收入明顯跟不上,於是最後決定在這裡打工幾年之後回老家發展,2013年,第一個孩子出生了,一孩降臨之後對購房的事情更加迫切了。既然未來要回老家長沙,那就需要在長沙買套房子,於是幾乎每個週末,夫妻二人都在長沙和南京之間來回奔襲,最後在老家長沙購買了一套130萬元的房子,首付款30%,其他的全部按揭貸款辦理。
然而,由於工作在南京,而且3年之後,孩子開始上學,工作也逐漸穩定了下來,工資也漲了不少,各方面都在南京穩定了。越來越覺得回老家長沙有些不現實。最終賣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準備在工作地購買一套房子,這套房子首付款需要60%,壓力可想而知,好歹在父母的幫助下成功上車。
雖然現在每天起來,都要面對高額的房貸月供,還要面對老大上學、老二幼兒園的瑣碎煩心事兒,但是終歸有了一個自己落腳的地方,這是屬於自己的一片無憂無慮的樂園。壓力之下,感覺動力滿滿,日子開心而又充實。
有房才有家,這是國人的傳統想法,也是一直以來支撐人們“源源不斷衝向樓市”的根本性動力。過去的10多年裡,“房產財富”的屬性愈發突出,房產儼然成為了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相親的時候,首先看有幾套房子、同學會的時候談的也是在在哪裡買房、親戚之中炫耀的同樣是買房。
不知不覺中,人們的生活似乎成為了圍繞“購房”連軸轉的活動,失去了“買房”似乎一切都顯得平淡無奇。
房產=財富。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
1998年全國住房開始改革,住房福利分配的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住房市場化正式開啟。房子成為了消費品,伴隨著城市化的大流,農村人口開始強勁地向城市輸出,城市的住房需求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在初期的供不應求局面下,房子價格猛然上漲。隨後被炒房客們看到了致富契機,溫州炒房團、浙江炒房團、合肥炒房團、燕郊炒房團等應運而生,他們奔走於各大城市,用自己的巨大資金推動著城市房子價格上漲。
可以說,在過去的10年裡,買房早的人,無論在哪座城市,基本上都實現了“財富躍遷”。
當時間重新定格在2021年末的時候,對於2022年該不該買房、該如何買房,購房需求者們依然表現出“一如既往”的迷茫狀態。(事實上,在過去的每一年,大家都這樣,因為誰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沒人能清楚地預測到下一年樓市漲跌態勢如何,2021年同樣如此)。
近期新訊號顯示,樓市或迎來“補漲”?
如果你的手機中有幾個房產中介人的話,12月份以來,你或許會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來自房產中介們的喜悅之情”,在房產中介們的眼中,各大城市的樓市正在走出“黑暗期”,正處於黎明前,陽光即將普照大地,房產即將重回巔峰。中介們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結論,主要基於3個方面的“積極”訊號。
1、10月份開始,戰略層面就多次提出,要重新平衡房產發展。影響較大的是恆大在12月3日正式宣佈2.6億美元債務違約,摺合人民幣達到16.5億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都知道,任何債務都是需要對等的資產抵押的,16.5億元違約無力償還,意味著同等價值的資產或出現無法交付的情況。
至此,恆大的債權人們或如驚弓之鳥,提前宣佈債務到期的債權人或紛湧而至,當地城市工作組的入駐,也只是按照市場法則來解決和處理問題,救助似乎不太現實。畢竟恆大的負債高達2萬億元,能造40艘航空母艦。
恆大的債務違約,也向房市傳遞出了一個訊號:房企們正在處於缺錢狀態。基於此背景,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要重新匹配金融機構和房地產的融資關係,保障合理購房需求的消費權益。其實這一觀點並不是12月才提出,早在8-10月份,住建部就多次說到,要保障住有所居的實現,對於“央行三紅線”的執行要合理,金融機構要適當增加對房市的貸款支援力度。
隨後,房市出現了新變化:樓市融資變寬鬆、房貸利率開始降低了。
2、央行全面降準、降息也到來了,房貸利率也在下降。學者任澤平多次提出,房地產的發展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短期而言,金融政策的寬鬆與否,直接決定了房市高熱還是低沉。2015年至2017年,全國棚改發放貨幣,直接帶動了房產普漲,刺激著一大群人衝進樓市。2021年上半年金融收緊,不允許多一分錢流進樓市,直接導致市場蕭瑟。
12月15日,金融機構全面下調0.5個百分點儲備金率,釋放資金高達1.2萬億元;12月20日,新一輪LPR報價中,1年起的LPR再次出現下調。在“降準+降息”的情況下,市場上的資金越發充足。
3、多城“限制降價”,還有不少城市“救市”。專家們在總結樓市漲跌的時候,經常會說這樣的一句話:限漲的時候真的在漲,限跌的時候真的在跌。
2021年8月-12月,超過21個城市出臺“限跌令”,要求房企們對新房打折促銷的力度做出底線要求,不允許超過“規定的幅度”,很顯然,這就是為了避免房企們過度隨意地打折促銷,更加不允許城市的房子降幅過大。
10月份開始,哈爾濱打響了今年以來“救市”的第一槍,馬光遠對這件事兒評價說,樓市已經遇冷了,如果繼續澆水的話就可能結冰,所以當此之時,應該給予適當的“幫助”,馬光遠同時認為,哈爾濱並不是唯一一個“救市”的城市,今後可能還有更多的城市出臺“救市”政策。
總結:
從上述的3個層面而言,當前的樓市確實開始出現了拐點,已經逐漸擺脫了“繼續下行”的可能性,向著“春天”大步前進。
那麼2022年的樓市真的會如中介們所說的那樣迎來“補漲”?高層13個字表態。
記者: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採取哪些舉措?王蒙徽: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房地產市場總體執行平穩,基本實現了穩地價、穩F價、穩預期的目標。下一步,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摘自人民日報對住建部王蒙徽的專訪。
上述的這段話,是來自於2021年人民日報對住建部長王蒙徽的一次專訪活動,王蒙徽透過上述的這段話,可總結為13個字: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王蒙徽明確地提到了高層對今後房產趨勢的基本態度和定位。而我們的房產活動,本質上是“政策導向”的,所以住建部態度使然,房產自然會依據此路徑前進。
故而:不要再誤判2022年了!平穩依然是主流。對於購房者,筆者有3個建議提前看!
首先,剛需買房依然可行,尤其是在2021年底和2022年初,或許是一個風口期;其次,炒房要慎重,房地產稅等成本項呼之欲出,炒房的溢價空間直線下降;再次買房儘量選擇“20%”的少部分優質城市,多數三四線城市或進一步回落。
學習房產知識,關注作者!